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热评】正义判决,自有捍卫文明的千钧之力

政务   2025-01-06 17:39   安徽  

近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上诉人余华英拐卖17名儿童案作出二审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判处余华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次判决,是对罪恶的重拳回击,彰显着捍卫社会文明的千钧之力。
  人贩子余华英从贩卖自己的亲生儿子开始,先后拐卖了17名儿童。一场场人伦悲剧让当事人难以承受,又何尝不是对社会文明的巨大伤害?好在正义没有缺席。很多人注意到,虽然判决都是死刑,但余华英案曾被重审。究其原因,即在于发现了新的漏罪——被拐儿童人数从11人增至17人。重审纵然增加了时间成本,但一方面给了所有被害人及其家庭以正义,方便其实现对自身权利的救济;另一方面体现了司法的精细化,把案件的事实查得清清楚楚,达到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这一判决充分说明,真相终将大白,犯罪必遭严惩。人们围观的过程,也是真切感受法治精神的过程。特别是那种将心比心、及人之幼的朴素情感,与法治汇成合力,赋予深陷困顿的人勇气与希望。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爱的结晶、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既是每一个家庭的义务,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拐卖案件的发生令人心痛,它像一个文明之疤,提醒着所有人,我们仍须继续努力。近些年,从出台《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从施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到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见》,不断完善的法律、政策和举措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牢“保护伞”。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立法、修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执法等工作紧密衔接,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良法善治。这是法治时代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文明的生动注释。
  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必然是崇尚法治、弘扬正义的社会。司法案件不仅关乎法律权威,也关乎人之常情、世之常理,都可能对社会价值取向产生影响。以宏观视野来看,让社会正气充盈、正义彰显,仅靠司法威严挤压违法犯罪空间还不够,以道德感化培育向上向善的力量,共同营造关注未成年人安全成长的社会氛围,是更为常态化的工作。比如,开展防拐骗安全演练活动,组织警察走进校园进行安全教育,家校联动保护好孩子信息,鼓励沿街商铺成为“护童商铺”,等等。每一个社会主体都向前一步,尽己所能地为孩子撑起一方安全天地,我们就能合力筑牢社会的安全网络。这是爱的奉献,又何尝不是为崇德向善、守护正义贡献了力量?
  点滴微光,可成星海。一起案件也好,一项活动也好,都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人人择善而从,我们的社会一定更加文明美好。(朝阳门工作室 于北国)

文章来源/中国文明网

编辑/程舒敏

初审/田慧

终审/姚琼


文明芜湖
芜湖文明网官方平台,传播文明,引领风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