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共生·共建” 彰显使命担当
影像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繁荣学术交流会珠海举办
11月3日,作为中国第19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共生·共建——影像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繁荣”主题学术交流会在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广东珠海举办。业界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主题,从不同视角发表真知灼见,在影像创作、理论研究、实践应用等多个方面贡献了新观点、新理念、新思路。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协主席李舸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说,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影像作为一种强大的艺术形式和传播媒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影像可以记录大湾区的发展历程,展现大湾区的壮丽风貌。在数字时代,随着影像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影像还可以激发创新活力,为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提供新的动力、带来新的机遇。在他看来,“共生”是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们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平台相互交流,相互支持,通力合作,凝聚强大的合力,共同承担大湾区发展与繁荣的历史使命。“共建”则意味着摄影人要积极投身其中,用影像记录大湾区的发展历程,彰显大湾区的魅力与活力,为区域一体化发展赋能。
珠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红梅说,交流会的举办是对人文湾区建设和珠海高质量发展的大力支持。湾区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多元并存,是文化交融荟萃之地,源远流长的岭南文化构成了血脉相连的文化根基。如何携手共建人文湾区,促进湾区人心相通,以更好服务于大湾区建设,是一个重要课题。她希望国际摄影艺术展和学术交流活动发挥影像传播作用,激发珠海城市文化发展新动力,为珠海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提供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
中国摄协副主席宋靖以《“同根连枝”——影像服务大湾区的发展》为题,以粤港澳大湾区5个定位作为切口,从记录城市的建筑风貌、交通枢纽,记录大型活动场景和城市间的互动;记录科研成果展示和科技企业的创新场景,记录科技人才的交流活动;制作介绍大湾区港口物流、贸易往来等的影像资料,记录大湾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记录内地与港澳在金融、法律、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活动,拍摄制作宣传短片介绍内地与港澳合作的政策优势和便利措施;呈现大湾区的自然风光、旅游景点和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展示大湾区的社区生活、文化娱乐活动等宜居场景等方面,阐述影像如何发挥重要作用。
外交部摄影协会副主席张连佑认为,共生、共建是一种发展理念,强调在共同生存、建设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摄影人要不断创新思维,利用本区域拥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有的发展潜力等实际情况,探索影像表达的方式方法;不断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情感联结,以摄影传递温暖、友谊与相互理解。此外,利用两年一次的展览活动,特别是用制作精良的优秀摄影作品、视频方式,将装置与互动元素交织在一起,让摄影展览走进大众视野,也为世界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开一扇窗,让世界读懂中国。
浙江省摄协副主席、丽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培权从多年筹办丽水国际摄影节展的经验出发,就“丽水摄影的‘十一个一’”分享了经验。丽水摄影节以“打造摄影名城,扩大国际交流,展示丽水魅力”为目标,坚持国际性、学术性、群众性、品牌性,通过举办摄影展览、学术交流、驻地创作等系列活动,创下国内摄影节多个历史之最。他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一个群体、一个规划、一系列活动、一个节、一个榜、一系列基地、一个会、一个班、一个园区、一个馆、一系列品牌”的内涵和外延,用多组数字呈现了摄影在丽水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成就。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陆中秋认为,影像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一是要挖掘地域特色,记录发展脉搏,捕捉城市风貌变化。二是要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文化互鉴,邀请国内外摄影家交流采风,举办摄影展览、交流研讨等。三是发挥媒体作用,扩大传播影响,将大湾区的摄影作品推向更广泛的受众。四是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摄影后备人才。五是创新活动形式,激发社会参与,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活动。六是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区域竞争力,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摄影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景卫东,从展示大湾区风貌、促进文化交流、激发创新活力、加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给出了促进大湾区建设发展与繁荣的摄影方案。即通过城市景观摄影、自然风光摄影、民俗摄影、艺术文化摄影、科技创新摄影、创业创新摄影、社会公益摄影、人物故事摄影等方方面面,结合用于城市宣传、旅游推广,用于文化展览、教育活动,用于记录大湾区的多元文化和社会融合,从而增进大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展示大湾区的文化创新活力。
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摄影系主任董冬以高校教师视角,从艺术教育和艺术工作者两个层面出发,谈到通过高校的教育优势,打破学生的地域限制,让学生通过艺术学习实践加深家国认知,提升国民身份认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他呼吁在有视觉传达专业或与影像相关专业的高校,建立联动体制,给年轻人以更多的展示平台。他说:“作品去传播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是我们每位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都需要建立起的责任使命感。”
上海市长宁区摄影家协会主席高斐从近年来积极推动摄影“走出去”和“请进来”所做的交流活动出发,谈到影像在促进文化互鉴、民心相通方面的重要作用。他通过深圳改革开放初期和现在的对比照片,说明影像记录时代,见证湾区发展的作用;通过湾区多元文化比如舞狮、粤剧等照片,说明影像沟通心灵,促进文化交融的功能;通过湾区标志性建筑的照片,说明影像凝聚力量,推动区域发展的力量。他还就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影响,推动文化传播,坚定文化自信,展现中国特色,创新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摄影活动的组织和参与者之一,珠海市摄影家主席陈伟录介绍,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已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起到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助力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服务社会民生的作用。用影像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策略,就要加强顶层设计、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创新影像技术、培养专业人才、扩大对外交流。他认为,影像不仅是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强大的传播工具,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澳门摄影学会会员大会主席、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副会长郭敬文回顾了数十年前粤港澳摄影团体之间的交流活动,意在表明影像艺术的传播不仅促进了三地的文化交流,也为各地艺术家的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经济合作示范区,更是文化交流的热土。影像艺术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区域中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摄影不仅仅是记录和表达,更是促进理解与共鸣的桥梁。可以通过摄影组织的创新合作,推动共建与合作,让摄影成为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把粤港澳三地的独特文化、历史底蕴与自然风貌向世界展示。
摄影作为记录和展现时代变迁的重要载体,在粤港澳大湾区这块充满活力和魅力的热土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广东省摄协专职副主席陈益刚认为,“共生·共建”要以建好大湾区影像艺术的平台为首要任务,“融合·发展”要宣传好大湾区故事,这是时代赋予摄影人的使命。“内联·外延”,即大湾区与新疆、西藏、青海等西部省市影像互动,向外延伸摄影力量。未来,广东摄协还将抓好大湾区的摄影创作、展览、人才培养以及重点办好粤港澳大湾区摄影艺术峰会和广东摄影嘉年华。
中国摄协副主席王琛在总结发言中表示,通过本次学术交流会,大家深切意识到了影像在大湾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成为我们记录历史、展现当下、展望未来的重要工具,成为我们推动创新、促进合作、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学术交流会聚焦主题,观点纷呈,内涵丰富,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激发了大家对影像与大湾区发展的深入思考。此外,各位专家不仅关注了当前影像与大湾区发展的热点问题,还积极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影像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些前瞻性的思考和探索,不仅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方向和路径,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启示。”
学术交流会由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陈瑾主持。
文字: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