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晚,第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金像面对面”学术交流活动在三门峡国际文博城举办。“金像面对面”旨在通过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分享创作理念和创作实践,扩展广大摄影人的创作视野,发挥金像奖在业内的引领作用,传播金像奖的品牌价值。本次“金像面对面”分上下两个半场,不仅邀请到五位第十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代表畅谈自己的创作心得,更有两位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获得者分享他们对摄影和人生的感悟。老中青三代摄影家共聚一堂,进行了一场跨时代的交流与对话。
第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金像面对面”活动现场。 徐晓刚 摄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协主席李舸,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中国摄协副主席王琛、杨越峦、潘朝阳、鞠鹏,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居杨,广西文联副主席、广西摄协主席黄平等出席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家、摄影爱好者以及中国摄协摄影创作人才培养计划——2024年纪实摄影专题培训班的学员,共3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上半场活动以“为人民抒怀 与时代同行”为题,由李舸担任学术主持,引领听众一起对话两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徐永辉、何世尧。两位老摄影家都是新中国第一代摄影记者,从事摄影工作70余年。徐永辉在1950年进入《浙江日报》担任摄影记者,农民生活、农村发展成为他一生关注并持续拍摄的主题,他也由此摸索出自己独特的摄影方法——将新闻摄影与长篇通讯结合起来,对选题进行长达数十年的跟踪报道。活动上,他集中分享了持续拍摄一户农家70年变迁的故事,还向现场听众展示了当年拍摄这组作品时使用的相机。何世尧在1952年进入人民画报社,他信奉摄影是“纪实的艺术,艺术的纪实”,他题材涉猎广泛,包括风光、人物、食物、地方故事等,完成了上百个专题拍摄。活动上,他讲述了自己一系列作品的创作理念和拍摄趣事。在两位老摄影家分享过程中,李舸围绕“摄影风格的形成”“摄影与时代、与人民的关系”“摄影记者应该具备的素养”“专题摄影的创作建议”等话题展开了一场有思想火花、有情感共鸣的对话。李舸对话两位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获得者徐永辉、何世尧。陈黎明 摄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获得者徐永辉拿起陪伴自己几十年的照相机。 陈黎明 摄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获得者何世尧讲述自己的摄影历程。 陈黎明 摄
下半场活动,本届金像奖五位获得者与听众分享了各自的摄影作品和创作感悟。金像奖纪实类获奖者谷永威分享了自己40多年的报道摄影实践,他谈到拍图片故事最重要的是沟通,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拍故事实际上是在拍自己、拍自己的情感。金像奖纪实类获奖者余红春专注于空军与战机的军事摄影,他分享了近10年来自己如何用艺术化的镜头语言,讲述乘战机拍摄和空军实战化训练的故事。金像奖艺术类获奖者敖国兴以自己长期的摄影艺术创作,探讨时间与生命交织中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考,并从摄影的艺术性与工艺性入手,解析创作中“雕铸”与“守望”这一双重意象。金像奖艺术类获奖者储卫民是这次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他分享了自己成为职业摄影师至今,如何用纪实与艺术并俱的风景摄影,以个性化的表达来讲述当今时代的中国故事。金像奖商业类获奖者朱秀英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人文情怀,她分享了自己一系列人像摄影作品的拍摄方法和创作过程,以及自己对商业人像摄影未来的展望。
第十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纪实类获得者谷永威在现场发言。 陈黎明 摄第十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纪实类获得者余红春在现场发言。 陈黎明 摄第十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艺术类获得者敖国兴在现场发言。 陈黎明 摄第十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艺术类获得者储卫民在现场发言。 陈黎明 摄第十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商业类获得者朱秀英在现场发言。 陈黎明 摄
本次金像面对面持续近三小时,两位终身成就奖得主与五位金像奖获奖者的精彩分享,让听众受益匪浅。相信,带着这份珍贵的启迪,越来越多摄影师会以镜头为笔,抒写人民情怀,铸刻时代印痕,让光影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创作出更多富含中国韵味、彰显时代特色的精品佳作。
内容来源:中国摄影杂志
【阅读原文】查阅第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