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新发布|云岭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政务   2024-10-12 20:04   云南  




10月12日下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云南建设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刘桐 摄



发布会完整实录
可扫描上方海报二维码查看
接下来
跟小布一起看发布会上的

彩内容

↓↓↓



七彩云南,是美丽中国的剪影

云南的美是多维度的

美在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

美在丰富多样的动物植物

美在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美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哈尼梯田 红河州委宣传部 供图


为全面推进美丽云南建设

省委、省政府出台了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云南建设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接下来,小布就带大家了解下

《实施意见》有关情况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绿为底描绘美丽云南新图景


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开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云南发展,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工作思路,先后出台了最美丽省份、生态文明排头兵规划、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等文件,扎实推进美丽云南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2024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云南实践,描绘七彩云南美丽新画卷。



大理洱海海菜花 杨继培 摄


守护绿水青山,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云南实践


近年来,围绕美丽云南建设,云南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积极推进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持续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塑造绿色转型发展新优势。云南省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全省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近90%,清洁发电量占比83.6%。大力发展“绿电+先进制造”,构建完成省级双碳“1+N”政策体系并推动落实。打造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云花、云茶、云咖、云果等“云系”产品成为金字招牌。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美丽云南实践根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成为云南标配。全省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多年稳定在98%左右,居全国前列。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长年100%达标,实现了“一江清水出云南”。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有效管控,让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住得更安心。


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打造美丽中国的云南样板。成功举办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为美丽云南画卷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收获“昆明宣言”“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等重大成果。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建立自然保护地333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率达84.91%。


着力培育美丽细胞,先行探索美丽云南建设。开展城乡绿化美化行动,全省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均居全国前列。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9个。


象群在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山林间觅食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云南


《实施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立足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战略定位,围绕涵养生态之美、壮大经济之美、塑造环境之美、建设家园之美、弘扬文化之美等“五美”发力,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绿色主题更加鲜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云南。主要任务包括:


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涵养生态之美。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典范,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构筑“三屏两带六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保障生物生态安全,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加快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壮大经济之美。聚焦“三大经济”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发挥绿色资源优势,做优做强做大绿色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绿色环保等产业。加快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加强沿边产业园区和口岸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七彩云南,塑造环境之美。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开展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打好柴油货车和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治理攻坚战。扎实推进高原湖泊和赤水河保护治理,打好重度污染水体脱劣、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


打造多领域美丽示范样板,建设家园之美。共建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深入挖掘和打响生态绿色、多姿多彩、和谐幸福、开放包容的地域品牌。改善城市生态,塑造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美丽城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各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批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生态安全的美丽河湖。


推进宣传引导和全民参与,弘扬文化之美。云南的优秀民族生态文化资源丰富而多彩,有普洱“村寨住在茶林中,茶林隐在森林中”的古茶林文化、傣族“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朴素生态观等生态文化。云南将把大力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生态文化,推动形成民族文化传承与自然保护互促共进的云南模式,贯穿于美丽云南建设的全过程。


普达措国家公园 石显尧 摄


山峦层林尽染,湖泊一碧万顷

城乡鸟语花香

已经成为云南亮丽的名片

云岭大地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

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云南将锚定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

围绕“五美”发力

全面推进美丽云南建设

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图景

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美丽云南新篇章


阿者科 李少福 摄

发布会上

嘉宾们还分享了这些精彩内容

一起来看


美丽城市是美丽云南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方面,要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全力推进美丽城市建设:


扛牢压实3大标志性战役使命任务。“两污”处理设施方面,截至目前,全省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67.4%,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98.01%;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3.045万吨/日,其中焚烧处理占比达71%。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面,全省34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已完成32条并达到初见成效,在国家污染防治考核工作中取得了全国排名第3的好成绩。在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方面,实行了扬尘防治“一票否决”,全省形成了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和扬尘防治“两同时”的工作机制。下一步,将持续采取“综合施策、强化监管、标本兼治”,突破重点、点线面兼顾,持续推动和提升大中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以及中小城市和县城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其中重点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和垃圾焚烧设施建设。


推动园林绿化建设,提高城市宜居品质。增绿提质方面,两年来全省新增城市公园1800余个,建成绿美社区3621个。在特色打造方面,全省选树了安宁、景洪等40个特色鲜明、类型丰富的绿美城市,同时也评选出400个环境优美、生活恬美的特色绿美社区。在园林城市的建设方面,全省累计创建园林城市(县城、城镇)85个。在国家植物园创建方面,积极推进西双版纳植物园、昆明植物园的申报创建工作。下一步,将以绿美城市、绿美社区建设为抓手,强化规划引领、做好典型引路、彰显城市特色,持续提升城市品质。


