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中国 | 西北世家,花开京华(上)

文摘   2024-11-02 09:22   北京  

BRTV纪实科教频道

《美术中国》栏目

“西北世家,花开京华(上)”

11月2日20:00覆盖全国播出

同时节目通过海外频道在海外五大洲

几十个国家地区和各大网站播出

敬请收看

莫晓松先生与主持人孙宇

西北世家,花开京华。

生于甘肃陇西的莫建成先生是根植于西部大地、创作有着鲜明特色和独特风格的工笔花鸟画大家。在他的一生中,相比自己获得的成就,更让他深感欣慰和自豪的是,在莫氏家族中,莫建成先生所专注的工笔花鸟艺术可谓传承有序。他的儿子莫晓松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工笔花鸟画家,莫晓松先生的儿子莫睿先生自幼在祖父身边习字画画,现在也是颇有成绩的工笔花鸟青年画家。

祖孙三代的心血完全倾注在了工笔绘画艺术事业上,逐渐形成了莫氏家族独有的风格特点。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一同领略莫氏祖孙三代人在艺术创作上的传承与创新。

莫晓松先生是中国工笔花鸟画领域的代表性画家,他以数十年如一日的笔耕墨耘,为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传薪续脉、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锐意创新开拓了新的境界。
他生于西北,成长于工笔花鸟艺术世家,从小就受父亲莫建成先生的影响与熏陶。早年在甘肃省画院,2004年进入北京画院之后,他将西北文化和莫氏文脉延伸到了京城,接受“京派”画风的涵养,又不断尝试从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的转化,妙笔生花、再开新境,成就了西北世家在新世纪京华画坛的新篇章。

莫建成先生是根植于西部大地、创作有着鲜明特色和独特风格的工笔花鸟画大家。他善于向中国美术传统、向名家大师、向广阔无垠的大自然学习,不断揣摩、思考,在刻苦磨砺中走出了一条极具昭示意义的艺术之路,书写了精彩的艺术人生。

他自小就热爱绘画,一直到现在还在创作,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的三矾九染,在65岁到80岁之间,他创作了大量的精美作品,工笔画的经验和技法,在他身上发扬光大。

《香浮春风》 莫建成 160*90cm  2007年

莫建成先生的作品并没有局限于传统工笔花鸟画题材,而是在立足传统、充分吸收古人精华的基础上追求突破和超越,在创作中表达出了别人从未涉及过的西北苍茫的意境。

这些画作,不仅拓展了中国传统的工笔花鸟画的题材空间,更是在一种野趣、真味的寻找中,让这一画种有了更加充盈的来自田野的乡土气韵,使得观者感受到莫建成先生几十年不曾减退的乡情乡恋。

⬆️ 莫建成先生用两个暖水瓶与农民交换得来的

“旋纹彩陶尖底双耳瓶”

现已成为甘肃省博物馆的标志性藏品


志在丹青达高境,情系桑梓赤子心。

出生在甘肃陇西的莫建成先生,始终对这座千年古城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怀着这样一份情愫,他曾举全家之力修葺了祖父在清朝时修建的陇西名胜保昌楼,还将自己的毕生收藏与创作成果搬至桑梓,创建了莫建成艺术博物馆。这一切的无私付出都令人感佩,而无论是在艺术造诣还是在情怀境界上,莫建成先生所做的一切都深深地影响着莫晓松先生。

早期的莫晓松先生身在甘肃,常在黄天厚土的莽原间穿行,于寻碑访迹的参游中感怀,他并没有延续传统花鸟华贵艳丽的气质,而是将他所处的西部大地中所蕴含的那份苍茫、厚重都贯注于笔端,创作出一大批技法精妙、意境深宏的作品。

《月光》 莫晓松 64*64cm  2000年

这一时期的作品,莫晓松先生在对描绘对象做精准化的写实处理的同时,往往用水墨的晕染铺陈描绘对象的背景,不仅使工笔花鸟画融入了写意的笔墨,在手法上变得丰富和兼融,而且使画面有了清晰的层次之感和深邃旷远的意境。

