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随童心
“延”出精彩
大英县课后延时服务
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大英县各学校立足
县域内、学区内、学校内教育资源
聚焦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积极探索课后服务新模式
开启多元服务新样态
“课”随童心 “延”出精彩
绘就学生成长新画卷
课程体系多元化
01
县教育体育局制定《大英县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建议稿)》,将课后服务分为A、B两时段,A时段为作业辅导,B时段为学科拓展和兴趣特长培养,各学校参照建议稿,结合本校实际合理设置课后服务课程。
蓬莱初级中学、育英初中、蓬莱小学、实验学校、河边小学等学校构建了多元化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提供包含人文素养、思维发展、体育健康、艺术修养、综合实践五大类课后服务课程列表,推出菜单式服务,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盐华小学立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构建了多彩社团课程
师资难题巧化解
02
借力学区制改革,丰富社团活动。在第二学区蓬莱小学领衔下,学区内三年级开展课后服务学区统筹试点,即统筹安排学区内特长教师,设置了基础、艺术、体育、科创四大类共28个社团,学区内8所学校三年级学生自主选班,统筹编班,每周固定一天课后服务时间集中到蓬莱小学开展社团活动,实现学区内课后服务资源共享、课程共建、模式共研,解决部分学校师资不足难题,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整合优质资源,建强师资队伍。隆盛小学、盐华小学邀请四川曲艺家协会会员、曲艺传承人到校为师生授课,开授了川剧、金钱板、四川清音等特色活动;蓬莱初级中学组建专业教师为主体、“非遗”传承人和优秀校外培训人员作有益补充的课后服务师资队伍,将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合唱团、乐队、机器人等专业社团与其他兴趣社团有机统一,打通学生“特长+兴趣”个性发展的通道,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门体育艺术类特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郪江外国语学校组织美术教师到5所乡村小学开展走教活动,隆盛小学选派出音乐、美术教师每周定时到永前初中走教,实现流动的艺术课堂。
多彩课堂结硕果
03
郪江外国语学校创建的“废旧报纸创意艺术”工作坊,将废旧报纸带进课堂,将它作为教孩子们认识美、创造美的工具,变废为宝成为艺术品。国内多家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2024年10月受邀亮相于川渝毗邻地区教育体育博览会。
蓬莱小学先后荣获全国少儿书法大赛集体奖、中国四川国际儿童漫画展“优秀组织奖”“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团体会员单位”、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金奖、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国学教育基地”“石头记工作坊”荣获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二等奖等国家级荣誉10余项。
盐华小学“三创非遗”(创作非遗作品、创新非遗教学、创设非遗品牌),让课后延时服务更精彩。
《盐娃娃》
盐文化博物馆
《竹编》《竹烙》
隆盛小学的戏曲多次参加中、省、市、县级展演及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为课后服务注入新活力。
柏桂小学以“快乐游戏课程”为抓手,在室内开设了剪纸课程,在室外开展滚铁环、跳花绳以及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社团活动,让学生身心得到锻炼,特长有了充分展现的舞台。
玉峰小学收集学习生活中的各类废旧作业本、报纸及纸箱,利用这些纸材通过经过泡发、捣浆、兑胶、上色,再进行艺术造型加工处理,制作成多种艺术作品。
同心小学开设的劳动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劳动的快乐,超轻粘土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回马小学的陶艺课程,将诗词文化和泥塑技艺有机结合起,孩子们在捏、揉、搓、拉中增强了观察、探究、思维、审美、动手能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