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 李政:在智慧交通创新中磨砺青春风采

时事   2024-10-16 09:30   北京  

作者 | 《中华儿女》记者 李玲

编辑 | 陈晰

李政参加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时留影

他是交通强国的青春“追梦人”,区块链智慧交通领域的先锋者,他坚持“实”字当头,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中磨砺青春风采。他就是甘肃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副秘书长,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智能交通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政。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应该怎样成长、怎样征服科研难题、怎样进行科技创新,李政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最真实和生动的答案。他说,在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道路上,要勇当交通青年先锋,为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交通强国的青春“追梦人”
李政出生在宁夏六盘山区固原市的农村,他自幼便在心里种下了要走出乡村、探索广阔世界的种子。这份渴望驱使他勤奋学习,最终通过高考,踏入重庆交通大学的大门。在校期间,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研究生等多项荣誉,毕业后入职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工作之初,当李政第一次来到公路隧道智能化控制室时,被众多屏幕和设备系统所震撼。“有实时视频监控、车流量和流速检测、变配电参数检测、火灾自动报警、照明、通风、紧急电话、环境监测、交通控制等各种子系统。隧道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对隧道内交通流量和交通运行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隧道高速、安全、舒适、经济地运行。”
曾经在学校里学习的多数都是理论知识,当在现场考察和实地触摸各种仪器和系统时,李政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了智能交通技术的魅力,“能够快速响应的自动化监控预警和精准的信息服务为科技化交通执法和科学化行政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李政默默下定决心,要在智慧交通技术领域干一番事业。
2015年,为紧跟智慧交通咨询服务及产品研发趋势,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智能交通研究所。“智能交通研究所的组建与成立不仅是业务的拓展与升级,更意味着开始向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开拓的高峰攀登。”李政调至智能交通研究所,成为交通工程智能化技术的青年骨干。
勤奋好学、乐观向上、敢于担当、敬业奉献,在交通技术科研岗位上,李政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积累工作经验,于2021年10月,成长为智能交通研究所副所长,主管科技研发与技术创新。为确保研发的产品具有强大生命力,李政经常组织大家进行策略、理论方面的讨论,依托需求寻找技术,立足刚需追求市场,积极牵头为研究院争取更多项目与机会。
他在工作中勤于思考,注重积累,善于把常规工作做实、做细,表现优异。在交通工程试验检测及交通信息化领域持续深耕10余载,李政获得很多项荣誉:交科集团年度“先进个人”,甘肃省公交建集团“优秀党员”,交科集团“优秀基层管理者”,甘肃交科集团及甘肃省公交建集团“科技创新先进个人”……但他始终不忘的是坚持科技创新与积极实践,培养年轻技术人员和科研团队,在(竣)交工质量检测、室内试验、安全评价及技术咨询、各类省科技厅项目等重点工作中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今天的中国,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天堑变通途……李政见证了中国交通的飞速发展。在交通领域十余载,他同许许多多的交通人一起奋斗和奉献在交通战线,为交通科技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李政感到无比自豪。
“目前,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交通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能够让出行更便捷、物流更高效、交通运行更安全。智慧交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我很幸运能参与其中。”李政说,“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为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可预见型历史平台及机遇。”
区块链智慧交通领域的先锋者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科技创新富有活力、智慧引领,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
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李政对区块链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研究在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的支持下开启。“当时区块链只是个概念,理论薄弱,如何使用并融合特定业务场景并不清楚,感觉很棘手。”他反复思考到底什么是区块链技术?该应用哪些新技术?最后要实现什么目标?既没有规范标准,又没有项目可以借鉴参考,在短时间内对一个新的理论和技术加以创新研发与应用,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时刻保持好奇心和自由探索的精神,善于从重大需求中提炼基础问题,努力产出更多从‘0’到‘1’的成果。”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和咨询领域专家,他了解到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物流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交通领域应用暂且空白。在交通行业从业多年的李政敏锐地感知到,“区块链技术与交通产品质量管控的结合是一个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方向”。
紧接着,他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并尝试将其与交通产品质量管控的需求相结合,探索区块链技术如何改变传统交通行业产品质量管控模式,以及可能带来的优势。
“交通产品质量管控涉及原材料产品采购、产品的检测以及问题溯源追踪等环节,这些环节需要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质量问题。而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证可溯等特点,非常契合解决目前交通产品质量管控全过程数据不可追溯等现实问题。”这个研究切入点坚定了李政对这项研发的信心。李政开始和团队搭建基于区块链应用需求的交通产品质量数据可追溯性试验检测应用场景。
面对从未涉足过的新技术,从0到1面临无数挑战,大家对新技术的市场也没有十足的信心。“既然设立了这个目标,我们就要有把这件事情做成、做好的决心和信心。”在李政的带领下,这群年轻人吃在单位、住在宿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一次次激烈的讨论,研发团队信心倍增,研发过程也变得越来越顺利。
李政为团队争取了在建工程项目的配套资金,但在支付时,遭到了质疑,“你们的技术正处于探索阶段,很可能无法解决项目的实际问题”。项目方在了解到团队正在做的是一项创新研究时,表现失望,并多次在讨论交流会上质疑此项技术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结果。
不断的质疑声让研究几乎停滞。“办法总比困难多,在科研过程中,我们会面临许多问题,这时候才是关键时刻。我们每个成员都要坚定信心,相信自己和团队。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让问题迎刃而解,摆脱困境。”李政鼓励团队不要气馁,坚持钻研和协作,依靠实践,在过程中不断去发现和思考问题,总结出真正的需求,应用相关技术解决困难,落脚于实际生产。
“技术研发是一个穷举法的过程,需要考虑到现实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但年轻同志没有经验,我就通过模拟各种场景,一步步去演绎,使产品架构越来越完善。”李政说。
他带领研发团队将区块链技术特性融入交通产品质量管控的各个环节中,研发了基于区块链的公路交通产品质量管控Baas服务平台和应用端软件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确保产品质量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通过收集试点过程中的数据反馈,对技术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全面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为后续的技术推广和产业化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在前半程攻克技术难关时,大家有非常强烈的研发动力,但产品想要拿100分,其困难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从零开始的研发。科研成果推广、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推广渠道少、成果曝光度低、需求对接难等一系列的困难。李政奔赴各公路建设项目部,不厌其烦地进行宣讲与试用服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断努力推进中,产品得到了两家单位的采纳使用,获得研发配套及技术服务费用210万元。
产品初始版本由于管理规范和各项要求做得细致,事项繁多,客户在试用时反映产品使用给日常工作增加了负担。李政带领团队进一步对产品进行了精简优化。精简优化系统于2022年7月份正式投用。各个环节的信息经过精简后,操作流程更加简便,得到了客户的良好反馈。
李政凭借丰富的业务经验和敏锐的技术思维,带领团队走在交通行业区块链技术的前沿。这个基于区块链的交通产品质量控制应用研究的科研项目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开发了基于区块链的公路工程交通产品溯源系统,实现了产品的可信溯源,为公路工程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新方法。不仅提高了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效率,而且推动了公路工程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得到了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的认可。

