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外”遇上“食饼筒”,香迷糊了!

政务   2025-01-31 11:04   浙江  


“老外”留黄过大年③


第三站,我们带领外国友人

品味家乡特色美食“食饼筒”

感受地道“中国年味”



“It tastes good!”当来自尼日利亚的外国友人Abu第一次尝到食饼筒时,他不禁发出了惊叹。




Abu来自尼日利亚,在中国呆了6年,两年之前,他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台州工作、学习,逐渐习惯并融入了本地生活。今年春节,Abu一家受朋友邀约,一道写春联、备年货、包食饼筒,体验了地道的“中国年味”。

当天中午,Abu带着儿子Yaya、Affan来到黄岩朋友的工作室,颇有古韵的庭院里,主人王敏智已经准备好桌椅和书写材料。“毛笔这么握,蘸上墨水,再在红纸上写下祝福的话语。在中国,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在春节贴上春联,这是辞旧迎新的仪式。”王敏智一边教他们写春联,一边科普起春联的含义。



了解春联的寓意后,Yaya和Affan登时来了兴致,两人一笔一划练习几遍后,终于能独立在纸上写下“福”字。“我要带回家贴上!让我家也有年味!”Affan举着自己的“福”字高兴地说。




写完对联后,大家又开始准备食饼筒。食饼筒是浙江台州、宁波石浦等地的地方传统小吃,用薄韧的面皮作底,放入喷香的炒面、豆芽、红烧肉、蛋丝、青豆等食材,卷成筒状后即可进食。



“这些食物闻上去都好香,单单品尝应该都好吃,不知道混合在一起以后口感如何。”虽然在台州生活了两年多,但比较“宅”的Abu并没有尝过食饼筒,这次,他认真跟学了配料的烧法,包好食饼筒后,他又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咸鲜喷香的口感让他直呼美味,“这尝起来太美味了,口感层次很丰富,中国的美食实在太多了!”



在品尝食饼筒的间隙,王敏智还给两个更懂中文的孩子讲起了食饼筒的起源,“据传,食饼筒是戚继光将军抗倭时期发明的,当时,群众们为了犒劳大军做了很多菜肴,为了方便运送,一个渔家女灵机一动,做了饼皮,把美味的菜肴都包了进去送给士兵们。这就是食饼筒的起源。”



趣味小故事让外国友人们更好地理解了台州的民俗文化,而热闹的新春气氛也让Abu颇为感动,“台州的治安好,美食多,这几年生活在这里,我觉得这是一座友善且高速发展的城市。我很喜欢在中国的生活,希望可以跟更多人交流、成为朋友。”

策划:林心怡

记者:李小亿

摄像:周钦鄂、阮浩翀、甘争东

剪辑:徐双双

编辑:叶子瑜

觉得好就点亮“赞”和“在看”↓↓↓




黄岩发布
传递政务信息,提供服务资讯,引导热点舆论,回应社会关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