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实录② | 记者问答

政务   2025-01-13 15:07   重庆  

1月13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2025年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布厅举行。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党委书记、总队长刘芹分别回答媒体记者提问。以下为问答实录:









答记者问



问题一

央广网记者:刚刚发布人介绍截至2024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为优,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2年达100%。请问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今年还将重点在哪些方面发力?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重庆考察,都明确要求重庆要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着巴山渝水,殷殷嘱托激励着山城儿女。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重庆市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精准打出治水“组合拳”,全力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扎实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进一步健全“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监管”全链条工作机制,强化入河排污口分级分类管理,开展3轮次市级循环交叉专项核查,牢牢拧紧入河排污“阀门”,层层设防守护一江清波。目前,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重庆段401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到98%。


系统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紧盯重点河流,加强水质分析研判,因地制宜系统施策。持续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推进园区污水处理厂扩容和提标改造,全年新增工业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此外,我们还以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典型案例整改为契机,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尽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全力保障水环境安全。重庆大力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能力建设,出台20条监管措施,组织开展水源地“回头看”专项行动。同时,强化城乡供水突发水质污染应急处置,健全完善突发水环境事件预警、响应、处置体系,让老百姓喝得放心、喝得安心。


如今的重庆,碧水青山满目新,江岸美景入画来。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这样共同的感受。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水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2025年,我们将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探索建立水生态监测评估机制;二是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接续实施消除城乡黑臭水体专项行动;三是深化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加强榨菜废水、页岩气开采水等污染治理;四是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强化涉水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环境监管,共绘美丽河湖新画卷,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问题二

重庆日报记者: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全力惠企、援企、稳企、强企。请问在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咱们市生态环境局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打算?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近年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牢牢把握“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强企富民”工作导向,努力扛起服务企业的“担”,助力企业赢得市场的“单”。


一是深入推进政策制度创新。推出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形成囊括优化审批服务、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包容审慎监管等80余条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干货”,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


二是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常态化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打造“保姆式”贴心服务。开展产业园区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豁免环评管理、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管理的行业类别数量和审批承诺时限(13个工作日)排全国第一。


三是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对重大项目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强化首任负责制、一次性告知服务制,保障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截至目前,市级重大建设项目审批完成率同比增长6%,百项重点关注项目审批完成率同比增长7%,完成率实现“双增长”,重大项目环评保障工作跑出“加速度”。


四是不断优化环境执法方式。持续开展“人民至上 重庆生态环境执法在行动”品牌活动,深化“三送”服务和“四进”活动(送政策、送法律、送技术;进上市企业、进工业园区、进重点监管对象、进一般排污单位),对口帮扶172家新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以及重点园区企业;深入开展“服务高质量发展 重庆环境执法在行动”专题调研,到8个化工园区和27家企业,面对面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实打实服务企业发展,让执法有温度,累计帮助576家企业重塑环境信用,给足企业容错改正空间,让企业及时纠错后,就能“轻装上阵”;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与柔性执法并重,认真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接下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是主动服务融入全市经济工作,开展产业园区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改革,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二是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确保审慎包容有温度、柔性执法有尺度、靠前服务有深度。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区县联动和川渝联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驾护航。



问题三

中国环境报记者:咱们过去一年在治气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接下来还有什么举措?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党委书记、总队长刘芹近年来,我市蓝天保卫战取得的成效大家有目共睹,蓝天不仅数量上去了,“品质”也在逐步提高,蓝天白云从“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2024年,评价空气质量六项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重庆均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稳定在325天以上,连续7年无重污染。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区县、各企业以及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合力攻坚的结果!我们重点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源头防控。持续深化工业、交通、扬尘、生活污染控制。在工业污染控制方面,我们全面落实大气专项补助资金、减交环保税、重点行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绩效评级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开展深度治理,激发企业提档升级,新增完成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或深度治理37家,新增大气污染防治绩效评级企业82家。在交通污染控制方面,重点通过调整运输结构、新能源汽车推广、老旧车淘汰等促进交通污染减排,主要枢纽港铁路接入率达100%,淘汰治理老旧车辆13.3万辆,推广新能源汽车25.3万辆。在扬尘和生活污染控制方面,开展建筑施工扬尘控制攻坚提升行动,创建和巩固示范工地(道路)860余处。分类开展老旧小区餐饮油烟、露天焚烧、烟熏腊肉整治,建立13个秸秆综合处置点。


二是加强精准攻坚。一方面,针对冬春季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坚持早研判、早部署、早启动,成立今冬明春“治气”攻坚指挥部,每日分析研判空气质量,现场交办、帮扶涉气问题,“点对点”会商区域空气质量,24小时调度各区县污染应对情况,精抓细扣每1微克,全力拼抢每一个“蓝天”。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巴渝治气”,上线重点污染源管控、污染应急应对等多个特色应用场景,比如通过高空瞭望AI自动识别烟雾报警系统能准确识别烟气、焚烧、扬尘等问题,大大提升治气调度的及时性、精准性。


