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有我·家风传承】承德市善美家风故事(三十六):向真向善向美--孟祥熙家庭

政务   2024-11-05 11:06   河北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活动(以下简称“双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家庭力量,市文明办、市纪委监委等11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了善美家风故事征集评比活动。广大市民、职工、学生等群体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此次,我们从中遴选了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以飨读者。希望各县市区、各单位及社会各界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主题,深化家庭教育,促进家庭和睦和谐,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家风如雨,润物无声

孟祥熙(双桥区付家沟社区)


一缕炊烟,万家灯火,映红了千千万万家庭最美好的生活和希望。家好,百事顺;家和,万事兴。家风如一艘船,载着我游向远方;家风如一盏灯,指引我前进的路;好家风更如一场春雨,浸润我的心田……

我家的家风可以概括为:勤俭持家。这来源于我的外婆,和外婆在一起生活的的点点滴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改变着我。

“哎呦,这碗粥还好好的,怎么能倒掉呢?留着晚饭的时候,我喝了吧?”

“点心吃不完,一次就不要买太多嘛,看看放坏了多可惜!”

“小米要经常晾晒,要不都长虫了,你们啊,过日子太粗心了……”

听,姥姥又在家里唠叨了,简直可以出一本《节俭语录》了,这些话我早已经耳熟能详  倒背如流了。

我的姥姥是一个普通的北方老太太,她个子不高,身体硬朗,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容。不过一旦发现我们有“浪费粮食”的“恶行”,她老人家的笑容就会瞬间消失地无影无踪,“节俭语录”就开始念个没完。这不,上个星期天姥姥的“节俭语录”又开念了。

那天妈妈买回了一袋香喷喷的小笼包做午餐,我们吃饱后,盘子里还剩下两个已经冰凉了。我便把它们放进废物餐盒里,准备倒掉,姥姥见状连忙一把把我拉住,像母鸡保护小鸡似的,拿出一双干净的筷子,把两个包子夹进一个饭盒里,赶紧放进冰箱。“扔掉多可惜,留着晚上我吃吧!”姥姥心疼地说着,好像那两个包子是两个金元宝。

“好了,不就是两个小包子吗?加起来值不了几块钱。”我觉得姥姥未免也太抠门了。“两个包子,那也是农民的血汗呐!”姥姥有些动容地说着,“我们现在赶上好日子了,吃也不愁,穿也不愁,你们哪知道这粮食来的不容易啊!”

说着,姥姥跟我们说起在农村里种地的情景。都说农民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确实是这样。一亩粮食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哪一天离得开农民的辛苦?还记得收割麦子的时候,正是端午节前后,日头毒辣辣的晒着,乡亲们收完麦子,脸上都被晒爆了一层皮,然后还要马不停蹄的脱粒晾晒。我们吃的每一粒米饭,每一块馒头都是这样经过千辛万苦才得来的啊!

看着姥姥脸上那深深的岁月的刻痕和那双粗糙的长满老茧的手,我明白了,姥姥就是那群在黄土里辛劳一生的农民的缩影。那皱纹和老茧就是土地送给姥姥的勋章,它铭刻了一个劳动妇女,在田野里辛勤劳作的大半生。姥姥的“节俭语录”并不是凭空降临的,姥姥珍惜的不过只是一颗颗的粮食,更是那种感恩土地,感恩劳动的农民本分啊!

“姥姥,那两个包子,晚上咱们俩一起吃。”握着姥姥粗糙的手,我认真的点点头。

从此,我继承了外婆勤俭持家的品格。在学校里,我也经常倡导大家勤俭节约,我经常把不要或太旧的衣服捐给贫困老人或做公益活动;夏天家里开空调时温度不低于26摄氏度;看见流水的水龙头及时关掉;随手关闭无人教室里的灯;节水、节电,做好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并进行推广……做了这么多事情,我更加充分认识到勤俭节约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文明,节约一分钱,文明迈大步。从那以后,我坚持生活勤俭节约,绝不铺张浪费。 

好家风给我播下种子,锻炼了我的情操,收获了一种习惯。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勤俭节约成了我成长中的座右铭。在当前大力倡导节俭养德新风尚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让勤俭节约的家风理念传承下去,引领我们健康成长,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文明承德
承传文明,德行天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