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哭闹着不让妈妈上班的眼泪,
紧紧抱住妈妈不肯进入幼儿园的双臂
“
“
我们该如何理解分离焦虑,
又该怎样处理?
不如一起看看亮亮的故事。
“
《等妈妈》
第一次到外公家,我好奇地四处看。
“妈妈,外公家好大,还有小狗呢!”
“亮亮,你在外公家要乖,等妈妈忙完事情,
很快就来接你。”
“小金鱼,一起玩呀,等妈妈来了,我就要走啰!”
“等妈妈来了,我想让她也喂乌龟”
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
我们把那颗发芽的番薯种在院子里,
等着它慢慢长大。
“等它长大了,外公给你做番薯吃。”
有一天我出门,在树下遇到三个婆婆,
“你妈妈是住在城里,不回我们这个穷地方啦?”
妈妈真的不会来了吗?
第一次,外公拨通了妈妈的电话。
“妈妈,你会来接我,对吗?”
“妈妈,那是哪一天,还要很久很久吗?”
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与原来不断分离的过程,而童年时期,与家人分离的体验,则会对儿童的个体发展产生影响。如何更好地适应分离,是儿童与父母需要共同练习的课题。
面对不确定,孩子和成人都需要练习用清晰明确的语言沟通、对话。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用知识和技巧帮助孩子度过成长难关,与孩子建立良性亲子关系。
做成长型的父母,给孩子爱与安全感,肯定个体内在感受,帮助孩子提高环境适应力。每当离开家人和熟悉环境时,我们心中难免感到不安,相比成人,儿童更难以控制情绪,这就需要父母的及时正确引导,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父母适当离开,也能让孩子有机会独立做事,从而增强自信;当孩子能够接纳与家人分离,其人格才开始走向独立。
从被动等待到主动行动,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自我认识的过程,通过阅读体验,引导孩子认识生活的不确定性,放下内心焦虑,自信健康成长。
看见等待的孩子,拥抱不安的童年。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