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防守形态和侧重点的变化,联盟防守到底变强了还是变弱了?

文摘   2025-01-21 18:20   四川  
NBA防守是强了还是弱了,这是一个我不大敢碰的大话题;因为太复杂太困难了,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
不过既然有人提了,我还是回答一下,权当抛砖引玉。
先摆结论:
NBA防守相对于以前,防守技战术水准有多个层次的提升;而防守强度却受到规则尺度影响非常大,近些年是逐渐增强的。
当然了,现代防守的方式已经与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那种身体接触频繁的风格明显不同,变得更加注重策略和技巧而非单纯的体力肉搏。
再讲“攻与防”的历史
1946年NBA成立。乔治麦肯统治了十年,创造了湖人第一王朝,这是重攻时代。
50年代中期~60年代,拉塞尔开启了重防时代,建立了凯尔特人第一王朝。
60年代~70年代,这是多元化的重防时代,贾巴尔是最强巨星;期间乔治麦肯联合资本家网罗了不喜欢防守的球员,建立了ABA联盟和NBA竞争。ABA输出华丽的进攻,原创了三分球,以吸引观众,可惜经营不善,ABA最终为NBA吞并。

80年代进攻思潮和三分球的引入等提升了进攻的地位,魔术师和伯德把联盟带入show time时代(重攻时代),他们分别建立了湖人第二王朝和凯尔特第二王朝。

80年代末~21世纪前十年,从活塞坏孩子军团开始,联盟进入重防时代,期间公牛王朝、湖人第三王朝和马刺王朝相继崛起。这阶段防守走向极端,在2000年~2005活塞步行者更经常把比分压到80分以内。

这引起了NBA官方的强烈不满,2005年总决赛马刺活塞打出了防守大战,创造了当时收视率新低,据悉斯特恩更扬言:“不能让活塞再进总决赛了。”

NBA官方转而强化进攻,同时弱化大中锋的影响。

21世纪初引进区域联防,掐大中锋奥尼尔的内线进攻;同时又有防守三秒来限制大中锋防守作用;此后斯特恩启动了no handcheck规则扶植巨星,鼓励进攻。

在斯特恩和肖华鼓励下,NBA的天平逐渐往重攻方向发展;2011年之后,热火和勇士先后把联盟带回重攻时代,勇士更打造了煊赫的王朝,自此进攻端技战术越来越丰富精彩。

近些年来,21篮网是近乎纯攻的球队,离总冠军只有一步之遥;而23掘金似乎是近年来开始出现的重攻冠军。

再说第三点:规则尺度对防守的影响

规则尺度对防守强度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防守技战术(但不是决定性作用)。
NBA绝大多数时间由大中锋统治(如乔治麦肯、张伯伦、拉塞尔、贾巴尔、奥尼尔、约基奇等),但由于大中锋比赛观赏性较差,NBA联盟为了收视率,倾向于强化外线球员进攻,淡化大中锋影响。
奥尼尔统治联盟期间,为了限制他进攻,联盟引进了区域联防(在此前联防是非常防守);区域联防可能影响外线球员进攻,为此联盟增加了防守3秒规则。
在2005年之前,联盟允许手测(handcheck)防守,即允许外线防守球员用手或前小臂接触进攻球员的身体。
2005年NBA提出了禁止手测规则,即在罚球线以上的位置,防守球员不能用手或前小臂接触持球进攻球员的身体,否则将被判为犯规。
而这带来了NBA外线球员进攻端井喷。随着勇士王朝把进攻带到新高度,球员得分能力暴涨。
此外,凯文马丁、哈登、特雷杨等三代瓷王利用规则造犯规获利,引起球员们效仿。
黑格尔说过:“存在即是合理。”
NBA毕竟是靠经营超级巨星的联盟,防守强度大可能造成球星伤病,影响了NBA的盈利;此外,近年来随着小球时代发展,NBA打得越快,非对抗性伤病更多了,像韧带肌腱等组织受伤频率更高,所以适当收紧尺度,保护球员也很有必要。
但近年来进攻过于井喷,使NBA官方逐渐考虑遏制这种趋势。
近年来,肖华开始放宽吹罚尺度,鼓励身体对抗;现在只是过渡时期未来发展如何不得而知。
好吧,进入主题,近年来NBA防守形态变化
小球时代来临后,NBA打得更快了;尽管防守技战术滞后于进攻,但也得根据时势相应调整,所以防守端同样更快了,更机动了,还要考虑体型压制。
锋线既能压制后卫,还能向上摇摆防中锋,这也是3D锋线成了香饽饽的原因(看现在尼克斯拼凑多少3D锋线)。
小球时代来临后,进攻体系更加复杂了,伴随着防守更复杂精妙;
对位情况更加复杂,教练安排对位要时刻根据形势调整,这要求好的防守者能摇摆防守多个位置,这和以前更强调单一防守要繁复得多。像追梦格林、浓眉就是能防守五个位置的典型代表。
此外,教练还经常要求球员进攻打一个位置,防守换另一个位置。
错位防守是当下常见的防守安排:

以前也会讲究错防,双方球星位置相同,一般要减少相互对位,让队友当炮灰,避免防守消耗或者犯规麻烦。但通常是后卫之间错防,前锋之间错防,大前和中锋错防;偶尔会出现在大幅度错防(如3号位防守1号位)。

现在错防频率大大增加,错防程度远大于前。

例如凯尔特人一直让塔图姆防守对方5,而波尔津吉斯防守对方3或4。一般说挡拆质量最高的是5,而3/4的挡拆质量不够。这样对手打15挡拆时,后卫就对上了塔图姆,同时波津能发挥收缩护筐;如果对手打1号位和3/4号位挡拆,由于挡拆质量不够,这样1号位错位点名波津的杀伤力就不够了。

此外,因为传切挡拆进攻越来越复杂,阵型随时变化,协防补防更加重要,外线球员要补队友漏人;内线球员除补漏外,还要回缩护筐;而最强的防守者更能内外线扫荡,例如字母哥。

防守时候,经常会放空对手一人(如在三分线的非空间点、自主进攻弱的点)来实现协防补防,形成局部多防少的局面。
防守体系更加复杂,需要教练随机应变。
以前防守体系分盯人、区域联防和全场紧逼防守,防挡拆分为挤掩护、绕掩护、换防、ice防守、沉退收缩、夹击、强/弱延误等。
现在NBA将以前的防法重新排列组织,总结更精妙的防守思想:
1、无限换防
库里勇士、哈登火箭、现在的凯尔特人都擅长此道,当前挡拆掩护战术日益丰富,大打小、小打大、快打慢等错位惩罚比比皆是,防守端以无限换防保证防守到位率,避免三分线漏人。

无限换防的理论基础是由火箭前助教杰夫-布兹德里克奠定的,他提过:“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好,换防可不是为了省事。换防是一个武器。不同的人用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我们的准则是,你换防的目的必须是阻挡对手,是逼迫对手失误,是让他们没机会投中三分。”

2、联防和混防

近年来联防比例增加了不少。巴特勒热火以联防著称,联防占比大于10%,多年领先于其他队。众所周知,当斯波教练比出2的手势,就是要热火球员联防了。
使用联防的球队常见情况有:
1)利用团队力量给球员减负,尤其是体能储备差的明星球员。
2)球队有明显漏洞,需要用联防隐藏保护起来。
3)球队有大中锋,更合适收缩沉退防守,他们也可能用上联防。
NBA的防守3秒规则对联防不利,这和FIBA不同。
近年来,为了适应对手更强的进攻,NBA出现了混合防守(即混合联防和盯人的防守),包括:
变换防守,包括联转盯(联防转盯人),或盯转联(盯人转联防),场上随机应变。
半盯半联,针对盯人和联防的缺点进行优化,搞一盯四联、二盯三联、三盯四联,甚至一个人的联防,不再盲目的放对手三分,是近来混防的新发展。
3、蹲坑沉退体系
这是近年来约基奇为首的大中锋崛起后经常出现的保护中锋体系,以后卫线挤掩护搭配中锋蹲坑或半蹲坑,来避免对手对大中锋的错位惩罚。
布登雄鹿队以蹲坑著称,外线有霍乐迪,内线有洛佩兹,扫荡有字母哥,打出了震动联盟的防守。
蹲坑包括两种:
一是全蹲坑,无脑收缩篮下,保护篮下,这种主要是移动缓慢的中锋使用。
二是半蹲坑,这种在沉退过程中不会大规模收缩,而是保持在持球者向前保持一定距离以实施压制。
戈贝尔既能全蹲坑,又能半蹲坑,作为大中锋还能覆盖到中投位置,这是他多年拿下DPOY的原因。
防守强队一般会练习几套体系,弹性运用,变化多端。像19猛龙、20/21湖人、24森林狼是近些年来极强的防守者,能拿出的防守内容太多了。雄鹿21赛季能夺冠,离不开在蹲坑体系上综合添加了换防。
沃格尔湖人在防守端算是集大成者,你可以找出各种防守模式,啥蹲坑、换防、夹击、延误和联防都能找得到,而根据对手和场上局势随机调整。
那么现在的防守比以前是强了还是弱了?
我觉得,单说对抗强度的话会有所减弱,但防守体系策略的层次感明显强太多了,时代是在进步的!

欢迎关注公众号


范西迪
消费的伪历史文化文学爱好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