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弘扬优秀文化。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和保护申报。截至目前,全省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座(数量在全国并列第三位),以及众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街区。下一步,将紧紧围绕“真重视、真懂行、真保护、真利用、真监督”这“五真”,整体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全面做到应保尽保,坚决守好保护底线。


坚持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全面启动地级城市体检工作的同时,依据城市体检结果谋划、储备项目,建立了全省城市更新动态项目库,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治理“城市病”和补齐城市短板弱项,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下一步,将加快建立完善全省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体系,扎实有序地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安全韧性的提升行动。


加快分类推进实施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工作。聚焦消除安全隐患、促进设施提质增效、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区分轻重缓急,优先推进涉及重大公共安全和重要民生保障的城市管网安全提升、老旧居住区宜居改造、城中村综合改造等工程建设。下一步,将着力解决燃气管网老化、城市内涝、排水及供水管网漏损等突出问题,有序推进“两重”和“两新”的工作。



在推进美丽云南建设过程中,云南文旅部门有哪些考虑和打算?

云南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等美誉,成为了云南最亮丽的底色,丰富的绿色资源为云南生态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省各级文旅部门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打造了玉龙雪山、普达措、普者黑等一批高A级生态旅游景区,推出了“生态徒步、生态骑行、观象、观鸟、观鹤,品茶、品花、品咖啡”等生态旅游产品线路,培育了三江并流、热带雨林、山谷花海等生态旅游品牌。特别是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不仅使云南世界遗产增至6项,位居全国第2位,而且填补了世界遗产中茶文化主题项目空白,确立了中国茶文化起源国地位。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按照《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云南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生态风光秀美、自然资源富集、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深入挖掘和打响生态绿色、多姿多彩、和谐幸福、开放包容的地域品牌,持续扩大“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培育打造高品质的生态旅游产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全省良好的气候环境、森林生态、山地湖泊等自然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布局生态旅游活动,高质量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推动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与生态旅游项目融合发展,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价值感,增强生态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协同推进徒步道、生态骑行道、生态湿地、生态研学等生态产品建设,加快香格里拉风景道和国道219风景线建设,培育一批知名度高、体验感强的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路线。


培育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世界级旅游度假区。以世界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及重大度假项目为基础,优选具有世界级水准潜力,典型性和代表性突出的培育对象,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和发展观,坚持保护优先,强化目标导向,明确市场定位,科学开发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的服务、运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世界级旅游度假区。


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立足云南发展旅居业的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尽快出台《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围绕农村旅居、城镇生活旅居、度假旅居、医疗康养旅居、养老旅居、文化艺术旅居、体育旅居、边境幸福旅居等业态,协同省级相关部门,突出特色发展“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旅居产品,努力把旅居业态培育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样板房”,把“旅居云南”打造成云南旅游转型升级的硬品牌,努力把云南培育成为海内外游客的首选旅居地之一。



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云南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良好生态环境是云南最突出的优势,是美丽云南的支撑保障。“十四五”以来,省生态环境厅坚持以更高标准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10个标志性战役,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美丽云南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全省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连续7年超过98%,持续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提升至94.1%,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至1%,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聚焦塑造环境之美,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丽云南。


呵护蓝天白云。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全力推进钢铁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到2027年,全省PM2.5浓度下降到20.5微克/立方米以下;到2035年,下降到20微克/立方米以下,美丽蓝天成为云南标配。


保护清水绿岸。扎实推进滇池、洱海等重点高原湖泊“三治一改善”,打好杞麓湖、异龙湖脱劣攻坚战,抓好黑臭水体整治。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到2027年,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2%左右。


守护良田沃土。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5年,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在全面推进美丽云南建设中,聚焦“三大经济”推动绿色转型有哪些工作基础和工作考虑?

近年来,云南省发挥绿色比较优势,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大循环双循环,促进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加快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


资源经济方面。云南围绕能源、矿产、高原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生物5大优势资源,制定发展壮大资源经济的指导意见和绿色铝、光伏产业发展等系列三年行动方案,坚持全省资源管理“一盘棋”,聚焦绿色能源、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非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制造业、石化化工、高原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烟草、生物医药等11个重点领域,因地制宜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绿电+先进制造业”新优势逐步凸显,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云南“新三样”快速崛起,锡、铟产业链全球第一,茶叶、鲜切花、咖啡、核桃、中药材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叫响全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下一步,全省将进一步加强资源经济发展的统筹协调,提升资源统筹和配置水平,以度电效益、亩均效益等为导向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聚焦资源经济重点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支持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着力抓好开放合作,引领资源优势转化。


