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人文底蕴厚重,近代以来,执经济发展之牛耳,领社会风尚之先河,清末以来上海即是收藏重镇,近年上海艺术品拍卖业发展迅猛,文物艺术品资
源集聚效应明显,已成为全球艺术品拍卖的重要枢纽。
海仲轩拍卖是2023年底才成立的一家新公司,公司虽新,团队却是在行业里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老炮儿,仲轩的器物专业团队自2019年至今与上海明轩团队联袂打造业内知名的“一间屋”专场,享誉全国,是当今上海拍卖的一张名片。今春仲轩首拍即引起轰动,一鸣惊人。10月27日,仲轩2024秋拍将在上海万豪虹桥大酒店盛大举行。本季仲轩将推出多达六个专场,器物品级很高,以咨询价上拍器物多达七件,这在国内近年拍卖中都是不多见的。重中之重,首推《清雍正御制粉青釉双龙尊》单品专拍,明瓷看成化,清瓷看雍正,四爷的品味,一直是当今藏家追随的风向,而在雍正御瓷中,单色釉无疑是审美的天花板,仲轩即将推出的这件清雍正御制粉青釉双龙尊,为北京庆宽家族旧藏,器物取法唐宋,慕古而不泥古,代表了雍正御窑艺术的最高成就,同款器物在香港佳士得2017年以1.4亿港币成交,创造了雍正单色釉瓷器成交价的世界纪录,其重要性为市场公认。《盛世华章》专场的清乾隆洋彩万花献瑞大吉尊、元青花龙纹缠枝牡丹铺首大罐,《盛世龙腾》专场的明嘉靖青花云龙纹江山永固福寿延绵宝珠大盖罐、清雍正仿成窑斗彩应龙纹天字盖罐,也都是市场孤品级别的器物或同类品质最佳者。《御瓷萃臻--朴逸美术馆藏瓷》和《江南毓秀》专场则提供了更加多元和高性价比的作品供藏家选择。总体而言,仲轩的这一季拍卖,品质媲美国际一线拍行,堪称上海年度最重要古瓷盛宴。本周四开始预展,本周日开拍,此为最后召集。
— 清雍正 御制粉青釉双龙尊 —
801
清雍正 御制粉青釉双龙尊(估价待询)
高43厘米 「大庆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来源:
1. 庆宽家族旧藏。
2. 北京保利,2017年12月18日,Lot 5183。(封面)
北京椿树胡同赵家(庆小山)花园旧照
— 宗匠陶钧:重要中国古代陶瓷 —
高25.8厘米
来源:
日本重要私人收藏。
出版:
《北京光华路五号艺术馆馆藏陶瓷》,2009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页170-173。
本品出版
目前世界各大博物馆若藏有永乐青花之品,均奉若珍宝。与拍品尺寸相近,造型、纹饰相仿者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青花轮花纹扁瓶,馆藏编号:故瓷006066,收录在展览《适于心—明代永乐皇帝的瓷器》,页140-141。另见东京梅泽记念馆藏例,载于《世界陶瓷全集》卷14:明,彩图版144。1994年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中,发掘出一件相似作例残片,经复修后展于《明代洪武永乐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发现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故宫出版社,2015年,页154-155,图版70。还可参考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品,馆藏编号:1991.253.37;及德国科隆艺术博物馆藏品,馆藏编号:F68.4。另外还可见一例,载录于《龙泉集芳》卷1,页247,图744。
202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售出一件永乐时期相同形制扁壶,源自东京壶中居旧藏,当时成交价为港币1651万。2018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利国伟爵士藏重要中国艺术珍品专场同样售出一件永乐相类器,编号122,当时成交价为1272万港币。
177
明天顺 青花“酒仙图”大梅瓶(35-70万)
高35.5厘米
来源:
1.伦敦苏富比,1963年1月22日,Lot 61。
2.伦敦佳士得,1976年4月5日,Lot 55。
3.日本重要私人旧藏。
出版:
《北京光华路五号艺术馆馆藏陶瓷》,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年,编号5PM1093。
拍品造型清秀,气质古雅,呈葫芦形,上部蒜头状,颈至肩部两侧各饰一对绶带耳。下部扁圆,中心略鼓,边廓规整,椭圆浅足,为永乐扁瓶之典型特征。通体青花装饰,口沿绘弦纹两道,下承缠枝花卉一周。下腹装饰宝相轮花纹,中心绘尖瓣纹,为伊斯兰地区传统纹样,腹壁边际环以卷草纹。整体纹饰采用上等苏麻离青料描绘,浓重处凝聚成黑青色,钴铁的结晶斑有下凹深入胎骨之感。发色幽艳,晕染自然,纹样清新雅致,充分展现出永乐青花瓷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韵。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有评:“明代绘事,人物虽不甚精细,而古趣横溢,俨有武梁画像遗意。”观此瓶所绘云纹,粗重豪放,呈灵芝状;人物衣衫飘拂,神情安逸,文人画笔墨情意昂然,时代特征鲜明。2008年耿宝昌先生鉴赏此瓶时说 :“这个瓶子太棒了!画了一个酒坛,一个酒壶,一个酒杯,一个酒鬼。人间仙境,美好人生,大抵如此!”
