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城市大學研究生院、創新設計學院及天津大學建築學院聯合舉辦的“琴澳高密度城市低碳韌性與生態健康規劃設計研討會”暨教學交流論壇昨天於城大氹仔校區展開,城大副校長葉桂平、天津大學城市空間與城市設計研究所所長陳天、城大創新設計學院教授韓昊英、中山大學城市化研究院副院長袁媛、城大質量保證辦公室教授王保國、城大研究生院副院長周龍、城大城市規劃與設計碩博課程主任謝俊民、城大設計藝術學士課程主任邢亞龍、天津大學城鄉規劃系副主任蹇慶鳴、香港大學建築學院研究型助理教授周加利、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綜合邊緣學副研究員寧超喬等專家與會並進行主題分享,城大創新設計學院助理教授閆宇主持論壇。
葉桂平副校長致辭時表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掛牌成立逾三年,是粵港澳大灣區富有朝氣與活力的一個新增長極。《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提出構建“十字軸帶、三大片區”的空間佈局及“一環、雙核、多廊”的生態安全格局,為深合區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對此他強調,琴澳兩地應立足一體化發展,充分發揮共商共建共管共享體制作用,科學規劃利用土地,令城市設計更加精細化,進一步提升深合區的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其次,琴澳兩地應協同建設生態文明樣本城市,制定既符合經濟發展需求又兼顧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發展方案,構建宜居宜業和諧環境,吸引更多全球頂尖人才和優質企業進駐,加快將深合區打造成為具有中國特色、彰顯“一國兩制”優勢的區域開發示範區。
他還指出,澳門應充分發揮對外聯絡廣泛的獨特優勢,加強與全球綠色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引進國際先進的綠色金融理念和技術,推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及交易流通,以深合區為腹地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綠色金融交易平台,助力澳門金融業轉型升級,為實現國家低碳綠色經濟的發展貢獻澳門力量。
天津大學城市空間與城市設計研究所所長陳天認為,在“生態立國”的戰略下,以綠色低碳、智能智造為導向的城市規劃是國家高質量發展、琴澳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抓手。他在主題分享中深入探討了現有的“澳門填海造地高密度城市空間環境評價與優化研究”課題,引申出潜在的延伸研究領域——“琴澳合作區—數智融合的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構想”,重點研究琴澳、綠色低碳、數智融合視角,為推動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提供嶄新的思路。
城大創新設計學院教授韓昊英介紹了區域與城市發展不平等問題研究,他認為利用公開數據和先進的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識別和分析地區發展不平等的動態變化,有助於為政府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學依據,優化資源分配,確保資源能够更公平地分配到需要的地區,提升整體社會福利,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
中山大學城市化研究院副院長袁媛以珠三角水網地區為例,分享了藍色空間對居民健康的影響與規劃調控研究。在健康中國的戰略背景下,她基於多源數據構建和多層中介效應模型等方法,研究城市藍色空間對居民福祉存在“生物-社會-心理”影響路徑和健康影響的群體差異。從規模佈局、可達性和社區凝聚力三方面,提出藍色空間的規劃調控建議和設計重點。
城大研究生院副院長周龍分享了針對澳門填海造地背景下生態安全格局空間轉型與韌性變化的研究成果,通過深入探究城市生態系統在面對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干擾時的恢復能力,提出海岸帶生態安全管控與規劃策略,維持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穩定。他亦列舉有效的生態保護和修復措施,為減少填海造地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建言獻策。
城大城市規劃與設計碩博課程主任謝俊民介紹了城大城市規劃與設計課程,分享隨著澳門城市建設的深化,對高層次城市規劃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課程結合澳門本土文化,推動本地城市規劃與設計的深度研究,並期待與其他優秀高校在產學研方面的進一步合作。
城大設計藝術學士課程主任邢亞龍指出,高密度城市是一個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的複雜系統,其中城市生態空間是維持城市生態系統正常運轉的重要物質載體,對城市低碳韌性與生態健康規劃設計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時也是為城市提供生態系統服務、保障城市生態安全及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品質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天津大學城鄉規劃系副主任蹇慶鳴介紹了天津大學城市設計課程體系的總體概況,通過“一個教學核心、三個課程過渡、五個教學重點”的簡要闡述,以四種類型的大三設計課題及學生作品為解析要點,對城市設計課程教學提出創新性探索和覆盤性思考。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研究型助理教授周加利報告了交通與土地利用整合在不確定性事件下的韌性研究。他基於香港地鐵站數據,通過節點韌性與地點韌性模型,量化自然災害、疫情等事件下交通和土地利用的變化,分析其對服務和日常活動的影響,研究為政策制定者提供應對突發事件的交通與土地整合規劃建議。
資料來源: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