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享新时代|微书摘41:敬德庙,拜谒之上

文化   2024-10-03 11:51   山西  




阅享新时代微书摘 

地方文献特别策划




第四十一期

敬德庙,拜谒之上




拜一座庙,一定会有秘而不宣的理由。

在红尘凡俗的日子中,或为求子,或为求命,或为祈福保平安,或为功名佑前程,或者单单是某种信仰。放慢了脚步,心怀了虔诚,将一腔心思寄托于一座建筑物,形制与含义的迥异,安放了所有拜谒者对于理想、精神、信念的渴求。

尉迟敬德庙,沐浴在冬日的暖阳里,端然,安静,沉着。朱红的大门,高高的殿脊,屋檐廊柱,雕花绘壁,于老城内沉淀下历史穿越时光的踪迹与记忆。历史的细节有时候是惊人的相似和重复。因为人类在面对重大而深刻的事件时,会涌出相同的悲伤或喜悦。将深藏于百姓心中护佑平安的门神以庙宇的形式隆重树立,是心灵的需求和精神得以绵延的坚固方式。时间需要,人心需要,自然需要。

我年少时曾在乡村度过。记得村里有一大户人家,门楼翘起飞檐,青砖雕花,厚重的木门上彩绘着两尊神形叱咤面貌威严的人物,常常看了又看,觉得神秘而莫测,连带着大门内的主人也神秘起来。直到许多年后,方知那是门神尉迟恭和秦琼。去年冬,我再次去看那座门楼,细细地辨认尉迟恭和秦琼的画像。大约经过100多年的风吹日晒,画像依旧是栩栩如生的动人模样,木质的门扉颓废着旧时的色彩,线条在乡间的日月光影里飞舞,一年一年又一年。门内主人的祖上是清朝的武举人,作为最高奖赏,门神方可护佑一家的平安。对门神的尊崇,在乡间百姓的心头,如山如石如树。

人类喜欢以庙宇的形式怀念一切美好的人与事。朔城区司马泊村东,明弘治四年(1491),重修鄂国公庙(又称鄂国公忠武祠)。当时,寺庙周围皆水,坐西向东,有正殿三间、两廊六间、左右房六间、内外门两座。1959年拆毁。还有一处鄂国公庙,在朔州老城内东大街,雍正十年(1732)修建,抗日战争期间拆除。

尉迟恭生在善阳,寒门布衣,蓬户瓦牖,及至成年,跟随刘武周起兵,后追随李世民,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位极国公,登上大唐开国二十四功臣凌烟阁。传说唐王李世民晚上睡觉时,经常做噩梦,担惊受怕,于是叫尉迟恭和秦琼手持鞭锏守在门外,这样就睡踏实了。天长日久,夜夜站岗也不是个办法,于是就将二人威风凛凛的面相画在门上。由此,尉迟恭和秦琼被民间尊为门神。

尉迟恭在家乡朔州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比如神头海擒海马、拔草追蛇等。百姓心中愿意英雄多一些血肉丰满的故事,愿意多一些除暴安良的美好,这样在日后的怀念中多一些韵味绵长的道白。由此,修建庙宇,安放心中的神,顺理成章。两处鄂国公庙在时间的稠密过往中承接着朝拜的香烛,佑这方土地上百姓生生不息的平安。

赞颂尉迟恭的诗词,史书记载的就有30多则。


读鄂国公传

【唐 白居易】

高卧深居不见人,

功名抖擞似灰尘。

只留一部清商曲,

月下风前伴老身。


白居易的这首七绝,说的是尉迟恭的晚年。尉迟恭晚年,深居简出,闭门谢客,视功名如灰尘,潜心佛法,只留清风与明月。想来一生征战,挥刀舞槊,扬鞭跃马,功成名就之时,尚能拒金谢婚,抵御诱惑,心性淡泊,不由得令后世人肃然起敬。

岁月里的衍变有时以人的意志为准绳,两座庙宇已毁弃。几年前,曾驻足司马泊村的尉迟恭庙遗址,只见两株古柏弯曲于苍穹,一株枯死,一株苍郁。物非人亦非,走到今天,幸运地看到,扎在人类心中的门神永远不会消亡。

与崇福寺相对望的,一座尉迟敬德庙,在今天得以重修,恢复了民众的守望与虔诚。尉迟敬德庙以厚重华美的气度在崇福广场呈现,两进院落的古建将一代名将的传奇和中华门神的尊贵融合。我们寻找到了精神安放的所在。

忠武殿的楹联书:“坐挥三略策蕴龙豹韬,遥制六奇力骋貔貅势。”昭神殿的楹联书:“换甲大定社稷鼎,挥鞭长安黎民梦。”

东西配殿雕塑了尉迟恭煅铁谋生、柏壁对垒、介州归唐、房谋杜断、东征高丽、亡东突厥、举荐秦王、千古名相、清商自娱、中华门神、叱咤鬼神一生的传奇经历。院内碑碣一座,依原样从陕西昭陵博物馆复制,碑记尉迟恭一生功绩。庙门前的两匹骏马一如唐时的清俊飞扬,马尾扎起,烈烈向日,纵横洒脱,向前疾驰而去。

想想贫苦出身的尉迟恭,由善阳走出,从军征战,改投明主,助李兴唐,荡平烟尘。生前叱咤风云,建功立业,死后名垂千古,尊为门神,多么令人浮想联翩。

青砖碧瓦,鎏金彩绘,清风与明月的相伴,拜谒之上,都懂得。清初学者魏象枢谒鄂国公祠,发怀古幽思,有诗云:


直到金龙上,池深不见龙。

青山回曲岸,怪树启高墉。

水隔渔村梦,花延佛巷供。

鄂公遗迹在,谁遣白云封。


白云悠然,有过多少神的存在?有过多少庙宇?而供奉门神的庙宇又有多少?我的双脚还未走遍大地,我见识有限,孤陋而寡闻。在朔城一带,乡村以奶奶庙、龙王庙居多。野猪洼、峙峪、窑子头、前村、李家窑、小团堡、司马泊、新磨、小泊等村里都有龙王庙,求子祈雨,保佑平安。家里人遇上个不顺心的事儿,到庙里跪拜,获得心里安慰。在农耕时代,村人的庄稼地里需要更多的是雨水,巴望有个好收成。不让肚子挨饿,是最要紧的。因此,掌管雨水的龙王被供奉,龙王庙在乡野普度众生,给了乡人过富裕日子的念想。

今天,我们赋予了门神更多的现实意义,诸如忠勇仁直的门神精神、门神文化,一座庙宇作为固化的物质形式承载精神上的提升和弘扬,是一种美好,一种祥和,一种安定。







节选自:《恢河,淌过我的血脉》

索书号:I25/70

馆藏地点:四楼地方文献阅览室 (仅供查阅) 







供稿:特藏文献部 木子李


朔州市图书馆
用于发布最新通知、公告、活动、检索书目等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