2008年耿宝昌先生鉴赏此瓶
明正统、景泰到天顺三朝,因政局不稳,经济衰落,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所以,这一时期的官窑制品极为少见,据《明史》记载:“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江西饶州府,浙江处州府,见差内宫在彼烧造瓷器,诏书到日,除已烧完者照数起解,未完者悉数停止,差去官员即便回京。”故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本品出版
明末清初之际,景德镇窑业制作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瓷器的诸多纹饰蕴涵浓厚的文人气息,题材之特别,内容之丰富,均开一代未有之奇。中国传统社会步入晚明时期,随着市民阶层的壮大,许多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社会风尚均发生巨变,背离传统,追求新颖,自由地多元性发展成为当时人们尤其文人官宦群体的基本生活思想。当时作为高档瓷器的主要消费群体---文人、官宦,他们的审美观念深刻地影响了瓷器的造器与装饰图案,从而令瓷器成为反映社会变迁的直接载体。作为文房清玩之一的笔筒,于此时期突破传统材质的局限,以瓷为胎,开始大量烧制,并且纹饰题材刻意迎合社会风尚的需求。其中以人物类的题材最具特色,歌领个人爱情之戏曲故事、古典英雄、历代先贤典故等,都各以其故事型画面的样貌,登上瓷器舞台,体现出高超的制瓷水平与鲜明的文人意趣。对此,晚清寂园叟于《匋雅·卷上》有评:“明瓷青花人物,以笔筒花觚为甚诙诡。”
此对甜白釉暗花凤纹大碗即为明代早期白釉中的经典之作。此对碗撇口深腹,线条流畅,口边温润细腻,弧腹微垂,圈足,修胎工整。比例协调,造型端雅,釉质洁白无瑕,温润似玉,肥如堆脂。胎体轻重适度,造型秀美优雅,清秀、圆润、灵巧。以“鸾凤和鸣图”装饰,凤凰展翅飞舞,身姿优美轻盈,极富动感。更显温柔甜净,尽得白釉瓷质之精妙。对于永乐白釉器,均有一特点,即是迎光透视,胎釉呈现肉红或粉红色;而清代仿品在迎光透视下,则显青色透亮。这是明、清两代胎料、釉质不同所致。常见的康熙仿品类大碗较多,他们流散在国外博物馆之中,多年来仍被误认为永乐白釉器,未能得到纠正。
永乐时期的白瓷,洁白素净,称为“甜白”,极负盛名,此名称之来源尚待考证,或是因为古人观此心生甜美之感,因而以此观感称之。甜白釉为明永乐朝景德镇窑所创制,《明太宗实录》永乐四年十月丁未条记:“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钞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由此可见,永乐皇帝对白瓷情有独钟。
拍品直口,直腹内敛,折腰,圈足,盘心绘斗彩如意头贯套纹,外壁口沿弦纹之下,绘以青花、矾红、绿彩绘七朵灵芝,纹饰简洁,清新爽目,丽质天成,颇得成化神韵。底施白釉,双圈内落青花「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此式斗彩灵芝折腰盘系由成化官窑器演化而成,逐为帝王御赏之极简清雅之器。此碟胎体极薄,几至脱胎,青花发色浅淡,屡中透紫,恬静淡雅。其成化原型,可参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例,录于《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3年,页179,图187。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例,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21,图19。
此尊造型仿自古青铜器,撇口束颈,丰肩,上饰双兽首衔环,鼓腹渐收至底,高圈足外撇,造型庄重典雅。器身通体以青花为饰,其中口沿描绘海水江崖纹,颈部装饰变体蕉叶纹,肩部至圈足凸起弦纹七道,将腹部分为四条纹饰带,分别描绘缠枝莲、缠枝花卉、海水江崖及莲瓣纹。整器纹饰层次清晰,绘画细致入微,青花发色艳丽有加,并以笔触点染之法追求永宣青花铁锈斑效果,极具功力。
世宗一朝,瓷作精益求精,质优量寡,品味精雅,冠绝千秋,其中墨地五彩为御窑殊罕之品种,唯雍正朝略有烧造,其装饰新奇别致,色彩搭配别具匠心,花卉配合卷叶,以及墨地五彩的色彩搭配,具有浓厚的西洋气息,尤其卷草花叶之形态与巴洛克风格十分相近,与清宫传统彩瓷装饰风格大相径庭,应为雍正时期西洋之风渐行的反映,历为藏家所重。
