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大地是国家能源安全重地,石油天然气开采、储运和保障既关乎重庆市经济建设与发展,更关乎3000万市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陆军勤务学院的蒋新生教授深耕油气安全防护领域近30年,带领团队以守护安全、守卫生命为任,破解油气爆炸机理、革新油气安全技术、攻关了国家和军队都急需的一批科研成果。
工作中的蒋新生教授。陆军勤务学院供图
蒋新生说过一句很“哲学”的话:我们不想出名,也不想成为“网红”。我们越默默无闻,越英雄无用武之地,说明我们的油气保障越安全,国家和人民越平安吉祥。
20世纪90年代,蒋新生从重庆大学硕士毕业,他拒绝了地方多家企业高薪聘请,毅然携笔从戎,成为一名军校教员。他当时的研究方向是流体力学与油料机械,凭借过硬的学术水平,很快便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潜力股”。可正当他准备在这一行业大展宏图时,一场事故改变了他的事业轨迹。
入伍不久,某油库发生爆炸,方圆数公里内状况紧急,库区罐内尚有残油,现场油气浓度已处于爆炸的临界点。当时,国内处理类似事故既缺少成熟经验,更没有先进技术。作为救援单位代表,蒋新生参加了事故的应急处置,却只能采用较为原始的传统手段处理,虽然最终完成了任务,但消耗了巨大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这样不行,必须攻关出新的技术,保障油气安全!”返回单位后,蒋新生毅然申请,要将油气安全防护作为他的主研方向。一面是蓬勃发展的朝阳方向,一面是尚属空白的冷门领域,对于这个选择,同事劝他慎重,花万分精力守一分可能不划算,但他坚定的说:守卫人民保护安全也是保家卫国,作为军人我责无旁贷。
从此,蒋新生就在油气安全防护领域扎了根,而他的成果也在大自然面前发挥了作用。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不久的一个夜晚,他们接到了一道十万火急的军令:火速赶往震区某油库,清除可能发生的油气爆燃隐患。
该油库储油量巨大,在地震中遭到了严重破坏,弥漫在储油罐里的油气却成了“定时炸弹”,只要一个小小的火星就可能引爆。当时灾区缺水缺电、余震随时发生,不允许再采取往油罐里注水或通风置换清洗这种费时耗力的原始办法。危急时刻,救灾指挥部想到了“身怀绝技”位于重庆的军用油库安全防护实验室。
军令如山、生命至上,实验室随即安排蒋新生带领一个十余人组成的专家级抢险组,携带必要防爆抢险技术装备,临危受命星夜赶往灾区。他们运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惰化防爆抢险技术及装备,仅用18个小时就把最危险的爆燃隐患控制住。随后,他们继续坚守五个月,把灾区油库大型储油罐群全部处置了一遍,将爆燃的隐患彻底清除。后来,这项技术,作为主要科研成果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进入新世纪,重庆市经济发展全面提质增速,百姓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私家车保有量不断提高,天然气管道连接千家万户。相伴随的是,加油站星罗棋布,燃气管线立体交织。城市居民享受到更多便捷与高效,而蒋新生团队也更加意识到提升油气管网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4年,重庆市重点攻关项目:储油罐智能定向灭火技术的项目书就送到了他的面前。一旦发生泄漏,如何不让油气烧起来;即便烧起来,如何快速扑灭;如何确保加油站内人员生命安全,是项目组攻关的“三座大山”。
“只要人民有需求,我们坚决完成任务!”蒋新生当即给了肯定保证,回去以后就一头扎进了实验室。蒋新生的实验场由于技术性能要求,不能安装空调,只有几个排风扇;面积也就一个篮球场大,还被各种仪器设备装满,最宽敞的地方就是一张写字台。
白天,蒋新生在实验室带着团队研发技术;晚上,就把写字桌当床铺,蜷着身体对付一宿。有一回,蒋新生家属发高烧实在扛不住,就让他去参加女儿的家长会,会开到一半,突然想起一台重要仪器没打开,为了不影响试验进度,他把女儿托给同学家长后,从后门“溜”走了。
正是靠着这股执著和钻劲,蒋新生带着团队研发出高效环保复合型三相泡沫灭火剂;研制油气火灾初期智能预警系统;开发出智能定向灭火与高速抑爆系列装备。仅用一年,“储油罐智能定向灭火技术”攻关项目就取得突破性技术装备成果。提前一年完成项目验收,相关科研成果一经推广运用,倍受好评,取得良好社会效应。
蒋新生教授还提出了油气储输系统安全防护新理念,构建了油气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新格局,实现了油气火灾爆炸风险防控由被动预防到主动预防、常规应急到智能应急的根本转变,有效地服务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2023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为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蒋新生带领团队还多次完成重庆市相关行业其他重要项目,江北机场输油专线设计与改造、重庆市移动加气站的论证与建设、重庆市燃气管网安全的运行管理与技术服务、市老旧加油站安全技术咨询与评估检查……这些建设项目,都饱含他的辛勤付出。重庆市石油天然气领域建设发展每前进一步,蒋新生科技创新的成果就深入一分,他用热爱和责任扛起织密油气安全的“防护网”。
石油与天然气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共同关注、赓续研究。当前,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科建设蓬勃发展,但仍有大片技术空白亟待研究,蒋新生坚持开门办学,以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为纽带,与地方高校研究院所密切协作、资源共享,为重庆市和部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技术人才。
2019年9月,一名跨专业考入他的博士研究生李进,因存在专业知识缺项,学术研究起步艰难、加之是在职研究生,还有工作任务,几度有放弃的想法。蒋新生及时发现了苗头,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利用晚上或周末等业余时间,增加专业辅导,培塑科研攻坚信心,亲自在实验室指导实验进程,帮助分析数据、梳理研究难点、凝练创新点,经过他们的共同不懈努力,李进顺利毕业并获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学位授予会上,他动情地说:“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蒋新生教授,感谢他的提灯引路,我将永远铭记导师在实验室不厌其烦的悉心教诲,为强国兴军奉献力量”。蒋新生说:“学生选择了我,我得对得起他们的选择,更要对得起军队对高层次人才的急需”。到目前为止,经蒋新生培养的研究生毕业率100%,答辩优良率100%,学位论文抽测通过率100%,他带领的团队获重庆市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
近30年来,蒋新生先后为军队培养了数千名油料领域人才。重庆市高校多个团队、高水平人才也依托蒋新生所在的实验室展开科研攻关。陆军勤务学院与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攻关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重庆市重点指南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重庆市外很多团队和高层次人才也慕名而来,每到此时,蒋新生总会耐心接待、热情周到,哪怕小到一个传感器的开关、一个实验台架的搭建都会主动帮助、提供建议。
目前,蒋新生牵头建设的“应急供油保障与油气安全防护”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已经建设为西南片区该领域水平最高、功能最全、影响力最大的实验室,为重庆市筑牢安全底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蒋教授始终深藏功名、默默无闻,从满头青丝熬成了两鬓斑白,从学术新锐成长为拔尖人才,他满怀赤子心、满腔报国志。他说,我就做了一件事:“油气保障领域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守护人民安全需要什么,我的科研就攻关什么。”
-END-
副总编:黄 伟
责 编:王 粲 郭思云
编 辑:胡亚亚 雷 诗
供 稿:陆军勤务学院
将沙坪坝发布设为星标
权威信息 第一时间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