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聚·向汕”·回眸】一曲潮音传四海 万千乡思油然生

时事   2024-11-10 16:46   广东  

作为潮汕文化的璀璨瑰宝,潮剧随着潮汕人的足迹漂洋过海,成为联结全球潮人乡情乡谊的纽带。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潮剧以其独特的乡土气息和艺术魅力,通过剧目的广泛流通、文化的深入交流,以及音像的有效传播,维系并强化了潮人群体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

潮剧“出海”

香港曾是重要窗口


经过历代艺术家的积淀,潮剧的演出剧目数量可观,优秀作品的沿革和传播海内外互相促进。
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戏班为求生存,往来于潮汕和东南亚。5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中国香港作为潮剧向海外传播的重要窗口,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潮剧团体受到香港潮剧极深的影响。
姚璇秋在《辞郎洲》中饰演的陈璧娘令人难忘
以新编历史潮剧《辞郎洲》为例,该剧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香港及东南亚的传播,一方面来自广东潮剧团五六十年代的演出和唱片录音,另一方面来自香港拍摄的两部同名电影。
一是1961年香港鮀英电影公司出品的新天彩潮剧团的《辞郎洲》,由曾珊凤饰陈璧娘,张应炎饰张达,陈楚蕙饰雷俊,方汉妆饰许大娘,梁开炳饰张弘范。影片适时在泰国、新加坡和香港公映,延续了广东潮剧团1960年赴香港演出该剧所带来的热潮。
二是1976年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昇艺潮剧团的《辞郎洲》,由萧南英饰陈璧娘,丁敏饰张达,黄君玉饰许大娘,野峰饰孟昭。该片汇集了香港、新加坡两地的明星,虽然公映后由于诸多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应,但它作为香港潮剧电影的终篇,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传统潮剧《金花女》由陈丽璇饰金花,陈瑜饰刘永
以传统潮剧《金花女》为例,该剧1962年由广东潮剧院青年剧团首演,深受欢迎。陈丽璇饰演的金花,神形兼备,成为潮剧衫裙旦的经典形象。但海外乡亲绝大多数只能通过录音片段加以欣赏,无法观看表演。
当时正值香港韩江潮剧团向广东潮剧院聘请教戏蔡木雄来港培养艺员,传承潮剧艺术。该团及此后易名的香江潮剧团自此长期演出来自潮剧院本《金花女》的《金花牧羊》,并灌录了全剧唱片。1970年、1971年香江潮剧团先后赴新加坡、泰国演出,也演出该剧,演员有柳惜春、许云波、方桦等。
同一时期,新加坡剧社也演出《金花牧羊》。比如1967年10月,新加坡杨厝港村民互助社周年庆,在国家剧场公演《金花牧羊》。1968年3月,该互助社为募国防基金,再度演出该剧,并由新加坡电视台拍成电视片。

亲情纽带

戏里戏外交往频繁


新中国成立以后,潮剧到境外频繁演出的年代,中国香港的潮剧团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内地的潮剧团在80年代以后。
以香港新天彩潮剧团为例,该团借助1960至1965年拍摄数十部潮剧电影所形成的声誉,瞄准东南亚市场,多次到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演出。1966年12月首次赴泰国演出,当剧团抵达曼谷机场时,数千潮籍观众夹道迎接,盛况空前。原定在泰国一个月的演出档期,后来竟延至半年。当著名女小生陈楚蕙饰演潦倒的吕蒙正、薛平贵登台时,台下纷纷投来金戒、金链和钱币。
新天彩首访新加坡时,观众和媒体均给予高度评价,当地报纸称:“对于新天彩大军的南来,挟着潮州家乡的传统戏剧和改良戏剧,光扬正宗潮剧于海外。我们这里的潮剧一蹶不振,如果能因新天彩此来而得以再行茁芽趋向蓬勃,那是再好没有了。”此后四十多年,东南亚观众一如既往地挚爱陈楚蕙,留下了一段段亦艺亦友的佳话。
以广东潮剧院二团为例,该团1986年9月至11月赴泰国演出,1987年4月至5月赴新加坡演出。此次演出剧目质量上乘,尤以《血溅南梁宫》连台本戏备受关注。
《平贵别窑》剧照,饰演薛平贵的是香港著名女小生陈楚蕙,郑健英饰王宝钏
《血溅南梁宫》分为《东宫毒娥》《逼宫夺玺》《梁宫平乱》三集。演员阵容鼎盛,绝大多数角色神形兼备。其中,名青衣郑健英饰演的毕皇后,威严深沉,心狠手辣;名闺门旦王少瑜饰演的陆玉莲,貌美如花,心深似海;名老生郑仕鹏饰演的梁皇,贤愚参半,虽老态而不失雄风;名小生陈文炎跨老生行当饰演的管叔贤,智慧潇洒,平易风趣。
二团在泰国总共演了近三个月。其中,《血溅南梁宫》每一集都连演一周,首轮演出三集戏就演了三个星期,每晚都爆满。演完第一轮后,又演第二轮,每集仍然可以演三四晚。中间遇到下暴雨,剧院积水,就用木板架起来,让观众可以走进剧院,照样爆满。泰国观众还叫二团作“南梁团”。其他戏也连演好几个晚上,如《救风尘》《柳明月救孤》等,周末还有日戏。
▲当年潮剧《血溅南梁宫》出国演出宣传册
在广东潮剧院《血溅南梁宫》叫好叫座的同时,1987年香港新天艺潮剧团在香港演“七月戏”期间,也演出由潮剧院本易名的《姐妹皇后》。1992年,新加坡余娱儒乐社演出《梁宫平乱》。
海外潮剧团到国内演出,主要集中在国际潮剧节期间。从1993年举办首届开始,到2019年潮剧节已经举办了5届,每一次都是艺坛盛事。

