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大运河畔,千余名中外嘉宾共话全球发展!

教育   2024-10-19 23:02   北京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聚焦」出品


运河汤汤,通达天下

10月18日至20日

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地标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和北京城市图书馆举行


千年运河畔

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携手同行

中外嘉宾齐聚一堂

共商全球发展,共话人类文明


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和通州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以“构建发展共同体,共创人类新时代”为主题,深入研究阐释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重要议题,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向共进。

10月18日晚,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基金会理事长潘基文出席论坛欢迎仪式,并作特别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致欢迎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主持欢迎仪式。


潘基文向中国人民大学和通州区人民政府表示感谢,并预祝即将召开的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圆满成功。他表示,今天,人类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世界多重危机叠加、全球不确定性增多,在这样一个以全球合作与共同行动加速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时刻,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开辟一条充满活力的新道路来应对新的挑战,以使今天的变革者和明天的领导者更有能力、也更具信心来迎接一个可持续与和谐的未来。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地区冲突、流行病、气候变化等危机不断加剧和扩大。中国正引领全球发展,携手各国建设一个更具韧性、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未来,朝着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


潘基文表示,作为联合国秘书长领导联合国的十年任期中,非常自豪能将全世界聚集在一起,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一致,携手构建针对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近年来,我们在全球发展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指导下,国际社会极大地改善了世界各地的人类福利。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加速推进的美好蓝图下,本届论坛围绕多边主义、全球治理改革、新能源、气候、粮食系统和安全等议题召开,可谓恰逢其时。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继续团结起来、共同前进,为世界和人类提供一个可持续、和平与繁荣的未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开创人类美好明天注入崭新活力。




潘基文、张东刚和潘基文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金塾共同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中心揭牌。



10月19日,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肖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陈洲、北京市副市长穆鹏、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外交部原副部长乐玉成、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等中方嘉宾;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世界领袖联盟主席达尼洛·图尔克,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韩国前总理、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韩升洙,南非共产党总书记索利·马派拉,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总书记德沃·古隆,波兰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格泽高滋·科勒德克等外方嘉宾出席论坛。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外国政要、国际组织代表、驻华使节、知名学者、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与媒体代表参会。


论坛开幕式上,肖捷、陈洲、穆鹏先后致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主持。


肖捷表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以自身的发展实践及成就充分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近年来,中国以实际行动促进全球发展,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中国力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应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进一步凝聚发展的国际共识、构建发展的伙伴关系、培育发展的新动能、营造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推动全球共同发展。当前,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将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中国将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始终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与各国共同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陈洲表示,政党是国家政策的源头,政党治理能力与全球发展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不仅为中国发展开辟广阔前景,也将为世界发展注入新动能。希望各国政党构建“共生共长”发展共同体,坚持人民至上,凝聚发展共识;构建“公平公正”发展共同体,践行多边主义,打造合作新模式;构建“普惠包容”发展共同体,加强文明交流,携手推进现代化,为共创人类新时代贡献力量。




穆鹏表示,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与创新精神交融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今天,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日新月异。面向未来,北京市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和深化国际合作,同世界各国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一同推动绿色发展,共享成功经验,让绿色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追求和重要方向;不断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为全球经济注入新动能;持续推进文化交流合作,以文化为桥梁,推动构建多元和谐的全球文化生态。




林尚立在主持中表示,本届论坛旨在创新把握当前全球发展形势,坚定发展信心、重塑发展理念、探寻发展路径、共创发展成果,为携手构建发展共同体提供重要智慧和有益借鉴。今年9月,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为共筑高水平命运共同体指引了方向。大道不孤,众行致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让我们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凝聚发展共识,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推动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全球发展共同体。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发布“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报告《人类2050:人与社会全面发展》。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发展提供的五大经验:规模化发展经验、均衡化发展经验、和谐式发展经验、稳定式发展经验、和平式发展经验。报告还提出2050全面发展目标四大方向:“集体+制度”导向的世界经济重塑、“集体+技术”导向的全球基建互联、“个人+技术”导向的数字技术发展以及“个人+制度”导向的清洁能源发展,旨在以更清晰、精准的统一标准为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演进提供前瞻性指引;并指明2050全面发展目标四大红线:坚决防止大规模世界战争、防范全球性经济危机、警惕技术发展失控危机、避免人为性极端气候灾难,以更好应对全球安全面临的诸多风险和挑战,促进全球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走向一个更加和平美好的未来。



