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1951年,遵义会议纪念馆启动筹建工作。1954年,经过多方调查考证终于确定遵义会议旧址,为原国民党黔军第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会议室就在柏家二楼的小客厅。据柏家奶妈及柏家内亲余大勋等说,红军走后他们第一个回到柏公馆,楼上的挂钟、木桌等都在原处(即遵义会议会议室)未动,后来这只挂钟被移作他用。
1955年,遵义行署出面将这只流转多处使用的挂钟调拨给遵义会议纪念馆收藏。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一级革命文物,现于遵义会议会议室展出,亦为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这只挂钟长56厘米,宽25.4厘米,厚12厘米,钟顶饰有变形植物图案木雕,底部系倒梯形木座,钟面有玻璃门,门的四周为木质雕花边框。
90年后的今天,这只挂钟早已停止了运行,时针、分针和钟摆也已不复存在,但时间不会停止,历史更不会因此而改变。如今,这只挂钟仍警醒着我们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坚定未来路。
文章来源/中国文明网
编辑/程舒敏
初审/田慧
终审/姚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