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逼孩子当班干部?”班主任一番话,被父母推上热搜

教育   2024-11-17 19:25   福建  



作者 | 小树妈妈

来源 | 小树妈妈(ID:tree2050)



上个月的开学季,有妈妈在后台问“要不要让孩子争取当班干部”。


其实每年都会有类似的讨论,一些父母觉得当班干部太浪费时间了,也有父母觉得当班干对孩子是挺好的锻炼。


我记得之前有个挺有意思的关于班干的热搜,是说四川有个学校的班级,全班62个孩子都当了班干部。


据说开学之初,班主任让大家报名班干部,可孩子们积极性不高。


老师就提议:每个人都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每个人都要当班干部。


李老师把黑板、电灯、风扇都设了专门的管理员,甚至是楼层厕所,也设置了男女管理员。


62个孩子,人人是班干。


班主任说:“职位和称呼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唤醒他们的责任心。”


有了职务后,孩子们对“自己分内的事”格外尽心,班务管理,真的比以前好了很多。


其实我女儿所在的班级,也是这样安排的,每个孩子都是班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责任。


所有孩子一起管理自己的班级,还是件挺好的事儿。


另外通过这件事,也想跟大家分享一点我自己的体会。


之前很多父母都跟我说过,觉得孩子干什么都干不好,觉得孩子干什么都不积极、不要强。


有时候,孩子积极性不高,不是因为不想做,而是没自信、担心做不好。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或者老师主动给孩子创造机会,增加孩子的胜任感。


孩子的热情被点燃,知道自己努力可以成功,精气神也就上来了。


自信,来源于胜任感


我们都知道,自信,能让孩子充满朝气,一往无前。


可稳定的自信心,并不是凭空自我感觉良好,它是通过一点一点的胜任感,慢慢积累起来的。


如果说,自信是一种积极尝试的态度,那么胜任感,比自信还要深一层,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 我相信我自己


  • 我相信自己能够完成某件事


胜任感,既有勇于尝试的积极性,还有孩子对自我能力的把控。


就像一个很稳定的台阶,它一级一级,撑起孩子的自信心。


那么,胜任感是怎么来的呢?


浙江大学的胡海岚团队,曾用小鼠,做个一个著名的“钻管测试”:


科学家们准备了一截玻璃管,每次只能一个小鼠通过。

他们让两只小鼠在里面相遇,看谁把对方推出管道。



几次测试后,总是获胜的小鼠被挑出来,放在“高等级”组,总是被推出管子的,是“低等级”组。


再次比赛时,科学家们用激光激活“低等级”组小鼠的神经元,结果:


“低等级”组的小鼠也能逆袭,它们把“高级组”的小鼠推出了管子。


让人惊讶的是:


这样成功逆袭6次后,即便科学家不再帮“低级组”小鼠激活神经元,它们也能成功。



实验发现:逆袭6次的“低等级”组小鼠,大脑负责进阶的神经突触处的连接,强度明显增加了。


也就是说,几次逆袭胜利之后,这些小鼠的大脑发生了质变。


而在人类身上,也存在同样的现象。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胜任感,能改变人的大脑,改变人的生理结构。


一个孩子,如果累计了足够多的胜任感,他会越来越自信,甚至无惧挫折和困难。


胜任感,有3个层次


胜任感,可不仅仅是“获胜”、“得第一”,或父母简单鼓励,一味夸奖孩子那么简单。


深度的胜任感,往往有3级标准。


第一步,是能达到任务标准。


举个例子,我家孩子一年级时练习跳绳,老师规定:女孩子一分钟跳17下就及格了,跳87下,能得80分,满分的话,是一分钟跳117下。


起初,我女儿一分钟能跳70多个,稍加练习,她就达到了老师说的“很不错”的标准,孩子很开心,但她并不满足。


这是胜任感的初级阶段。



胜任感的第二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依然拿跳绳来举例,那段时间,我女儿每天练习,一周后,她就能跳到100多个了,达到了几乎满分的标准。