达尼洛·图尔克、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索利·马派拉、德沃·古隆、格泽高滋·科勒德克先后发表主题演讲。


达尼洛·图尔克表示,《人类2050:人与社会全面发展》为“构建发展共同体,共创人类新时代”提供了一份完美答卷,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大学在培育社会领导力、敏锐感知时代重大议题、引领未来发展方面的责任担当。今天,全球化正在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迫切需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特别是要预防出现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战争,更好应对地区和全球性矛盾冲突;预防出现世界性气候灾害,更好应对气候变化;预防出现全球经济危机,更好推动经济发展。




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表示,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齐聚本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共话全球化发展良策,共谋现代化建设新篇。中国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领头羊,在推动先进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放眼未来,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形成合力,把握“教育、发展、研究”三个关键词,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打造卓越的科技创新平台,汇聚全球人才智慧和力量,携手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索利·马派拉表示,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点,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固有的弊端不断显现和加重,出现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系统性危机。这激发我们对全球发展与治理体系变革进行深入思考。“求发展”是“全球南方”的核心议题和共同话语。“全球南方”应携起手来、团结合作,把握好这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持续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推动世界繁荣发展、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德沃·古隆表示,在全球发展面临多种挑战的大背景下,本届论坛的召开和报告的发布对于凝聚各方共识、共建美好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已经在开展南南合作、解决绝对贫困、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更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和平是各国友好合作的基础,也是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前提,只有维护好和平稳定才能真正共建命运与共的繁荣世界,期待与会各方加强对话交流、思想碰撞,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格泽高滋·科勒德克表示,中国的发展之所以为世界所瞩目,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展现出了积极拥抱世界的大国担当,为全球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动力。本届论坛以“构建发展共同体,共创人类新时代”为主题,充分凸显出大学和思想界在回应全球发展议题中应当承担的重要使命。面对贫困、不平等、绿色发展、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强对话,以理性对抗冲突,以合作谋求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战略与发展委员会、“通州·全球发展论坛”国际顾问委员会成立,达尼洛·图尔克,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索利·马派拉,德沃·古隆,格泽高滋·科勒德克,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202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专职高级研究员罗思义受聘为两个委员会的首批委员。达尼洛·图尔克受聘为通州·全球发展论坛理事长。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1+N”全球合作联盟成立。

北京市通州区城市副中心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正式上线,北京市通州区国际宣传片全球首发。


聚焦“凝聚全球发展共识,携手展望2050”,与会专家学者展开战略对话。朱光耀罗思义乐玉成,委内瑞拉西蒙玻利瓦尔研究所战略分析与传播部主任吉列尔莫·巴雷托,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围绕当前全球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遇到的挑战、出现上述问题挑战的原因、全球各国已有经验及有效的应对思路等进行对话交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主持人王冠主持。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创院院长钱乘旦,中联部研究室主任、世界政党研究所所长金鑫和罗思义就“全球发展与安全:挑战与机遇”先后作分享交流。


钱乘旦表示,在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下,讨论全球发展与安全的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和平就不可能安全;战争只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两次世界大战让人类意识到,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正确”发展方向和“普世价值观”,我们必须承认文明的多样性,必须承认人类是平等的大家庭,也必须承认每个国家都应当有自己的发展权利和发展方式。希望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重塑国际合作机制,携手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繁荣美好的明天。




