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可乐妈
来源:女儿派 ID:nverpai
上周五,凌晨1点,突然刷到了一条女儿发的朋友圈:
“眼泪好像不是很听话,它总是莫名出来。”
字里行间满是委屈和伤感。
我愣了几分钟,正当我想评论些什么,却发现女儿已经删除了这则朋友圈。
我走到女儿卧室门口,敲了敲门,轻声问了一句“宝贝,睡了吗?”,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但我却睡不着了。
在网上搜了一圈她发的那组图片,原来这是一位名叫Mimi N的日本插画师的作品。
这位画师笔下的主角都是和我女儿年纪差不多的中学生。
她们看似乖巧、天真。
实际上却在经历着不为人知的语言暴力、唯成绩论、抑郁症等等的伤害。
看到这些,我的心头涌上一种强烈的似曾相识的感觉,脑海里也不断闪现着我与女儿相处过程中的种种画面——
第一幅
人生不是考试
很多时候没有标准答案
记得女儿小时候,是很喜欢画画的:
蓝色的太阳、红色的草地,还有飞在半空中的熊猫。
可每次女儿兴冲冲地拿给我看,我总会一板一眼地纠正她:太阳应该是红色的,草坪明明是绿色的,大熊猫没长翅膀怎么能飞呢?
久而久之,女儿便很少动笔了。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哪里有什么“标准答案”呢?
雪化了以后,可以是水,也可以是春天。
父母的使命,就是理解和悦纳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是关注并呵护孩子的需求,并允许他有做自己的自由和敢于成为自己的勇气。
第二幅
所有的刀子嘴,都是刀子心
有一回,我发现女儿的作业写得很马虎,计算错误随处可见。
一气之下,把她的练习册撕了,并气冲冲地说:
“写成这样还写个屁。从明天起,你也别去上学了,真不知道怎么生出你这么个东西!”
到了晚上,我去女儿房间给她盖被子,她却突然被惊醒,抱着我嚎啕大哭:
“妈妈我错了,你别再骂我了好不好?”
这一刻,我才意识到:
原来父母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或是随口一说的评价和结论,带给孩子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往往比肉体的伤害更加剧烈。
后来,我还看到哈佛医学院一位教授的研究,他发现:
那些长期经历语言暴力的孩子,不仅会缺乏安全感,性格孤僻、懦弱。
他们的大脑结构甚至都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智力。
实际上,刀子嘴的父母,永远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只有那些善于欣赏和鼓励的父母,才能给予孩子蜕变的底气和动力。
第三幅
真正决定孩子一生的
不是学习成绩
女儿刚出生的时候,我对自己说:
我不要求我的孩子次次考第一名,我只希望她健康、快乐就好。
可惜,随着女儿渐渐长大,我好像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反而把成绩和分数变成了衡量她的唯一标准。
为了达到我的期待,女儿周末、假期也足不出户,整天窝在家里看书。
小小年纪,就架上了一副眼镜。
后来有一次,学校开运动会。
班主任为了鼓励女儿多运动,给她报了一项百米赛跑。
没想到女儿因为长期缺乏锻炼,才跑了没几步就摔倒了,磕得满嘴是血。
心疼女儿的同时,我也不禁反思:
一个没有强健体魄的孩子,即便学习再好,也不过是个脆弱的学习机器。
学校之外,还有更广阔的一片天地。
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独立自主的能力,愿意为之全力以赴的热爱,才是我们最应该给予孩子的礼物。
第四幅
父母吵架,最大的输家是孩子
有阵子,我和孩子爸爸经常因为一些琐事争吵。
可奇怪的是,也正是那段时间,原本乖巧、懂事的女儿,突然变得极端又叛逆,甚至还上演过几次离家出走的戏码。
为此,我心累不已,觉得女儿一点都不知道体谅大人。
但闺蜜却一针见血的指出:
“真正‘不懂事’的是你们大人。在孩子看来,只有自己出事了,父母才能齐心协力、不再吵架。”
心理学家海灵格说,孩子是家庭的保护神。
当父母关系出现问题时,孩子甚至会主动去做一些自我伤害的事情,让父母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以拯救父母的关系。
了解了这一点后,无论是争执也好,矛盾也罢,我都不会忘记告诉女儿:
这不是你的错,我和爸爸还是会一如既往爱着你。
第五幅
孩子压倒骆驼的
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
平时,我总觉得女儿有些“小心眼”:
不就是当众批评了她几句吗,至于要死要活吗?
不就是冤枉了她一次吗,至于不吃不喝吗?
不就是一气之下摔了她心爱的玩具吗,至于对我不理不睬吗?