传递乡音

潮剧电影海外流播


潮剧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舞台演出,这是潮剧通过声腔音乐、服饰舞美、剧场效果等的即时传播。二是借助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片、书刊、报纸、互联网等传播媒介,通过文字、图片、音像等方式的二次传播。这两种传播方式,贯穿了20世纪初至今潮剧发展的各个时期,潮剧音像制品的影响力在全国地方戏中名列前茅。
在网络出现之前,潮剧电影是潮剧的得力传播媒介。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潮剧共拍摄了160多部电影。香港由于文化输出得天独厚,承担了绝大多数影片的运作。其中,香港著名女小生陈楚蕙、庄雪娟分别拍摄了60多部、30多部。
当年潮剧电影《苏六娘》在新加坡演出海报
由洪妙、姚璇秋、蔡锦坤等主演的潮剧电影《苏六娘》1960年在香港8家戏院同时放映
以姚璇秋、洪妙等主演的电影《苏六娘》为例,1960年7月在香港率先上映,8家戏院同时放映。稍后在内地上映,所到之处万人空巷,尤其是在农村,村民几乎通宵达旦争观影片。1960年10月在新加坡首映,连映了72天593场。海外部分原来以广东汉剧为主要演出的团体,也因为潮剧电影的冲击,转而改演潮剧。
当年潮剧电影《火烧临江楼》海报
《火烧临江楼》作为第一部潮剧电影,在海内外影响深远。影片上演后,新加坡潮剧团体纷纷搬演,比如源正丰木偶戏班、织云潮剧团、新荣和兴潮剧团等。它还被戏称为“火烧楼梯头”,既是来自剧名谐音,也是称道其火热程度。可惜后来电影胶片丟失,新加坡戏曲学院为了满足观众对这部戏的想念,1999年在学院成立四周年庆典之际,重排了这出戏。每次在新加坡演出时,台上在唱,台下每一个角落也在唱,场面让人感动。
第一部潮剧电影《火烧临江楼》在海内外影响深远
东山潮音剧艺社的潮剧电影《滴水记》,改编自20世纪初名剧,由庄雪娟饰林之德,方巧玉饰李玉兰。该片较擅长运用镜头叙事,比如李玉兰演唱的《伤心寂寞空长叹》唱段,通过镜头切换、同屏分镜,间插林之德在家思念,既避免大唱段节奏抒缓、镜头单调,又能够表现男女在不同空间的心境。林之德梦会仙姬一段,方巧玉既饰仙姬,也即是玉兰幻化的梦中人,又反串女丑扮土地爷当月老,唱做滑稽诙谐。该片1962年先后在泰国、香港、新加坡首映,备受观众青睐。曾任《泰华日报》翻译的潮籍观众谢增泰说:“我在短短的数年期间内,共看过港制的潮语片两百多次,特别是我看东山出品的《滴水记》,共廿五次。”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潮剧灌录了数千张粗纹唱片,有时一出戏的全套唱片,数量达十多张。如老三正顺香班的《掷娇媚》,由名丑色武饰王亚义、名旦应梅饰紫衣仙子,有20多张唱片,时长约160分钟,堪称鸿篇巨制。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唱片社、艺声唱片公司以及玛丽莎、香港文志、东南亚唱片等海内外唱片公司,出版了数百甚至上千张潮剧密纹唱片。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潮剧音像的载体有录音带、录像带、音碟、影碟等。这一时期潮剧录制了众多音像,其中不乏经典之作。21世纪以来,网络成为潮剧音像的传播主力之一,近百年来不同时期所积累的节目通过互联网传播,得以一次次重新亮相。

潮剧承载了潮汕方言、音乐、传说、风俗等积淀,在历史的长河中,潮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海内外潮人的喜爱。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潮剧将继续焕发光彩,成为我们心中不灭的乡情和心声的共鸣。


文字:陈喜嘉

编辑:丽娴
校对:翌旸
编审:洁汶 文琛
编发审核:汕头融媒集团新闻采访中心




版权声明:版权为汕头融媒集团所有

《汕头新闻》播出时间:

一套:19:33、23:00 

   次日 7:00、12:00

二套:22:30  次日 08:00 



汕头新闻
汕头融媒集团时政新闻栏目《汕头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