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德黑兰遇刺,伊朗誓言复仇。然而,当怒火随时间渐渐冷却,那只"靴子"却迟迟未落地。伊朗这般"隐忍",是在精心策划一场"惊天复仇"?抑或有难言之隐?
誓言未改,措辞微变:"报复"悬而未决
自哈尼亚遇刺以来,伊朗官方对以色列的强硬表态从未间断。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巴盖里言辞铿锵:"伊朗将自行决定何时以何种方式回应,不会落入媒体游戏和挑衅的陷阱。"外长阿拉格希则表示,回应将"经过仔细计算和管理,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话语间虽透露出几分克制,但"做出回应"的立场却"毋庸置疑"。
然而,无论是美以情报部门的分析,还是民间的种种预言,伊朗的"靴子"始终未落地。这般迟迟"引而不发",不禁令人生疑:伊朗到底在盘算什么?
拖延战术or实力不济?揣测伊朗"隐忍"背后
对于伊朗的沉默,舆论场上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是伊朗的"威胁拖延"策略,意在给以色列施加持续的心理压力。正如专家所言,伊朗将球踢给以色列,让其在等待靴子落地的过程中寝食难安。
也有人揣测,伊朗已失去报复的冲动,曾经的仇恨正被时间稀释。亦或是,伊朗需要更长时间做准备,只有精准打击以色列的痛处,才能彰显自身实力,提高地区威望。有专家指出,隐忍的时间越长,民众的注意力就越分散,伊朗决策者面临的观众成本压力随之下降。仓促出手,不但收效甚微,还可能暴露能力不足,招致嘲讽。
然而,也有人坚信,沉默的代价远高于报复。倘若不行动,伊朗在"抵抗之弧"中的领导地位或将动摇。哈马斯、真主党等组织,还会信任伊朗吗?面对国内保守派、激进派的质疑,伊朗决策层又如何自处?
战略收缩or避战求和?解析伊朗的复杂博弈
伊朗当前的隐忍,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博弈与考量。
从内部来看,伊朗新总统佩泽希齐扬上台,首要任务是推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寻求解除制裁。报复以色列并不能解决这些系统性危机,反而可能恶化伊朗处境。从地区层面看,伊朗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来休养生息。与沙特关系正常化,缓解了伊朗面临的安全压力。像沙特、阿联酋、埃及等重要阿拉伯国家,也不希望看到地区秩序被撕裂。
从域外干预来看,拜登政府向中东增兵,向以色列提供武器援助,这对伊朗构成强大威慑。伊朗不得不权衡美军压力,避免擦枪走火。实际上,伊朗与美国就核问题的沟通一直在进行,不愿因报复而丧失对话机会。
无论打或不打,伊朗都要付出"代价"。但战略收缩,优先解决内部问题,或许是其不得已的选择。根本原因在于,伊朗已无力投入一场持续、广泛、激烈的地区冲突。
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还是审时度势、避战求和?伊朗的沉默,是懦弱,亦或是睿智?在错综复杂的地缘博弈中,伊朗又将如何权衡利弊得失?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