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创伤愈合是一个涉及多种细胞类型、生长因子和细胞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的复杂生物过程。线性皮肤伤口,尤其是由于外伤、手术或烧伤引起的创面,若未能及时有效处理,可能会导致慢性伤口、瘢痕组织形成,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目前,临床上治疗线性皮肤伤口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干预等。然而,它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药物生物利用度低、疗效有限、治疗周期长、易形成瘢痕等。
随着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快速发展,微针(MNs)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方式,因其无痛、非侵入式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MNs能够穿透皮肤角质层屏障,实现药物在病变区域的高效渗透,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减轻相关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三七皂苷R1(NG-R1)作为中药三七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和促进血管生成等多重药理作用。在皮肤创伤愈合领域,NG-R1已被证实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和生长因子的表达,显示出促进伤口愈合的能力。此外,近红外光(NIR)因其出色的组织穿透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NIR能够促进细胞代谢,抑制细菌感染,并调节炎症反应,从而加速创面愈合。然而,单独使用NG-R1进行外敷治疗时,由于大部分药物无法深入皮肤,导致药物生物利用度较低,从而影响疗效。此外,传统的NIR治疗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光线难以穿透皮肤组织,导致光能损失,且使用外部光源需要长时间保持在同一位置,这极大地限制了患者的活动空间。将MNs作为递送载体,将NG-R1的药理作用与NIR的生物调节作用相结合,可能会产生协同增效的治疗效果。目前,尚未有关于NG-R1-MN与NIR联合治疗线性皮肤伤口的研究报道。因此,研究这一联合治疗策略不仅有望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可能克服传统治疗方式的局限性,值得进一步探索。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张笑宁为本文第一作者,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庄俭副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X. Zhang, J. Zhu, X. Kang, X. Hu, Q. Gao, M. Li, J. Sun, J. Zhuang, Wireless power supply near-infrared light drug-loaded microneedle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of linear skin wound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4).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4.157110
【作者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张笑宁(第一作者)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研究生。
研究方向:智能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
庄俭(通讯作者)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塑料机械及塑料工程研究所副教授。
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微纳制造、聚合物药物递送微针迭代设计、制备及其应用、高分子材料成型装备及其数字孪生。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等20余项项目。发表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学术论文50余篇。
相关进展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大学郑斌团队 Nat. Commun.:产氢生物活微针促进深层透皮给药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