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与“神经末梢”,物业服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以来,娄底市娄星区积极探索以小区为基本单位的“星物管”物业协同基层治理模式,以建设“星阵地、星队伍、星治理、星服务、星管评”为标准,“小区党支部、小区业委会、小区物业”三驾“马车”齐驱并进,推进住宅小区治理体系由分散治理向多元协同共治转变,全面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小区事务管理热情和小区自治活力,打造小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今年1-10月,全区住宅小区按照分类处置流程共同处理邻里矛盾3800余件,制止违规行为800余起,联席化解安全隐患490余个,信访投诉量与此前相比下降48%。近日,笔者一行来到娄星区几个典型社区采访,近距离感受“星物管”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魅力。
街心社区:四级协同 一体治理
街心社区是一个有着1万多人口的社区。有市人大、市政协、军分区等17家单位院落。近年来,街心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打造“星物管”治理体系,让基层治理更有深度,小区建设更有力度,服务群众更有温度。
(街心社区志愿者在辖区内开展爱心义剪活动)
变“居民治”为“党建引”,让基层治理更有深度。探索建立了以服务型社区党组织为引擎,社区服务、网格治理、志愿活动、物业管理为驱动的“一引擎四驱动”城市党建基层治理模式。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成立市人大、政协机关大院、紫旭名园等6个小区党支部。发挥好“一切工作到支部”优势,主动把工作下沉到支部,下沉到党小组。将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打通了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持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变“单独管”为“协同治”,小区建设更有力度。探索构建起支部+业委会+物业+居民四级协同治理体系,打破了“物居业”三方以往各自为战、推诿扯皮的局面,有效激活业委会自我管理能力,让小区治理更有效。支部协同治理。辖区内的市人大、政协机关大院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有住宅45栋,1648户,又位于中心城区繁华地段。来往流动人员多,院内基础设施老旧,房屋漏水严重,停车位紧缺,违章建筑多,居改商现象多。成立大院党支部后,充分发挥支部优势,聘任小区30余名党员、志愿者担任楼栋长,全力参与小区管理,让基层治理有了主心骨。业委会协同治理。2023年12月,社区主导成立了第四届业委会,业委会在小区支部的引领下,主动作为、积极履职、链接资源,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全力推进小区治理,让基层治理有了主力军。近年来,大院消防安全隐患排除、院内明沟改暗沟、亮化美化小区花坛绿化带、充电桩安装、房屋漏水问题等一件件民生实事,得到了有力解决,让小区事事有监督、环环有商量、件件有落实。物业协同治理。聘请有资质的物业公司进驻大院,积极参与小区规范化管理,小区环境由脏乱差蜕变成美丽精品小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得到大幅度提升,社区基层治理更加和谐稳定。2024年4月14日市人大政协大院3栋物业发现违建及时吹哨,社区吹哨,办事处执法部门报到,及时拆除解决安全隐患。4月19日工行家属楼1栋2单1楼楼上排污管废水泄露,单元楼门口地上一层油。网格员立即跟物业负责人去现场查看,物业人员马上处理。4月25日春园步行街雨棚下雨声音很大,严重扰民,网格员联系物业进行沟通,并解决问题。居民参与协同治理。深入开展管文管卫、最美家庭创建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通过楼宇会等机制发动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小区管理,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社区。小区环境提质提档了,矛盾纠纷日益减少了,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变“粗管理”为“微治理”,让服务群众更有温度。社区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推动人员扎进网格、制度融进网格、工作嵌进网格,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在职党员“进社区、回小区”报到行动,设立生活服务、卫生保洁等6个服务岗,明确相应职责,要求党员每季度下沉一次网格履职。推动18名党员到所在网格认领党员责任岗,先后开展服务活动100余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08个。开展早巡工作模式,每周定期采取辖区单位、街道驻点干部、社区干部、社区警务室民警、物业公司、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联巡的形式,深入网格开展巡查。主动与辖区单位、企业、门店对接,摸清辖区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底册,摸排安全隐患和社会矛盾,实行台帐化管理,社区的有效警情下降率名列全区前茅。
清泉社区:党建+志愿服务+N新模式
童家社区:“六微”助力绘就“六大”风景
童家社区地处娄底城区中心,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社区,辖区小、网格小、人员少。针对社区实际,他们从“微力量、微实事、微服务、微课堂、微网格、微心愿”6个方面,打造“六微”模式,绘就“六大”风景,助力童家社区“星物管”协同治理,让协同治理体系在社区全面开花。
(童家社区一个烧烤店的油烟排放问题被业主投诉,社区警务室及社区工作人员联合协调处理)
办好“微实事”,惠群众解民忧。“小区路灯不亮了”“杂物堆放堵塞消防通道”,社区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广泛征集居民的需求和意见,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收集微实事项目建议,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化解群众的烦心事,做深做细“微实事”。同时带动居民参与到自治中来。今年来,通过楼宇会等方式,为社区居民办理微实事26件,得到群众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做实“微服务”,补充基层治理血液。为有效破解社区力量不足的难题,他们从辖区居民最关切、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星物管”协同治理,整合各物业公司、业委会、居民力量。协调辖区企事业单位,用好共驻共建助力。同时根据社情,组建十支“星物管”志愿服务队伍,充分激活社区造血机能,形成社区主头、团队助攻、居民共享的生动局面,即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又激发了居民参与积极性。
开设“微课堂”,强文化润民生。为营造居民健康幸福生活的社区环境,开展护蕾行动,设立“微课堂”,定期开展政策解读、常态开展业务培训、法律法规等特色“小课堂”。同时结合小区实际,不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反诈防骗“微讲座”。成立了“书香童家·幸福家庭”成长营公益项目,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推进经典诵读、公益讲座、剪纸、观看主题电影、讲述绘本故事等多种形式实践活动。两年来,共开展讲座150余场,受益人数达5000余人。一堂接一堂的“微课堂”,在润物无声中育家风、树民风、润民生,营造全体居民的幸福精神家园。
建好“微网格”,打通基层治理“脉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他们通过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片长+组长+邻长的“1+2+N”工作法,发挥老党员领头雁作用,用好“三个吹哨”机制。优选社区成员担任片长、专兼职楼栋长为组长,设立180余名单元长为邻长。形成片组邻全覆盖、服务全方位、管理全过程工作模式,使问题发现在网格、解决在网格。
点亮“微心愿”,暖人心纾民困。近几年,社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小”网格点亮“微”心愿特色活动,面向困难和弱势群体,采取上门走访、网上征集、办事询问、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征集弱势群体的“微心愿”,形成居民点单、社区接单、志愿者买单的“三单制”圆梦模式。目前,社区有200余名志愿者进网入格,走访群众142次,征集并圆梦“微心愿”46个,点亮“微心愿”,解难纾困暖人心。今年,与5个困难家庭开展结对帮扶,开展帮扶慰问活动6次、关爱困难儿童活动8次,受益人群达80余人。(王曙蕾 王彩英 邵海琪 彭丽娜 袁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