园区经济方面。锚定省委、省政府“3815”战略发展目标,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加强规划和政策引领,将零碳低碳园区打造、亩均效益提高、主导产业提升等重点任务列入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统筹推动落实,推进开发区集群化、低碳化、数字化、高端化发展,把园区打造成绿色发展的主战场,目前,累计建成10个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启动首批5个零碳园区建设,正在开展第二批零碳园区申报,着力加大低碳零碳产品供给,提升园区企业绿色竞争力。下一步,全省将加快建立完善园区分类指导和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深入开展园区规模和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一区多园”“共建协作”“飞地经济”“园中园”等多种园区创新发展模式,建立主导产业统筹和调整机制,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合作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补齐园区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园区运营服务能力,深化低碳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增强绿色产品供给能力。


口岸经济方面。研究编制加快辐射中心建设推动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方案,实施发展壮大口岸经济和口岸建设三年行动。智慧口岸建设走在全国“第一方阵”,建成首家“进口药材边境实验室”,加快推进磨憨、瑞丽、河口3个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全国首个水运边民互市市场落地关累港,在16个口岸(通道)复制推广“互联网+边民互市”业务模式。优化中国(云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口岸通关效率提速。2024年上半年,全省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同比增长14.5%,磨憨铁路口岸成为我国对东盟的第一大铁路口岸。下一步,全省将加快口岸基础设施提质扩能,探索建立口岸“投融建管营”一体化平台。做大边民互市贸易。加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培引,推动咖啡、鲜切花、茶叶等云品“出海”,挖掘电子信息、光伏组件、新能源电池等产品出口潜力,拓展外贸新增长点。



云南在构建有序国土空间格局,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方面,有哪些主要措施?

云南省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前沿,承担着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为贯彻落实国家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云南开展了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2024年1月19日,《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聚焦美丽中国、美丽云南建设要求,对国土空间格局构建、生态保护修复等进行了具体安排。


第一个方面,构建“美丽云南”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规划》围绕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战略,形成“3+5”主体功能格局,构建以“五区三屏一群”为主体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一是构建“五区四带”农业空间格局。严格耕地保护,夯实粮食安全基础,至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85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709万亩。构建以曲靖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为主的5个粮食主产区,以及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为主的4个河谷特色农业产业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构建“三屏两带六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至2035年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1.32万平方千米。构建以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和哀牢山等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青藏高原东南缘、哀牢山—无量山等重要生态空间保护,严格河湖水域空间管控,持续推进长江流域、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等生态修复,筑牢国家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三是构建“一圈一群两翼一带”城镇空间格局。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面积628万亩,发挥滇中城市群核心带动作用,完善昆明都市圈核心功能,推进昆明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曲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促进滇中城市群和滇东北、滇西城镇群两翼协调发展,培育沿边城镇带,以河口、磨憨、瑞丽等为重点建设沿边产业园区,提升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


第二个方面,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编制实施《云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推进滇池、洱海、抚仙湖等高原湖泊生态保护和修复。2022年6月,云南省洱海山水工程入选国家“十四五”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项目名单,成为继抚仙湖之后云南省第2个获国家支持的山水工程项目。洱海山水工程总投资约53.8亿元,项目实施周期3年。截至目前,5个子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其余23个子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完成投资25.34亿元,计划2024年12月底完成28个子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3.8万公顷。2023年,洱海南部湖心平台再次发现分布有零星沉水植物金鱼藻、密集的底栖动物环棱螺,这是近二十年来首次在洱海南部湖心平台发现活体沉水植物恢复生长:海菜花植生面积扩增;鸟类从历史上仅有极少数的水鸟增加到162种。洱海湖体和湿地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促进了洱海流域从“一湖之治”转向“全域之治、系统之治”。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多规合一”改革,会同相关部门切实抓好国土空间规划的组织实施,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推动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新格局。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云南将采取哪些措施?

COP15的成功举办为云南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强大动力,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坚定落实国家和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部署,守护好我国重要生物多样性宝库,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成就促进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云南贡献。


高位推动,持续增加工作合力。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夯实各级各部门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局面,推动《云南省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任务得到落实。


优化布局,推进保护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等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西双版纳国家植物园、昆明国家植物园创建。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统筹谋划,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编制实施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项目实施。


发挥优势,打造生物经济强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物生态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推动生物多样性与民族生态文化协调发展。


加强监管,维护生态安全。严格生态空间管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开展生态环境督察、“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等,加大督察检查力度。


加强宣传,讲好云南故事。发挥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品牌形象效应,升级网上博物馆,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对话平台,广泛宣传云南生物多样性,讲好云南故事。



整合自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编辑:郭晨泽





推荐阅读



云新发布|这场大赛将在大理弥渡举办!

云新发布 | 从“任务书”到“实绩图”,玉溪交出亮眼答卷→

云新发布 | 推动高质量发展,曲靖亮出“成绩单”!

云南发布
欢迎来到诗的远方,梦的故乡——云南。这里是云南省权威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发布重要党务政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讲好云南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