可以说,莫晓松先生在艺术的起步阶段就开始了一种既坚守又突破,既借鉴又尝试的探索之旅。这一种不安于墨守成规,力图有所变化的努力,贯穿了他的艺术旅程。

《春到红墙》 莫晓松 210*195cm  2002年

在这幅《春到红墙》中,莫晓松先生把自己初到北京那种心态的变化和对北京作为古都与政治文化中心的感觉做了曲折的传达。不仅色彩变得明亮起来,构图上也舍弃了水墨作品中的空阔辽远,而着意强调了一种枝繁叶茂的华美与充盈。一树白玉兰掩映于斑驳肃穆的红墙间“夺门而出”,一种莫可名状的欢喜在巨大的画幅中喷薄踊跃。这样的画面气氛在他同一时期的其他作品中不断再现,几乎构成了新世纪之初莫晓松先生艺术创作的主调。

《京华春意浓》 莫晓松  200*750cm  2019年

在这幅作品中,洁白的玉兰花工笔淡彩细描,构成了作品中以形写神的“可见之景”;而红色的背景重彩泼洒写意,则是意在笔先的“可思之致”。他延续了写意化背景晕染的手法,却也在不断追求新的变化,在变与不变之间,莫晓松先生开始了一段新的探索历程。

受郭怡孮先生“大花鸟精神”的影响,在五年前,莫晓松先生与好友一起游历了全世界的热带雨林,深入雨林,感受那种遮天蔽日与生生不息,也体会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回来之后,怀着激情创作了一系列作品。

《天堂之梦》 莫晓松 300*200cm  2019年

这幅《天堂之梦》中,莫晓松先生在构图上采用了全景式、自下而上层层叠加的方式,很多鸬鹚在一棵大树上面栖息,树叶和里面的爬腾植物贯穿上去,下面展现了湖水,在色调处理上也以重墨深境为主,他将对雨林的直观感受转换成了笔墨语言,蕴含着他对美的感悟。

《暮光》 莫晓松 300*200cm  2020年

这幅作品莫晓松先生刻画了热带雨林的藤蔓,与古人画庭院中的藤不同,热带雨林中的藤密不透风,周围寸草不生。莫晓松先生在画面中用看似杂乱的线条来表达乱中求静,表达生命的安详。

不同于传统中国画用“一花一草”反映人文精神,莫晓松先生深入雨林的繁复和深邃,在实景中感受令人震撼的大场景,寻找花木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这也打开了他的眼界和花鸟画的创作思路,寻找到了走向世界的大格局。

《天际丽人》 莫晓松  68*48cm  2020年

莫晓松先生这幅《天际丽人》是在游历欧洲之后的创作,画面中,他利用形、墨、色的交融互生,营造出了浓郁的诗性氛围。在墨韵色章的纷披掩映中,彰显因表现材质、表现对象的文化错位带来的风雅与意蕴,在古与今、中与外的交融语境中弥散出了强烈的风格特征。

《希腊神话之——绕梦玉笙》 莫晓松 72*54cm 2020年

莫晓松先生虽以工笔花鸟见长,但创作“欧洲古迹”系列的过程却让他觅到了“中得心源”。他汲取敦煌壁画的色彩、采用中式水墨的工写,将二者注入西方器物、浮雕及古迹废墟的载体中,进而形成了带有独特个人印记且融合西方风貌和东方意境的作品。这不仅是他心之所向的个人表达,也是他以中国画家视角所进行的全新探索。

《飞花漫天游》 莫晓松  99*209cm  2022年

以心造像,将自然物象通过笔墨转化获得似是而非、镜花水月的意象,飞花漫天,似花非花,莫晓松先生真正做到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他以一种超然之心去感受画面的意趣,也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情感共鸣的世界。

画无定法,莫晓松先生带着西北特有的苍茫来到北京,绘京韵,习传统,探索热带雨林,寻访欧洲古迹。他打破中西、不拘工写、因象制宜,突破历代文人花鸟画之范畴,以笔墨色彩完成了独属于自己的精神游历,也使得这朵家族之“花”扎根北京。

之后的节目,我们将继续为大家讲述莫氏家族的故事,看莫氏家族第三代,莫晓松先生之子莫睿先生如何承继先辈之风,用当代笔墨寻找自我、寻求突破的探索与思考。

11月2日20:00

让我们走进BRTV纪实科教《美术中国》

看莫氏祖孙三代人在艺术创作上的传承与创新!


BRTV纪实科教
以“点亮智慧人生”作为整个频道的核心理念,在大教育的理念下,将频道节目整合划分为科学、教育、法治、健康、人文、艺术六方面内容。用于品牌宣传、公共服务、频道信息获取与传播、受众交流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