可事实上,孩子的世界其实很小,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恰恰是平日里那一桩桩看似不值一提的小事,日积月累,最终彻底击溃了孩子。
更让孩子痛苦的是,直到自己防线坍塌的那一刻,父母却还在斥责他:
“这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真差,一点小事就不行了。”
却忘了,孩子的崩溃不是一瞬间的冲动。而是因为忍了很久,终于绷不住了。
第六幅
抑郁症,是好孩子才会得的病
前段时间,我看到了一则调查:
2020年,中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而乡村儿童的抑郁检出率更是达到了25.2%。
和朋友聊起这件事时,我不禁感叹道:
“你说好好的一个孩子,怎么说抑郁就抑郁了呢?”
朋友是学心理学的。
听了我的疑惑后,她却说:
“正因为是好孩子,才会得抑郁症。”
表面上,他们省心、优秀、努力、上进、自律。
可与此同时,他们也是最严厉的自我惩罚者:一旦发觉自己达不到父母、老师的期待,他们就会疯狂地攻击自己。
直至,向抑郁与黑暗缴械投降。
为了防止孩子被拉入自伤的黑洞,为人父母真正要做的,就是让家成为孩子的避风港,而不是暗礁险滩;
是要陪孩子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
第七幅
病病态式的忙碌
比无所事事更可怕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和我一样,爱做计划表,恨不得每分每秒都给孩子安排了任务。
看着孩子完成了很多任务,才觉得他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可实际上,这种行为正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正如《专注力:心流的惊人力量》一书中指出的,专注其实是一种能量。
而频繁地切换任务、长时间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没有目标等,都会让能量迅速耗尽,从而难以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慢一点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看不得孩子闲下来。
就像罗曼·罗兰说的:
“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第八幅
“你要听话”
是一场代代相传的骗局
以前,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再不听话,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
可后来,我才发现,表面乖巧懂事的女儿,内心早已是倾盆大雨:
有人欺负她,她不敢反击,因为她怕与别人起冲突;有人向她索要东西,她也不敢拒绝,因为担心让别人不高兴。
看着女儿经常为了迎合他人,而刻意忽略自己的感受的样子,作为母亲,我既心疼又后悔。
这时候,我在书里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每个孩子的天性里,都有攻击的欲望和掌控的欲望。
那些看似“不听话”的孩子,遇见想要的东西,他们总是冲上前争取;
面对不合理的要求,他们也敢于大声说“不”。
也正因如此,他们这一生才能比听话的孩子活得更洒脱、肆意。
原来,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从不用乖巧懂事来限制孩子,而是保留了他们偶尔“任性”的权力。
第九幅
童年,才是整个人生的“研发部”
生物学家发现,童年越长的物种,智商也就越高。
而在所有生物中,人类拥有最长的童年,所以,我们是最聪明的物种,也在进化中成了世界的主人。
但一直以来,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我所做的,却是在剥夺孩子的童年:
“双减”前,给她报这样那样的辅导班;
“双减”后,又给她布置做不完的试卷,送她学各种各样的特长。
殊不知,为人父母,最难的不是逼孩子成为矛,让他在竞争中厮杀;
而是成为他的盾,为他挡住呼啸而来的焦虑和压力。
给孩子一次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她的想象力才能插上翅膀;
给孩子一点堆雪人的时间,她的动手能力才能与日俱增;
让孩子在同龄人的欢笑中成长,她才不会失去与别人相处的能力……
漫长而美好的童年,才是人生真正的“研发部”。
想要让一个孩子拥有非凡的创造力,探索的勇气,和获得幸福的能力,父母最应该做的,正是守护他的童年。
有人说:
孩子的成长本就是一个前进三步,后退两步,再前进五步,又后退三步的过程。
我相信,做父母也是如此。
孩子是第一次当孩子,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大家都是在一路曲折一路探索中,陪着另一个生命感受破茧成蝶的力量。
而在此期间,孩子需要的,不仅是高高在上的老师。
更是一个能俯下身,给予孩子爱与信任的朋友。
所以,无论何时,都请记得告诉孩子:
“亲爱的宝贝,我不比你更胜一筹。除了爱,我什么也给予不了你,也请你多给我点时间,让我学会爱你。”
* 学习工具 (海量学习资料都在关注后获得)
回复“预习”1-6年级语文数英预习要点
回复“朗读”收听小学1-6年级语文课文朗读
回复“点读”同步教材,英语在线点读机
回复“作文”中小学生作文素材大全
回复“成语”或“谜语”查看成语大全、谜语大全
共勉!
阅读原文有更多学习资料
回复“预习”1-6年级语文数英预习要点
回复“朗读”收听小学1-6年级语文课文朗读
回复“点读”同步教材,英语在线点读机
回复“作文”中小学生作文素材大全
回复“成语”或“谜语”查看成语大全、谜语大全
共勉!
阅读原文有更多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