本品成对,呈仰钟式,撇口,深弧腹,圈足。圈足露胎,可见胎质细糯坚致,洁白如玉。全器施白釉为地,内壁光素,外壁以斗彩绘云龙纹,祥云密布,缭绕如烟,有赶珠行龙穿行其间,瞠目张吻,须发飘逸,躯干遒劲有力,五爪锋利如轮,龙鳞排布细密有序,周身火焰灼灼,风驰电掣,凛凛威仪,令人敬畏。斗彩纹饰以青花勾勒,内填红、黄、绿、赭、等各种色彩,青花发色明艳,所填彩料设色饱满,妍丽缤纷,形成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其绘制细腻精致,敷彩准确,施彩饱满,鲜亮明艳,展示了康熙时期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盘呈腰圆形,浅腹直壁,平底四足,口沿、盘内开光边框、底缘及足边均施金彩,彰显华贵之气。盘心开光留白地,其余内外壁皆以松石绿釉为地,上绘缠枝西番莲纹,粉彩施色柔丽,浓淡有致。开光内绘双色花卉纹,以淡黄及红彩设鱼,或含苞欲放,或灼灼盛开,两株花枝相互缠绕,在浓淡不一的花叶衬托下,显得格外明艳动人。与内外壁相似,此盘底部亦满施松石绿釉,中央留白以红彩书双方框「浩然堂制」四字双行楷书款。此堂名款瓷器在雍正、乾隆及道光朝景德镇御窑均有烧制,表明本品应为宫廷制瓷,然带有此款的传世器皿多为单色及青花文房小件,如此粉彩品种堪称罕见,值得珍藏。
盖罐整体造型为清代御窑瓷器流行的壮罐式样,通体以宫粉为地,洋彩为绘,整体色地装饰密不透风,富贵华丽,属于清代御窑瓷器中最为经典的洋彩风。洋彩瓷器的成熟与流行,使得西洋技法与西洋题材在清宫瓷器上得到完美结合,品格不凡,铸就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段洋溢西洋气息的绮丽篇章,其创立者正是此时的御窑厂督陶官唐英。唐英在乾隆八年奉谕编撰完成的《陶冶图册》第十七编「圆琢洋采」中曾明确指出洋彩的两个重要特点:使用西方绘画技法,颜料与瓷胎画珐琅相同。
此类形制清宫旧称“事事如意盖罐”,取柿钮之谐音为名,双柿钮实为此器的点睛之笔。检索道光三十年间御瓷名目档案,生产事事如意盖罐仅有四次,均属督陶官贡瓷,分别为道光三年端阳贡之“粉定暗花事事如意盖罐成对”、道光九年万寿贡之“事事如意掐丝珐琅盖罐成对”、道光十二年端阳贡之“宋釉描金事事如意盖罐成对”以及道光十三年端阳贡之“事事如意盖罐成对”(本品)。道光三十年间御窑事事如意盖罐解京贡御仅有四对之数,目前已知故宫博物院两种各一件,本品为已知可流通的唯一一件带原盖的制品。道光御窑事事如意盖罐的面貌因这几件传世实物而得到揭示,流存至今的每件制品都显得尤为珍贵。
珐华器,亦称珐花器或法花器,创烧于元,盛行于明,清代逐渐衰退,其中以明代所造珐华器最为精绝。史料记载景德镇于明永乐始烧瓷胎珐花器,明代珐华镂雕器工艺繁复,产生甚少,传世者甚为罕见,如此件明成化御制珐华镂雕庭院婴戏图罐实乃凤毛麟角。
婴戏图亦称百子图,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多孙、子孙昌盛、万代延续,为明代时期宫廷艺术品的重要题材。
查阅世界公私收藏,五岛美术馆藏有一例明珐华透雕人物纹壶,出版于《瓷华明彩:イセコレクションの名陶》,五岛美术馆,东京,2015年,编号10;《佳士得图说中国陶瓷史》书中亦记录一件明代珐华镂雕人物纹罐,1984年出版,页176,编号6;又见二例明代珐华罐,为美国芝加哥博物院藏明珐华彩群仙贺寿图罐与日本松冈美术馆藏明珐华镂空仙人图盖罐;纽约佳士得于2016年9月15日售出一例明珐华透雕山水人物图盖,Lot 0824,可资参考。
乾隆官窑粉彩瓷作大致可分为白地粉彩、色地粉彩和青花粉彩三类,在瓶类陈设瓷中以色地粉彩最为常见,白地粉彩次之,青花粉彩数量最少,而纵观整个清代御窑烧造史,青花粉彩器的烧造也为数不多,仅在乾隆晚期和嘉庆早期有略多的作品传世,之前及之后均十分罕见,因此青花粉彩技法既是本品在工艺运用上的成功之处,也是其稀缺性一个重要表现。另外,青花粉彩技法在工艺传承角度也有着重要意义,本品所采用的青花粉彩工艺是以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共同组成纹饰图案的装饰技法,与明代青花五彩可谓一脉相承,这可以说是嘉万五彩在乾隆朝的复兴和发展,在陶瓷发展史上亦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由此可知本品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均极高,实为不可多得之佳器。
—END—
声明:本着传播收藏文化为宗旨,文源网络,同行转载请注明藏友网编辑整理,藏友网的传播需要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