比以前进步很多,孩子有了更多自信,她的胜任感,稳定在了第二个阶段——比过去有进步。


胜任感的第三步,就是孩子自我察觉到,他在群体中比别人好。


后来,女儿班级举行了跳绳测试,班里能跳100多个的女生,并不多,女儿特别自豪,她觉得自己“体育”很厉害。


因为有了这些“获胜”的经验,后来,就连她最不喜欢的跑步测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可见,想要获得深度、稳定的胜任感,对孩子们而言,并不容易。


可孩子们一旦习得了胜任感,他们积极主动、勇于挑战的热情,也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了。


胜任感,才是孩子

“赢在起跑线”最好的方式


我们常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其实,不是孩子不行,而是长期缺乏胜任感,让孩子缺乏自信。


父母与其小心翼翼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如让孩子常常体会到“胜任”的感觉。


生活中,我们会有这样的体验:当做一件有挑战,又恰好能胜任的事时,会感觉浑然忘我,忘记时间,并很有成就感,这就是所谓的“心流经验”。


反过来说,产生“心流经验”的过程,也能让孩子习得胜任感。



孩子做一件事时,可以试着从这4方面,帮他们习得胜任感:


① 帮孩子找准并明确目标


玩电子游戏时,每个人都很容易沉醉其中,就是因为,每个游戏,都有很明确的目标。


孩子们也是,不管写作业,还是玩游戏,父母们可以先帮孩子明确目标。

甚至可以树立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


可别小看明确目标,它对孩子们更加专心地投入其中,有很大帮助。


② 嘱咐孩子,一定要牢记规则


内化规则,是任务顺利进行的根本。


孩子们无论是做一道题,还是写一篇作文,又或是搭建一座积木房子,每项任务,也都是有规则的。


教孩子辨认并牢记规则,他们才不容易分神,能按目标,直线走下去。



③ 目标太难?没关系,我们把它分解开


小时候,我们课间都做广播体操。


长长的10节体操,刚学的时候感觉太难了。


可在练习过程中,老师会把它“打碎”,用分解动作,一个一个教,所以最终,也就不觉得有多难了。


孩子们做事也一样,当他们感觉有困难时,父母可以试着帮孩子多分几个步骤。


这样,整个任务既连贯,又不会因为太难,让孩子失去积极性。


④ 一些“及时反馈”,很必要


我觉得及时反馈这一步,也非常重要。


不光孩子,大人在做工作时,如果一项工作拉的时间太长,短期看不到结果,也很难有成就感。


孩子做任务时,在不打断他们的情况下,及时给予帮助,或积极反馈,能让孩子更有信心,完整完成任务。



其实,这4个步骤,就是帮孩子抓住“心流体验”的过程,让孩子体验掌控感、成就感。


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可以用这4步,完成一轮深度“胜任”的体验。



记得村上春树,曾在《挪威的森林》里写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好的组织,可以让本不能胜任工作的人胜任了工作。


我觉得这句话,用在育儿上也很贴切:孩子天生没自信,并不可怕。


最重要的是,父母怎么用智慧,让孩子习得成就和自信。


而优秀的孩子,其实更多的是幸运。


他们也许本来胜任不了任务,却在父母的帮助下,轻松超越了自己。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拥有这份不容易获取,却能影响一生的胜任感。


来源:小树妈妈(ID:tree2050)200万爸妈关注!怀抱俩娃的海淀妈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实用的经验。


学习工具
(海量学习资料都在关注后获得)

回复“小学”1-6年级(语数英含科学)全科资料

回复“中学”初中(语数英物理化)全科资料

回复“朗读”收听小学1-6年级语文课文朗读

回复“点读”同步教材,英语在线点读机

回复“作文”中小学生作文素材大全

回复“成语”“谜语”查看成语大全、谜语大全

共勉! 

阅读原文有更多学习资料



e学堂
美好生活,来源学习成长。美文/知识/故事/诗歌/好书,为爸妈提供科学养育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