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深邃宏阔、内涵丰富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的文化浪潮中,璧山宣传思想文化系统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书写着城市文化发展的新篇章。
理论宣讲如春风化雨,滋养着市民的心田,提升着城市的文明高度;城市宣传如璀璨明灯,照亮着璧山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激活了城市的活力,让璧山成为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璧山,正以文化的力量,筑梦前行,绽放新彩!
即日起,区融媒体中心推出《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璧山在行动》专栏,本栏目将聚焦璧山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展示我们在理论宣讲、城市宣传、精神文明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敬请关注!
以文化之力作答“何以璧山”
——2024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何以璧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对广大市民而言,璧山是记忆深处最温暖的港湾;在创业者眼中,璧山是充满机遇与活力的创业热土;对热爱自然的人来说,璧山是连绵起伏的诗意画卷……
而所有答案中,文化无疑是那根贯穿始终的“线”,它宛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璧山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连。
读懂璧山,就不能只聊吸引力,更要谈思想力。
曾经,说教式宣讲如干涸的溪流,让群众“听不懂、不愿听、坐不住”。对此,璧山决心改变,一场关于理论宣讲的变革正式开展。改队伍——打造专家名嘴与草根 “名嘴” 汇聚一堂的宣讲队伍;改内容——宣讲恰似一桌满汉全席,理论、政策、法律、科学、故事一应俱全;改形式——快板、顺口溜、小品表演,“十八般武艺” 齐上阵,宣讲活力四溢。
福禄镇的“百姓茶馆”,更是这场变革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小茶馆摇身一变,“大” 显身手,解忧纾困、引导参与、文化服务功能一应俱全,成为理论宣讲的“新”阵地。在百姓茶馆,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在小区楼院,在云端之上,理论的光芒无处不在,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读懂璧山,就不能只说城市好,更要宣传好城市。
走进璧山的方式有千万种,新闻报道是最直观的一种。2024年,璧山登上中央主流媒体290次,市级媒体1608次。从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重庆在行动” 到 “贯彻落实区委十五届八次全会精神”,每一个专栏、每一篇报道都是一扇窗口,展示着千面璧山的蝶变。文字背后,是璧山日新月异的发展,是讲好璧山故事的创新探索。
璧山的声音,写在报道中,更活跃在网络上。“花小龙助力家乡重庆璧山” 登上抖音热榜第一,点赞量超15万,浏览量超1300万;“感知璧山非遗文化”“市民影像计划” 等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世界的目光。马拉松期间,璧山联合千万级粉丝网络达人,一系列视频产品传播量超千万,这座城的热度持续攀升。
读懂璧山,就不能只谈这座城,更要谈城中人。
漫步在璧山的街头巷尾,你会不经意间被“璧山好榜样”的海报所吸引。在宣传栏、LED显示屏、公交站台,重庆好人的笑脸随处可见。近100位“好榜样”,主动参与社区大事小事中,有的调解邻里纠纷,化干戈为玉帛;有的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
朱易静,是一名退役军人。上班路上,他路遇侧翻的面包车,义无反顾救援4名被困人员。凭借“托举生命”的壮举,朱易静荣获“中国好人”“重庆好人”等称号。如今,“好榜样” 的事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致敬榜样、争做典型已成为一种强烈共识和无声行动。
读懂璧山,就不能只聊城市形象,更要塑造市民行为。
厕所虽小,却关乎着城市大文明。漫步璧山的公园、广场、景区,你会发现公厕风格各异,造型独特,与周围相得益彰,仿佛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目前,璧山有经典、现代、民国等不同建筑风格的公厕72座,遍布人口密集区域,展现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厕所不仅要建起来,更要管起来。为此,璧山成立文明如厕志愿服务队,进行常态化文明宣传和教育引导。如今,乱扯厕纸、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大幅减少,市民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成为文明的“守护者”。“厕所革命”如一场春风,吹遍璧山的每一个角落。
读懂璧山,就不能只说硬核实力,更要点亮文艺精品。
当幕布拉开,灯光聚焦,孩子们如精灵般跳跃而出,舞台瞬间被活力点燃——这就是原创少儿舞蹈《鼓儿咚咚》。这一文艺作品,依托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王氏制鼓》和璧山传统鼓文化而生。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不仅是对表演的赞美,更是对璧山非遗文化传承的认可。
文艺精品的不断涌现,离不开精心培育。出台《重庆市璧山区文艺精品创作资助管理办法(试行)》,让文艺创作者全心投入创作;依托“百姓大舞台・‘璧’定更精彩”“文心润璧・文化惠民集市”等品牌活动,让文艺走进寻常百姓家……文艺之花绚烂绽放,精品力作层出不穷,璧山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激发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读懂璧山,就不能只聊资源禀赋,更要探索文旅融合。
曾经的莲花穴村落,由于产业薄弱,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大量房屋空置,整个村落破败而冷清。当地政府通过引入文化艺术元素,打造艺术博物馆、美术馆、小剧场、咖啡馆等,让“空心村落”实现了华丽转身。如今,这里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打卡地”,更吸引众多年轻人返乡创业,曾经寂静的小村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旅的画卷,不仅局限于乡村。以 “一座城就是一个风景区” 理念为引领,璧山大力拓展公园“+体育”“+露营”“+非遗”“+研学”等功能,让“来璧山”成为常态和时尚。今年前三季度,璧山实现旅游收入81.9亿元,同比增长21.72%。文旅事业,让乡村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诗意栖居之地。
读懂璧山,就不能只谈市井生活,更要唤醒科普力量。
2024年5月,《跟着24节气看璧山》首次发布。从立春的万物复苏,到夏至的热情似火,再到冬至的静谧祥和,每一个节气都与璧山的风土人情完美融合。随着一本本绘本和一个个动漫视频出炉,科普的种子就此种下,人文的力量茁壮生长。
这,正是“社科普及·璧定有您”活动的一个缩影。走进暖心驿站或农家书屋,你会看到,一群群市民围坐在一起,或是在聆听讲座,或是参加知识培训……目前,璧山现已初步形成了15分钟社科普及圈。这一切,不仅提升着市民的人文社科素养,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座城的气质。
璧山,以文化之力,塑造了城市的灵魂,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增强了城市的软实力。
在璧山,思想是润物无声的春雨,报道在奏响发展音符,典型在大街小巷传唱,文明塑造着每个人,文艺滋养着每个人,文旅扮靓着整座城,科普改变着整座城。公园之城璧山,“安逸巴适”的氛围背后,充盈着文化的力量。
这座城,用文化的笔触,清晰而有力地回答了 “何以璧山”,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的璧山,也让人们对璧山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待与向往。(作者: 连宏宇)
编 辑:白林子
初 审:刘 畅
总编辑:韩 霄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璧山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推荐阅读
◆0帧起手!璧山这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硬控国际友人
◆光明网 | 重庆璧山河边镇协商民主体系推动基层治理见成效
◆璧山2025年新年献词
◆永璧高速迎来建设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