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明市第一医院是三明唯一一家公立三甲综合类医院。(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 / 图)
三明市医保局局长曾建议学习三明医改经验的某代表团,医改的第一步就要砍药价,只有这样才能让普通群众立即直接受益,普通群众没有获得感的改革,就是自娱自乐。
一般来说,医院级别越高,治疗越复杂,相应地进口及原研药的配备比例越高。
三明相较于一二线城市,居民经济水平不同,对疾病负担更加敏感,“基层对进口原研药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尤其要把钱用在刀刃上,集采有力保障了普通群众甚至贫困群体的用药需求”。
文|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
责任编辑|曹海东
集采药的质量过关吗?会不会“便宜没好货”?进口药会因集采而消失吗?
每隔一段时间,关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的质疑之声就会卷土重来。2024年9月初以来,公立医院“开不出进口药,只有集采药”的声音,再次引发关注。
集采药是指参与集采的中选药品。为挤压药品、耗材价格虚高“水分”,截至目前,国家集采已经开展九批十轮,共纳入374个品种,平均降价超50%。国家集采之外,还有省际集采、跨区域联盟采购。
药品集采效果究竟如何?2024年9月初,南方周末记者走访了福建三明——这里地处闽西北山区,是“小三线”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国内最早探索药品耗材采购改革的城市之一。三明探索的“两票制”、药品零加成销售、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等多项举措,被业界视为“触及医改灵魂”。
事实上,早在2012年三明医改启动,砍药价行动剑指医疗既得利益集团之时,就有一种担忧声音:集采会导致进口药被挤出医院,患者用药得不到保障等。十多年过去,三明给出了答案。
三明市医保局提供给南方周末记者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14日,三明采购联盟平台上,现有药品2863个品规,其中原研药及进口药品规由改革前的210个增加至727个,占比由13.42%提升至25.39%。
另外,对超出采购目录个别病种所需的药品耗材,三明允许医疗机构进行备案采购,以满足患者的多元需求。一般来说,医院级别越高,治疗越复杂,相应地进口及原研药的配备比例越高。
集采后,进口药被挤出医院?
“集采是公立医院报量,企业自主报价,中标后即获得明确的采购合同量,因此,完成集采药品的采购和供应是双向的承诺,不然‘带量’就失去了意义。”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药价虚高是此前中国医药行业的普遍现象,三明医改,治药为先,先从源头上遏制住高药价,避免加重患者负担,促进药品回归治病功能。
三明市医保局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医院报量时很审慎,医保部门也会核查报量是否符合临床实际、是否出现异常。
其次,集采也考虑到了不同患者的用药需求,不是让公立医院必须都用集采药,而是留20%-30%的自主空间,医院结合临床实际、患者需求、DRG/DIP支付标准等进行选择,而且前九批国家集采中,也有50个左右原研药中选。
从经济数据看,2023年,三明GDP总量位于福建省九个地级市的第八名,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51元/年,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22元/年。和一些劳务输出城市类似,很多本地人选择出市出省谋生,年纪大了回到家乡养老。
江滨走访了解过很多城市的集采情况,她发现三明相较于一二线城市,居民经济水平不同,对疾病负担更加敏感,“基层对进口原研药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尤其要把钱用在刀刃上,集采有力保障了普通群众甚至贫困群体的用药需求”。
三明市医保局测算,按照改革前全省医院药品耗材支出增长中位数16%计算,2012年至2023年,十二年来的药品耗材支出相对节约247亿元。
三明市医保局局长徐志銮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三明因地制宜设计方案,节省下来的20%-30%的医保基金直接可以惠及患者,比如三明及时落地和配备救命药、创新药,2023年国家谈判药品支出就高达2.03亿元左右。
