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小案不小看
“如我在诉”远程办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人民法庭具备扎根基层、贴近群众、靠近纠纷等多种维度的“地缘优势”,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前沿阵地。因此,野三关人民法庭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法庭“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工作原则,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积极发挥人民法庭在矛盾纠纷化解的前沿阵地作用,努力实现从多办案到多服务,从“单打独斗”到“协调联动”,从诉讼调解到指导调解、推动诉前调解的积极探索和转变。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2015年,建始县李某跟随巴东县小伙谭某到河北石家庄务工,期间谭某承包了一项小工程,李某便在其工地上做木工活,后因谭某工程亏损,且双方因工价不一致产生纠纷,谭某支付部分工资后下欠11500元至今未支付,后李某一直无法联系谭某。2024年11月22日,李某看到本院公众号关于在线解纷机制的宣传报道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通过在线诉讼服务平台向本院提起诉讼。野三关法庭审查后认为案件涉民生,且诉讼标的的金额不大,可以推送至诉前调解平台调解处理。经诉前调解中心多方与谭某联系,得知谭某已落户石家庄,若机械适用《民事诉讼法》关于户籍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管辖规定,告知李某向谭某经常居住地(石家庄)起诉,则李某需要另外查询并准备谭某经常居住地的相关证据,无疑增加了李某的诉讼成本和举证难度,考虑到李某起诉的是劳务工资,是农民工的辛苦钱、血汗钱,野三关法庭调解员本着“如我在诉”的理念,不踢“皮球案”,不转交“矛盾”,积极并耐心与谭某沟通,希望能调解处理本案,彻底化解纠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法庭是直接接触人民群众的重要窗口,要认真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持续优化人民法庭司法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法治需求。“用心”。强化人民法庭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依托移动微法院、诉讼服务网等平台,为群众诉讼提供全流程一站式通办服务,减轻人民群众诉累。优化人民法庭功能分区,配齐便民设备设施,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诉讼服务。“安心”。教育引导法官树牢现代化审判理念,落实“八思八问”要求,将释法说理贯穿审判工作全过程,做到案结事了。强化类案检索,统一法律适用和裁判尺度,最大限度避免法律适用分歧,不断提升办案水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暖心”。将“如我在诉”意识贯穿工作各环节,开辟“爱心通道”,为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办事群众提供优先接待、优先解答、优先受理的“三优先”服务,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
人民法院如何维护人民权益,尤其是人民法庭如何发挥“纠纷化解前沿阵地、服务群众一线平台、社会治理重要环节”职能作用的重要窗口,肩负着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的重要使命。做好人民法庭工作,是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着力点,是积极践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切入点,是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落脚点。2021年9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即发布了《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人民法庭应坚持“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的工作原则。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身处一线的人民法庭要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切实把准自身职能定位,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紧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强化法庭队伍建设,加强法院干警以“如我在诉”的境界将心比心进行诉讼服务,站稳人民法院立场,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