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暖冬的怀抱里
阳光是着色的画笔
点红了西红柿、点熟了彩花生,点红了小米椒、点出了梨窝菌
果实沉甸甸
带着皱纹的笑脸闪耀在暖冬的丰景里
绿汁江畔温室大棚内,红绿相间的西红柿如繁星点点,挂满枝头,菜农们正热火朝天地采摘着这丰收的硕果。
大麦地镇依托绿汁江流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通过土地流转、招商引资、企业经营和就近务工的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近年来,沿江农户规模化种植西红柿面积超过六千亩,为保障西红柿产业的蓬勃发展,大麦地镇党委、政府多方争取项目支持,筹措资金,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鲜冷藏库、交易市场等,为西红柿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满足了市场需求,推动了大麦地镇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如今,西红柿已成为大麦地镇的一张特色名片,上扬的价格和广阔的市场,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实现了增收致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大麦地镇在西红柿产业的助力下,正沿着一条“柿”不可挡的小康之路大步迈进。
当沿江西红柿热卖之际,上片区的小米椒也迎来了丰收盛景。自10月以来,大麦地、光明、底土、邦三等村庄的小米椒种植地里,一串串红润饱满的辣椒摇曳在阳光下,农户们在田间忙碌穿梭,一掐一放之间形成了丰收的律动。
近年来,为改变因地势、气候和交通等条件限制造成的产业结构单一局面,镇党委、政府大力推广小米椒种植,采用示范引导、大户带动和农户自愿参与的模式,持续开展专业培训,派出农技骨干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助力小米椒产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峰。
小米椒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庞大的市场需求量,成为大麦地镇上片区农户的重要经济支柱。种植小米椒投入成本较低,价格稳定向好,对劳动力要求低,农户们积极性高涨。
看着火红的小米椒,农户们满怀期待,希望明年的小米椒产业能继续蓬勃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户走上致富之路。大麦地镇也将在稳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做强做优小米椒产业,让群众的钱袋子更鼓、日子更热辣。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这句流传甚广的俗语生动地描绘了花生的模样。不过,您可曾见过并品尝过带有精美花纹的七彩花生和那别具一格的紫皮花生?
七彩花生与紫皮花生是大麦地镇农户自发种植的特色品种,它们不仅色泽诱人、口感独特,而且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深受消费者喜爱。2024年,在河口、底土、大麦地村委会辖区都种植了七彩花生与紫皮花生,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农产品的种类,更为农户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大麦地镇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道新的亮丽风景线。
接下来,大麦地镇将为农户提供花生种植管理培训,提高农户种植、管理技术,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带动更多农户发挥土地效益,让大麦地镇的七彩花生与紫皮花生规模化发展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带动全镇经济实现更大发展。
近日,在大麦地村曾经闲置的大棚里,梨窝菌竞相发蓬,朵朵鲜嫩诱人,宛如一把把小巧精致的“致富伞”,奏响了一曲欢快的“丰收乐章”。
梨窝菌,作为一种美味的野生菌种,因其口感脆爽、味道鲜美而备受青睐。梨窝菌种植不与粮食生产争抢资源,无需大量化肥农药,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其“短平快”的优势使闲置资源迅速产生经济效益。
大麦地镇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出“村党组织+产业基地+农户参与”的种植模式,充分利用村集体闲置温室大棚,从菌包生产到大棚培育,从采摘贮存到市场销售,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极大地增强了党组织的整合和带动能力,确保梨窝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下一步,大麦地镇将以大麦地村为示范,带动更多村庄发展新业态,让村集体和群众共享产业链的增值收益,让梨窝菌这把“致富伞”为大麦地镇撑起一片更加灿烂的天空。(通讯员 尹文娟 徐发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