国家谈判药品也有不少是进口及原研药,涵盖肿瘤、罕见病等多个领域的救命药、独家药。以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为例,目前,三明市有13位SMA患者接受治疗,该药降价纳入医保后,个人用药负担显著减轻。
不砍药价的改革,就是自娱自乐
可以看到,三明医改中,很关键的一步是药品价格改革。
对此,徐志銮深有感触。一次,徐志銮就建议学习三明医改经验的某代表团,医改的第一步就要砍药价,只有这样才能让普通群众立即直接受益,普通群众没有获得感的改革,就是自娱自乐。2012年,三明启动医改时,徐志銮正是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的核心成员之一。
“药品价格改革不得不改,必须要调结构,在存量上想办法,惠及患者。”徐志銮感慨,三明先行先试,组建三明采购联盟,很多城市都对这样的跨区域带量采购感兴趣,三明以“价格洼地”的优势吸引他们加入采购联盟。
砍药价何其难。詹积富时任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他主编的《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一书提到,改革之前,他们对药品流通领域进行了摸底,发现省级采购中标价达到出厂价的3-4倍,最终患者付的价格是出厂价的4-5倍。
销售价和出厂价之间的差额都去哪儿了?医疗机构获得15%-20%的药品加价,配送企业获得6%的配送费,医药代表获得20%左右的推销费,医生获得30%左右的处方回扣费,主要从事虚开发票、虚增开支的省外过票公司获得10%的手续费。
2010年,三明当地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缺口达1.4亿元,2011年扩大到2亿元以上,而且该基金还欠付三明全市22家公立医院医药费超过1700万元,财政已无力负担穿底的基金。
彼时,三明公立医院的工资与医药总收入挂钩,医院受困于“以药养医”模式和医药流通领域秩序混乱。医保机构、医院、药品供应商之间的三角债问题突出。
“为什么要做药品集采,第一是为了斩断灰色利益链,第二是为了解决三角债问题。”徐志銮说,以前是“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最浪费”,药品集采、医保打包支付、医院总额管理等综合政策落地后,现在是“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最节约”。
2012年4月,三明推出药品重点监控目录,首批列入的129种药品均是辅助性、营养性且历史上疑似产生过高额回扣的药品品规。监控当月药品支出就下降1673万元,当年节省近2亿元。
不到一年后,三明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实行药耗零加成销售,建立考核奖惩机制。按2011年药品耗材费用测算,医院由此而减少的差价收入为11265万元。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三明市通过调整服务价格、政府补助、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等措施进行弥补。
2021年底,詹积富在《行政管理改革》期刊上撰文指出,2011—2020年,三明市22家公立医院城镇职工住院均次费用持平;个人自付费用从1818元,下降到1664元,报销比例由72.26%提高到74.61%。城乡居民医保住院均次费用只增加了29.7%;个人自付费用从2194元,下降到1712元,报销比例由46.25%提高到70.53%。
三明市医保中心驻沙县区总医院医保服务站,设立在医院一楼大厅显眼位置,方便患者咨询。(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 / 图)
集采药如何“降价不降质”
“对于集采药品的质量监管是非常严格的,全品种、全流程监管。”江滨表示,首先,不是每一个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都能有资格报名集采,需要符合一定条件;其次,国采品种如果是仿制药,需完成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质量有保障;落地之后,集采药还有来自监管部门的检查检验,以及临床一线的真实评价。
三明市医保局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市级医保局,2013年10月起,三明采购联盟先后完成6批药品(含中药饮片)、8批耗材的联合限价采购,涵盖了临床常用药品和耗材。目前已覆盖全国18省42个地级市、4个医改示范县,惠及人口超1.8亿。