金鑫表示,本届论坛聚焦全球发展与安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对于我们更好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与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世界发展面临民粹主义泛起、逆全球化抬头、保护主义上升等诸多挑战。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凝聚“做大蛋糕”的原则共识,将世界经济蛋糕持续做大,为各国带来更广泛的利益;完善“分好蛋糕”的基本规则,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加快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确保发展中国家分享全球化红利;提升“分好蛋糕”的可持续性,秉持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为“做大蛋糕”提供持久动力。国际社会应携手合作破解传统安全困境,协调应对非传统安全难题,坚决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共同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罗思义表示,当前,局部冲突硝烟又起,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回潮,经济全球化继续遭遇逆流,世界进入了新的动荡变革期,正在经历深刻而宏阔的百年变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苦卓绝的伟大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面对全球发展议题,思想界和学术界要承担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通过不断寻求真理、传播真理,帮助世界认清经济发展的事实、地缘政治的事实、现代化建设的事实,避免被“中国经济崩溃论”等错误观点和思潮所误导,投身波澜壮阔的世界繁荣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历史进程,为共同构建一个和平、发展、可持续的未来贡献力量。



张东刚致闭幕辞,并发布本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面向2050人类全面发展的四项行动倡议。郑新业主持。


张东刚表示,本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是中国高校首次围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规划设计的国际论坛,是首个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全球发展”为主题的、机制化的国际论坛。我们在沟通对话中达成新共识,在相互尊重中谋划新发展,在互学互鉴中谱写新篇章,为应对全球性发展挑战开展了战略对话、凝聚了发展力量、构建了新的对话平台,为以推动全球发展共识的确定性应对当今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新世界开辟了新的合作模式。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将坚定不移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始终以全球眼光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关怀人类前途命运,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通过举办通州·全球发展论坛等一系列高端对话活动,构筑世界各国政界、学界、商界共商共议全球发展战略问题的高端对话平台,持续凝聚全球发展共识、激发全球发展信心、汇聚全球发展力量,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向共进、双向奔赴。


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4)发布面向2050人类全面发展的四项行动倡议。


第一,共同形成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最终实现的合力。

持续聚焦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充分评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更大范围、更广区域、更深层次上凝聚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广泛共识,共同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


第二,共同分享促进全球发展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实践经验。

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搭建学术研究网络平台,深入研究阐释推动全球发展的理论内涵,构建新的全球现代化和发展的理论体系。充分正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推动现代化进程中所形成的,包括消除贫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在内的丰富实践经验,为促进世界现代化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第三,共同聚焦2050世界发展,推动世界朝着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持续加强对2050世界发展的道路探索,将保障人在发展中的各类权利和社会、国家在全球体系中的基本需求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促进2050年形成更加和谐包容的人与社会新型发展关系和发展成果。


第四,共同防范2050年世界发展红线,避免全球出现重大发展危机。

构筑全球对话网络,建立合作对话平台,健全全球知识界人文交流机制,共同强化发展风险意识,加强对2050年全球发展风险的前瞻性研究与预防,携手共同避免出现全球性、系统性与不可控的发展危机。



本届论坛设立11个分论坛。


分论坛一围绕“全球智慧治理与人类发展新形态”主题展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常务副校长朱信凯出席并致辞。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冯·诺依曼理论奖首位华人获奖者叶荫宇,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等国内外知名嘉宾学者一同围绕AI技术如何赋能全球智慧治理、促进人类发展新形态,以及从2024年诺贝尔奖看AI与科研新范式等议题开展交流。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加入“北京国际AI人才创新联盟”,论坛发布中国人民大学自主研发的Yulan大模型系列成果和教材《大语言模型》。


分论坛二聚焦“‘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构建全球经贸新秩序”主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支晓强、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副司长王琦出席并致辞。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汉学与中国学学院院长徐宝锋,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带一路”非洲商业环境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家飞,阿塞拜疆国立经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李仁莹,尼泊尔国际关系研究所执行委员、研究员萨姆拉特·什雷斯塔,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高元元,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徐耀强等从商业实践和学术研究两个视角出发,分享了对共建“一带一路”生动实践的观察和思考,深入探讨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建构世界经贸新秩序的重要意义等。会上发布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研究报告《助力“一带一路”伟业,共育全球商科人才》。