李政在建设项目现场调研

团队基于区块链构建的交通产品全链条质量管控技术成果,在康略高速及兰永临建设项目中全面应用,首次实现了纯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在人力资源成本节约等方面的间接效益超过800万元,降本增效作用明显。创新成果引发重要反响,建设方在使用之后,表示满意并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这次创新实践,也有效激发了团队的信心和创新思维。
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成长
2024年7月10日12时30分,随着第一辆社会车辆成功驶入高楼山隧道,武九高速项目高楼山隧道正式通车。“以往需要耗费2小时翻越的高楼山,现在仅需10分钟即可轻松穿越”,但其施工难度之大也让李政见识了一番。
高楼山隧道掌子面开挖时,出现不明可燃气体,猝不及防的安全形势给施工现场造成了异常紧张的气氛。李政带着智能交通技术研究所三名科研人员闻讯而动,冒着有害气体成分及浓度不确定的安全风险,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勘查分析,“隧道里的石头上正在着火,需要尽快对可燃性气体的浓度进行探测”。李政戴着防毒面具走进了长长的隧道。
在勘探完现场之后,李政紧急召开研讨会,对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和部署。“工程停工,劳动工资、机械设备租赁费等各项成本都在上升,多停一天,就会多给施工单位造成一天的损失。”李政带领团队以研究院《公路隧道光环境监测分析及照明设施养护技术研究》科研成果为依据,依托多传感模块的集成应用,和团队研究开发对隧道施工作业面全域环境的数据监测预警。“预警系统要保证及时掌握施工现场各类气体分布区域及浓度情况,为施工单位后续工作决策提供依据,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李政在不到10天时间内,制定了适用于工程施工环境的监测预警方案,并完成了监测系统部署建设任务,利用多传感器数据集成采集终端系统最大限度减少了武九高速高楼山隧道施工项目建设期间各单位的成本支出。
李政参与的应急技术服务工作多次得到建设单位的认可与称赞,他说,这始终依靠的是“技术”与“服务”的双轮驱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准,才能受到市场和各合作单位的肯定”。多年来,在李政的带领下,技术服务团队切实为客户提供勘察、设计、检测、施工等各种解决方案,经年累月的不断付出下,逐渐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只要项目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我们都会及时回复,并给予服务保障。”
李政对自己和团队都有严格的要求,在前期调研中,他常常头顶炎炎烈日,脚踏深深淤泥,走进情况复杂的施工现场。黑暗的隧道,坑洼不平的路面,悬吊的高空作业,纵使环境恶劣,他也会毫不犹豫冲在最前面,用实际行动为队员们树立榜样,带领团队为服务方提供最实际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个项目就意味着一次向更高海拔的攀登。“每一次科技服务为公司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也为公司业务拓展和核心竞争力展现提供了平台。”在科技创新和实践应用的正循环下,李政希望把智慧技术体系和应用技术相适配,形成智慧整体解决方案和相关标准,提出传统专业与创新业务场景融合设计方法,引领智慧建设不断创新发展。
创新持续,追梦不止。他的相关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第二届“科研杯”全省交通运输职工五小发明成果优秀奖、第九届和第十届全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首届甘肃省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2022年度“中国好技术”称号、2023年度工程建设行业供应链创新应用二等成果、2024年度兰州新区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特等奖等奖励多项。
在李政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科技工作者精益求精的精神,他说:“我将持续秉承科技创新求突破,刻苦钻研勤实践,脚踏实地促成长的信念,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工作,以实际行动肩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
择一事终一生。作为智慧交通方面的行家里手,他秉持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终的信念,做一个“在有限条件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人”。作为一名全国青联委员,他积极发挥自身所长,带动青年成长,“青年人要善于接受新事物、勇于接受新挑战、积极拥抱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带来的时代浪潮,敢于作为,善于作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李政与青年们认真展开学习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蓝图。作为一名青年工作者,我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目标上来,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改革,密切关注行业动态,深刻领悟、学以致用、狠抓落实,积极拥抱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带来的时代浪潮。响应国家战略规划,在技术、市场、机制等方面,聚焦交通强国建设科技攻关需求,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善作善成,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的实干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4年第10期 ] 


中华儿女
家国天下,民族脊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