此外,国家集采药品9批374个品种,福建省集采药品4批162个品种,及省际联盟集采的中成药、易短缺和急抢救药品等46个药品均在三明落地实施,约为全市患者减负3.9亿元。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三明市医保局与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了沟通联系机制,坚持开展药耗跟踪评价,对临床发现质量不稳定、疗效不确切的品种及时采取退出机制。
同时,医院内部也有质量监测。三明市第一医院是三明唯一一家公立三甲综合类医院,接收很多疑难杂症和重症患者。该院药剂科主任黄春丽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23年集采药品约占医院采购金额的22%,进口及原研药占医院药品总量的20%-30%,院方根据临床实际评估用药,一直在做质量监测,和医生、患者密切沟通,来满足不同人群的用药需求。
余家密是福建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现在也是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挂职副院长。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肿瘤患者若能在当地治疗,离家近、照护方便、医保报销比例高,节约了很多路上奔波的费用,能获得实实在在的便利。
“如果一定要精准比较原研药与仿制药的所谓差异,最好的办法是做头对头实验,但这几乎不可能,代价太高。现在临床使用的生物类似药,也是一步步通过审评审批才能上市使用,用起来效果也很不错。”余家密说,他们这里的医生经常和省级医院,有时甚至和全国大三甲医院沟通,为肿瘤患者确定最合适的用药方案。
国家药监局也曾多次公开表示,集采中选药品受到严格的监管。2024年9月,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利指出,稳步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已占临床常用化学药品的三分之二。2024年1至8月,国家药品抽检共计20696批次,合格率为99.43%,药品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三明采购联盟平台包括药品交易结算、综合监管等模块。(南方周末记者黄思卓 / 图)
配送企业回归本职
医院开不出药,有时候可能是供应和配送环节“掉链子”。
“尤其是在偏远地区,药品配送的物流成本高,集采或影响配送企业积极性,可能造成供应不及时、配送延迟的情况。”江滨分析。
鹭燕医药是一家以药品耗材配送为主的企业。鹭燕医药三明市场负责人李淑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三明是福建省内市场规模最小的地区之一,地形多山,1200多个基层村卫生室分布较为分散,配送成本很高。
回忆起三明医改初期的企业运营压力,李淑娟直言自己曾是三明药品耗材采购改革的反对者。当时,进货时配送企业需先行垫付购货款,配送后与医疗结构的结算周期很长,资金周转非常困难,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成本也居高不下。
三明采取的模式是,三医联动,医保部门扮演更加积极主动的角色,实行医保代为结算制度,医院只管“点菜”,不管“埋单”,既切断了医院与药耗供应商之间的资金往来,也解决了“三角债”问题。
具体而言,各医院现在都在三明采购联盟平台报送采购计划,配送企业通过平台响应订单,市医保中心于次月实行医保代为结算,即从医保与医院的住院结算款项中直接扣除药品采购费用,支付给药品配送企业,配送企业回款时间由原来的60天缩短到23天。
配送企业不仅回款更快,还有一个月货款的预付金可供周转。从2014年10月起,根据药品配送企业单月的药品采购金额,三明市从医保基金中预付药品配送企业一个月的药品货款,作为药品配送企业采购药品的流动资金并长期使用,有效降低配送企业的财务成本。
此外,三明市医保局药械采购监管科科长张鑫指出,三明的医联体建设、统一报送采购计划,可以优化配送企业的营运线路和效率。三明实行“一品一配”,一个品规只允许一个企业配送,提高配送企业积极性,保障全市偏远乡村药品供应。
如果配送企业的配送率不达标,会扣减配送企业预拨资金。三明市医保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三明市分别拨付药品耗材预付款共计9066万元、9816万元、10691万元,2022年、2023年年增长分别为8.27%、8.91%。
“配送企业回归了药品流通本职。”李淑娟表示,现在他们还有余力向上游的供应商争取更稳定的供货,以及向医疗机构收集日常和应急需求,做好库存储备,还能帮助医院对基层诊所开展慢病管理的培训,治已病也防未病,帮助当地患者更加健康地生活。
徐志銮透露,2024年下半年三明市还要探索按病种采购的创新模式,将邀请联盟城市,进一步“挤水分”,降低患者负担。
其他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