三是加强协同共治。一是强化部门协同。市经济信息委、公安局、市场监管局、住房城乡建委、城市管理局、农业农村委、交通运输委、机关事务管理局、能源局等市级相关部门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全力推动各领域、各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和管控。二是强化市区协同。市“治气”攻坚指挥部定期召开调度会,按月通报空气质量排名,对空气质量管控、改善不力的区实施约见约谈等,压实各区县党委政府“治气”责任。各区县政府将“治气”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和绩效目标考核,推动区域空气质量改善。三是强化川渝协同。召开川渝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会议;统一毗邻区域污染天气应急启动标准和应对措施,建立川渝联防联控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机制,共同会商,同步启动污染预警和水泥、砖瓦窑企业错峰生产;开展川渝毗邻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督导帮扶和交叉执法。


新的一年,我们将持续综合施策系统深挖减排潜力、进一步优化污染天气应对机制,解决好群众身边突出的大气环境问题,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我们相信,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一定能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渐成常态,让老百姓的蓝天幸福感可持续。



问题四

重庆之声记者:请问,市生态环境局在加快建设“数字生态环保”体系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还会有哪些重要的应用进入实战运行,会给我们环境管理工作带来哪些变化?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近年来,我们聚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生态环保”体系,美丽重庆建设正加快从“治”到“智”的步伐。“巴渝治水”应用成熟运行,“巴渝治气”应用实战化运行,“巴渝治废”应用上线试运行,10个多跨事件实现三级贯通。


“巴渝治水”应用系统聚焦治水核心业务,拆解形成700多项业务事项,融合了农业农村、水利、住建等22个市级部门的690多项数据,监测感知点达到1.1万余个。为每条河流量身定制了“数字化管水一张图”,实现了水环境可视、可查、可分析,构建起水态势一屏总览、水污染联动治理、水问题闭环处置、水任务协同管理的数字治水新格局。2024年,依托“巴渝治水”应用系统,推动水环境问题线上协同处置3000 余次,问题处置平均时间由原来10天缩短至2天。“巴渝治水”应用系统也因此荣获第六届、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优秀案例。


“巴渝治气”应用系统包含1个驾驶舱、5大功能板块、5大应用场景、1个治气系统,其中,5大功能板块包括治理、制度、智管、感知和考核,5大应用场景包括露天焚烧、尾气管控、扬尘管控、废气管控和污染应对。目前,“巴渝治气”应用系统通过多跨数据的在线归集交互,实现了空气质量一图览、预测研判一掌明、重点项目一键查、区县考核一屏调等基本功能。“巴渝治气”应用系统能精准识别露天焚烧点位、重点管控路段和高排放车辆用车大户及涉气问题加油站等,在此次冬春季大气污染应急应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巴渝治废”应用系统也实现了危险废物源头管理、转移管控、规范处置、复盘评价等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上线试运行。下一步,我们将迭代升级“巴渝治水”“巴渝治气”“巴渝治废”等数字化应用,加快打造“巴渝环境风险防控”“巴渝执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准入”等一件事。通过大数据和智能化手段,实现对各类环境要素更精准的监测和分析,推动环境管理工作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变,系统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问题五

视界网记者:我们知道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是重庆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之一,请问,重庆在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今年还有什么打算?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党委书记、总队长刘芹:农村美不美,低头先看水。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黑水塘”“臭水沟”……农村黑臭水体成为村民房前屋后的烦心事。为解决这件家门口的突出环境问题,2024年以来,我们将农村黑臭水体清零行动作为美丽重庆建设、巴渝和美乡村建设、“九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重点开展了三项工作。

一是摸准底数,我们以农村区域200平方米以上河流、坑塘、沟渠、水库4类水体和群众房前屋后反映强烈的小微水体为对象,开展全市域、全覆盖、地毯式排查。截至目前,全市共动态排查建档农村黑臭水体1255个、面积299万余平方米。


二是精准施策,在摸清底数的前提下,根据水体黑臭成因和水体类型,建立“一水一策”问题清单,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1234个、295.2万平方米,分别占全市总任务量的98.3%、98.6%,26个区县基本实现动态清零。在治理过程中,也探索出了很多具有重庆特色的治理模式,比如,梁平区因地制宜采用“乡村小微湿地净化塘+节水灌溉”模式,不仅实现了雨水和分散式生活污水的净化,净化后的水还可作为中水进行二次利用,用于灌溉菜地、果树等,助力绿色发展;北碚区将清淤底泥用于生态湿地建设,建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展览馆。


三是长效管理,将农村黑臭水体纳入“巴渝治水”数字应用系统,把河长办“智慧河长”与“巴渝治水”协调联动起来,建立农村黑臭水体国家级、市级、区县级“三张监管清单”,推行红、黄、绿“三色动态管理”,推行“农村黑臭水体一件事”应用,实现黑臭水体问题点位“一张图”、治理工作“一本账”。同时,组建7个现场核查组,将农村黑臭水体纳入村级河长制日常巡查管理范畴,确保河流长治久清,真正把村民群众房前屋后的“烦心事”办成“暖心事”。


下一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将全面加强农村厕所管理和粪污管控,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集中资源化利用和一体化治理,推动乡镇污水处理厂向农村纳管延伸,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市场化专业化运维水平。同时,深入推进数字赋能,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加强监督评估问效,力争今年6月底前实现全市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目标。

大家都在看:



2024:■■■■■ 2025:□□□□□


回眸2024:美丽+1+1+1


美丽重庆,全国第一!


文字:市生态环境局宣教国合处


图片:孙志鑫

编辑:刘凌丰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美丽重庆
推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重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