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2024国际水电发展大会在京召开。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在会上指出,水电与新能源协同发展是促进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新形势下,做好水电和新能源协同发展是破解能源所谓“不可能三角”,实现能源供给安全可靠、清洁低碳、成本合理的重要路径。
协同发展 助力全面绿色转型
当前,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明确提出“碳中和”或“净零”的发展目标,制定了具体行动计划和路线图。
向海平指出,以“双碳”目标为引领,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产业水平、清洁替代等方面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23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超3亿千瓦,在新增发电装机中占比超80%,占全世界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的一半以上;截至2023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5.17亿千瓦,在全国发电总装机占比中历史性超过50%,约占全球的40%,实现了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同时,水电和新能源产业体系持续完善,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中国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推动者。
“水电是重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也是中国的优势资源。”向海平表示,水电机组启停迅速、运行方式灵活、负荷跟踪能力强,可根据电网需求进行灵活电力调节,发挥长时储能作用,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从而带动更大规模新能源开发利用。
据悉,我国水力资源丰富,技术可开发量6.87亿千瓦,位居世界首位。截至2023年底,中国水电装机规模达4.2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3.7亿千瓦,约占全球的30%,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依托重大工程建设,水电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等全产业链体系全球领先,建成了三峡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等标志性水电工程;建立了“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水电开发机制,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流域梯级开发格局基本形成。2023年水电发电量1.28万亿千瓦时,在全国总发电量中占比约13.8%,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清洁优质电能,有力保障了能源供应,助力全面绿色转型。与此同时,2023年底中国抽水蓄能在运规模突破5000万千瓦,在建及核准待建规模接近1.8亿千瓦,工程建设技术水平和调度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服务能源电力绿色转型、响应电网灵活调节需求等方面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创新引领 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我国高度重视水电与新能源协同互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水电等优势传统能源与风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的多能互补、深度融合。
向海平介绍说,国家能源局着眼于能源安全和绿色转型,立足发展基础、把握发展机遇、直面问题挑战、加强创新引领,从三个方面推动水电和新能源协同融合,助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流域水风光一体化模式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新活力。依托流域水电调节能力,带动流域周边风光新能源基地化规模化发展,实施水风光一体化开发,有利于提高流域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提升水电保供能力和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是新时期科学开发水电的重要抓手,是新形势下推进水电和新能源协同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国家能源局积极推进水风光一体化规划建设工作,组织开展水风光一体化规划系统研究,印发全国首个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并在金沙江上游等流域谋划布局了一批水风光基地,全国水风光融合协同发展“蓄势待发”。
二是以高水平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能源电力领域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新能源产业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应立足于水电和新能源重大工程、示范项目,加大工程前沿与核心技术创新攻关,攻克技术难题。着眼于基础技术研究,开展流域水风光一体化资源配置、调度运行、市场消纳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加强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融合,建立健全水风光内在统一、有机融合、高效经济的耦合运行方式及互补调度运行机制。同时聚焦协同发展的“堵点”“难点”,完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让创新源泉持续奔腾涌流。
三是以国际合作交流共促全球能源转型。依托“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金砖国家能源合作等多项全球、区域及多边双边重点合作机制,深化与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等重要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以高质量论坛、高层次互访等方式,加强政府、智库、企业和金融机构沟通协作,实现国际先进理念、技术与实践的共享共赢,共同促进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我们将做深做实水风光一体化规划,扎实推进基地建设,以新模式激发水电与新能源协同发展新活力。”向海平表示。
来源: 国家能源局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部分引用图片、表格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及图片、字体等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注
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
1861008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