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文史•第35期|朔州火锅雏形——西汉四神染炉

文化   2024-10-14 21:29   山西  



 朔州文史





三十五


朔州火锅雏形——西汉四神染炉




图一

火锅的文化传承源远流长。从古代时期的锅炉和温饱之道,到现代火锅的多样化发展与创新,火锅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角色。不论是北方的涮肉火锅,还是南方的菜系火锅,每一种火锅都承载着特定地域的历史、风土人情和饮食习惯。火锅作为一种传统的烹饪方式,通过食材的熟化和汤汁的浸泡,使得食物更易食用且更加美味,同时也传递了人们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愉悦。

可以这么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火锅。而朔州地区的火锅又是从什么时候出现,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朱砂痣”呢?

西汉四神染炉(平朔考古队藏)图二

西汉四神染炉(平朔考古队藏)图三

1983年,在山西朔州的一座西汉墓中,出土了两件形制相同制作精美的铜染炉,长24厘米,高13厘米。该炉由承盘、炉体、耳杯三部分组成。承盘略呈椭圆形,侈口、浅腹、平底,上置炉体。炉体底座呈长方形,上部透雕四神,左右侧为青龙、白虎,前后为朱雀、玄武。炉身后布置一叶状銎,炉下部呈斗形,由四侏儒扛承立于承盘内。炉内底部为两排长条状孔算。炉口沿设四短柱承椭园形耳杯。这种染炉和太原尖草坪、浑源毕村、陕西后川、隆化馒头山等地出土的染炉相似。

图四

耳杯常用于饮酒,又因下面带炉体,最初有的人误认为是温酒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带炉的铜耳杯,其炉自名为“染炉”(《秦汉金文录》卷四),其杯自名为“染桮”(《陶斋吉金录》卷六)。炉与杯配套称染器。

西周有盘鼎(故宫博物院藏)图五

以此,有的人又推测它是染色的用具。后有的专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这种染炉上发现有“清河食官”铭文,便否定了温酒炉和染色器之说。既是典膳食官掌管,其器为食器自明。诺考证,我国古代称调味品为染。长沙马王堆1号墓遗册所记“小耳杯”注明:“其二盛酱,盐”。《礼记:内则》记有:“浴濡肉,则释而煎之以醢(酱)。

西汉分格鼎(南京博物院藏)图六

从中可知,濡肉时要放进酱中烹煎。这里说的染又是指食用方法。染杯中盛酱汤,染炉燃火,则可将肉放染中烹煎食用。

清代掐丝珐琅团花纹菱花式火锅(故宫博物院藏)图七

汉代这样精美的小型炊食器,均出自大中型墓中,说明在汉代非一般民众所有,自是文臣武将,富豪名流之家所用。可以想象,或主客,或夫妻,一人一炉,烹煎食用,自是饶有风味。

清光绪银寿字火锅(故宫博物院藏)图八

自然,我们也会联想到,在今天的一些酒店中,也不是常有一人一用的小火锅吗?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断,类似朔州地区出土的这种铜染炉,是我们今日的火锅雏形。






朔州文史




内容选自:《朔州艺术研究院》2022年第一期

作者:雷惊春

四楼地方文献阅览室(仅供查阅)

供稿:特藏文献部   璟泽




朔州市图书馆
用于发布最新通知、公告、活动、检索书目等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