分论坛三着眼“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主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出席论坛并致辞,联合国大会主席理事会主席、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韩国前总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国际委员会主任韩升洙,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等聚焦多边主义和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方向,就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下,全球金融治理应当怎样体现多边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如何变革以及如何更好践行多边主义等进行深入讨论。


分论坛四就“政党治理能力与全球南方国家现代化”主题展开,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青格勒图出席并致辞,索利·马派拉,德沃·古隆,吉列尔莫·巴雷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艾平,金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廉思等聚焦全球南方国家政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球南方国家发展的现代化等问题,共同探讨如何提升政党治理能力以促进全球南方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促进全球南方国家政党现代化贡献智慧和经验。


分论坛五聚焦“新能源与全球气候议程”主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出席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凌文,国际能源署前署长田中伸男,美国加州能源委员会原主席罗伯特·维森米勒等嘉宾学者针对全球新能源发展和气候变化合作等议题展开对话。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发布报告《以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新思想、新实践、新方案。


分论坛六围绕“全球粮食体系与安全”展开,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朱信凯视频致辞,大北农集团党委常务副书记莫宏建致辞。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前副院长、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帕维尔·卡斯特卡;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农业参赞罗勃特·汉森;泰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雅典娜·吴;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贝迈信;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副主任森杩柯;农民日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唐园结;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做主题报告。“大北农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进行成果分享,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学生代表共同学习交流。


分论坛七以“聚焦全球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世界”为主题,围绕“全球绿色发展新趋势”“2035美丽中国愿景”等议题,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金照,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王灿,生态环境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湖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胡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气候经济学家谢春萍,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傅莎等嘉宾学者展开深入研讨,共话美丽中国愿景与全球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战略方向,为助推全球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分论坛八着眼“多元文明历程与全球文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青格勒图致辞,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部荣誉教授平子友长,中央编译局原秘书长杨金海,钱乘旦,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杨慧林等聚焦“‘两个结合’与文明和谐发展”“多元视角下的文明史”主题,以哲学和历史的视角针对全球文明发展开展深入研讨交流,并探讨了文明学研究的相关议题。


分论坛九面向“青年创新活力与全球发展未来”主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易、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刘凯出席论坛,腾讯集团战略传播中心高级研究员徐可等嘉宾与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青年代表紧扣全球发展倡议,探讨青年创新活力与全球发展未来的紧密联系,共话青年如何在推动创新中发挥重要生力军作用,共同发布“通州·全球发展论坛青年创新行动倡议”。


分论坛十聚焦“百年理论反思:构建全球发展新模式”,发布中国人民大学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最新研究报告《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化新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出席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院长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黄嘉树,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新民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对全球化的贡献,多位专家通过“大国竞争与世界秩序未来”圆桌研讨,深入讨论现代国际秩序的演变及其对全球发展的影响。


分论坛十一围绕“全球挑战与全球治理:中国青年的政策设计”展开,发布同题报告与“听懂中国·用外语讲好中国学术”的实践成果,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仕政出席论坛并致辞,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外事采访室主任杨依军作主旨发言,来自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兄弟高校青年学子与人大学子代表一同探讨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发展、绿色未来、全民健康和优质教育等全球议题,为推动全球治理和社会发展发出中国青年的声音。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1963级校友、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叶澄海先生特别支持。在为期3天的论坛中,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中外嘉宾深入交流思想,真诚分享经验,共商全球发展,共话人类文明。


通州·全球发展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于2023年创办,由中国人民大学与通州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以“关注全球发展、关怀人类命运”为宗旨,构筑世界各国政界、学术界及商界共商共议全球发展战略问题的高端对话平台,从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全球文明三个维度产出原创性、前瞻性高质量研究成果,为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指引和智力支撑。


出品:党委宣传部

特别支持:党政办公室

区域国别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

文字:校报 杨默 刘晓阳 赵禾 彭美琪

图片:崔晨 姚伟康 张鹏 许铎耀

设计 责编:晏慧 诗涵

中国人民大学
人大人的精神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