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法院工作报告亮点纷呈: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时事
2025-01-24 07:00
江苏
在1月21日召开的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夏道虎向大会呈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工作报告。这份报告历经两个多月的精心起草,广泛征求了四次意见,前后修改了十五稿,最终凝练成万字篇幅。报告中,详尽的数据与鲜活的实例生动展现了江苏法院过去一年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所付出的积极努力。图源:新华社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市场主体而言须臾不可缺少。步入2024年,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将护航高质量发展置于首要位置,矢志不渝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法治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中的作用。在商事审判领域,全省法院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一审审结商事案件达15.86万件,涉及标的额高达1573亿元,每一份公正裁判都为企业的稳健前行注入了澎湃的信心与动力。其中,“乌苏”与“鸟苏”的侵权纠纷案,成为了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升级的一个生动注脚。在此案中,江苏法院依法严惩“傍名牌”“搭便车”行为,判令江苏本地的侵权企业更改字号、赔偿损失并消除不良影响,有力捍卫了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此举不仅彰显了江苏法院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坚定立场,更为所有企业营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法治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的根基所在、活力之源。唯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升级,才能让市场主体根深叶茂、生机勃勃。在扬州,扬州京华城集商业、地产、娱乐等功能于一体,逐渐发展为扬州西区地标。因陷入财务危机,一度面临破产。关键时刻,扬州法院主动作为,通过破产重整引入27亿元投资,成功救活了旗下14家公司,确保了京华城商圈的正常运营。“僵尸企业”不仅占用了大量社会资源,还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僵尸企业”的出清,有效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助推经济提质增效。在一年内,江苏法院审结破产案件8641件,化解债务3907亿元,安置职工4.28万人,盘活土地房产3299万平方米,331家企业经重整获得新生,挽救红太阳、花王股份、中利集团3家上市公司,位居全国之首。江苏法院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通过精准施策,让每一份资产都得以高效配置,每一份债权都能得到公平清偿。“有法治精准护航,企业发展更有信心。”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而知识产权保护则是守护这份动力的“铜墙铁壁”。在江苏,连续八年稳居全国发明专利申请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以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榜首的辉煌成就,离不开江苏法院对知识产权的最严格司法保护。在南京中院审理的一起涉及171项芯片存储专利技术的案件中,江苏法院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得到了充分展现。诉讼双方原本是对簿公堂的竞争对手,但在南京中院的积极调解下,双方最终握手言和,达成了实施许可协议。这一协议的达成,不仅为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转化应用按下了“快进键”,更为科技创新营造了一个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除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外,江苏法院还积极助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面对虚拟主播、人工智能、5G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经济新兴领域的蓬勃发展,江苏法院受理的涉数据资源类案件数量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为积极应对这一挑战,江苏法院聚焦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的目标,与省知识产权局携手出台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管理办法,旨在推动数据的高效流转与强化保护。同时,江苏法院还与南京理工大学共同建立了“数智化知识产权创新实验室”,并在南京、苏州、无锡三地设立了数据资源法庭,累计审结相关案件901件,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支撑。图源:新华社江苏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减轻企业诉讼负担,助力企业绿色发展。通过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江苏法院在诉前成功调解了大量纠纷,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支持。在苏州,一家外贸企业因合同纠纷陷入了诉讼泥潭,高额的诉讼成本和漫长的诉讼周期让企业不堪重负。正当企业一筹莫展之际,苏州法院主动介入,通过诉前调解机制,成功促成了双方的和解。法官们耐心倾听双方的意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经过多轮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纠纷得以圆满解决。这场诉前调解不仅为企业节省了宝贵的诉讼时间和成本,更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继续专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这一案例只是江苏法院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一个缩影。全省法院通过加强诉调对接、完善调解网络、提升调解能力等措施,促推诉源治理,不断提高诉前调解的成功率和满意度。2024年,江苏法院诉前成功调解了106.13万起纠纷,为企业发展减轻了负担,增添了动力。夏道虎院长表示,江苏法院将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实施安商惠企司法举措,为企业发展解难题、办实事,让法治的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