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14篇

民生   2025-01-17 15:08   安徽  




诗情画意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诗词丰富。唐宋时期,多少著名诗人泛舟长江、淮河、新安江,登临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他们为安徽风物歌吟,为安徽山川代言。那些华章丽句拨人心弦,闪烁古今。


诗仙李白一生中传世的诗歌一千多首诗,有五分之一的诗写在安徽。行走在安徽大地,一步一诗,一脉锦绣。






 人物


方以智、刘大櫆、朱光潜、黄镇


 美食 


枞阳糍粑、大通特色小杂鱼、红汤鱼头、铜陵红烧华鱼、 义安钟鸣杀猪汤、生腐烧肉、铜陵白姜


铜陵,被誉为“中国古铜都”。这里不仅有3000年的采冶铜历史,还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铜陵的山水间,长江穿城而过,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天井湖的宁静、大通古镇的古朴,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今天,你可以在金牛洞古采矿遗址、铜官山·1978文创园感受千年铜文化的深厚底蕴,在犁桥水镇看粉墙黛瓦,在永泉小镇感受园林之趣。


铜陵,八百里皖江之上的明珠。古铜都的历史沉淀与现代文明的脉动在这里交相辉映。


永泉小镇

铜官山·1978文创园

大通古镇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译文


我旅居在五松山下的荀家,心情寂寞而空旷。秋来农家劳作艰辛,有邻家女在寒夜里舂米。房东荀媪端来菰米饭,素食的盘子盛满月光。我惭愧地想到韩信与漂母的故事,再三辞谢,不能下咽。

注解


①媪(ǎo):老妇。

②舂:将谷物或药倒进器具捣碎破壳。

③跪进:古人席地而坐,上半身挺直,坐在足上。此处指荀媪恭敬待客。

④雕胡饭:即菰米饭。胡:菰,俗称茭白,水生植物,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当饭吃。

⑤漂母:在水边漂洗苎麻的妇人,古人以苎麻织布。



赏析

五松山,是铜陵一个亮丽的文化名片,这源于李白。

据詹锳的《李白诗文系年》记载,此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时年61岁的李白,在历经了官场的沉浮和生活的沧桑后,再次踏上旅途。在铜陵五松山下留宿,并写下诗文来表达情怀。

本诗开头四句是诗人到故地时的所见,田里都是辛苦劳作的农民,邻家妇人夜里还在舂米。联系后文出现的荀媪,不禁让人推测,因为战乱和用兵,男人可能都被征兵打仗去了。诗人感到“寂寥”,不仅是“哀民生之多艰”,七年之间变化太大,同时感叹自己命途多舛。

荀媪的出现,为这首诗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她虽然生活在困苦之中,却用家中仅有的菰米,热情招待了这位远方的客人。菰米虽粗,却承载着荀媪的善良与热情。在战乱和饥荒的年代,这样的招待显得尤为珍贵。李白深感惭愧,并在这位普通农妇的善良中,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铜官山


铜陵这个地方,见证了李白晚年的孤独与挣扎,也见证了他对人生的重新思考。

五松山位于铜陵西北,依江而立。这座山,在铜陵人心中是与铜官山“双峰并峙”的“诗山”和“文峰”。正是在李白54岁那年,他踏足此地,并以诗赋之,留下了“五松山”这一永恒的名字。

如今, “五松山”已成为铜陵文化与地域的醒目标志,它不仅是城市文化发展的亮丽名片,更是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追寻李白足迹的圣地。在这里,我们可以沿着李白的足迹,感受他的诗意人生,品味他笔下的人生哲理。同时,我们也能领略到铜陵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感受其丰富的文旅人文风情。

链接信息

李白一生留下一千一百多首诗作,其中大部分是歌颂祖国壮美山河的,遍及大半个中国。这些诗作流传下来,被代代传诵、唱和,层垒出各地丰富瑰丽的地方文化,起着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以铜陵为例,铜官山、五松山、雕胡饭,已经成为一张张生动的铜陵名片,正在发挥着强劲的文化软实力作用。

据顺治《铜陵县志》载,五松山“在县南四里许,旧有乔松,一本五枝,因名,唐李白游咏于上”。李白在《与常赞府游五松山》一诗中说,“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 可见山名为其所取。五松山经千余年沧海桑田,如今已被削平,没入城市而为街道和居民区。

这些年,铜陵天井小镇文化旅游区根据李白提及的雕胡饭,结合文献资料、地方特产和饮食习惯,开发了一批富有特色的雕胡菜肴系列,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在铜陵市枞阳县浮山镇境内,有座浮山,三面环水,远望犹如一叶轻舟漂浮水面,构成了“山浮水面水浮山”的梦幻境界。千百年来,无数名人墨客慕名而来,吟诗写记、赋词刻石。唐朝的孟郊、白居易,宋代的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明代公安派文学家袁宏道、袁宗道,竟陵派文学家钟惺……都曾来到浮山。浮山会圣岩石摩崖石刻有200多块,出自许多文化名流之手。



寄题浮山

其一

见说浮山麓,深林绕石溪。

何时拂衣云,三十六岩栖。


其二

见说浮山胜,心与浮山期。

三十六岩内,为选一岩奇。


明朝诗人王守仁写有《寄题浮山》两首诗,被时人镌刻在朝阳洞的岩壁上。






来源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排版丨左尔敏

初审丨李雨彤

二审丨庞欣颖

终审丨俞路石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发布教育资讯,解读教育政策,展示教育工作,开展便民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