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人熟悉的味道,回来了!

时事   2025-01-03 21:14   湖南  

每到冬天,衡阳人的菜篮子里必少不了调羹白。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种纯正的衡阳本地特色的青菜,我们差点就吃不到了。

▲调羹白炒油渣。

一个“年轻”的蔬菜品种


衡阳调羹白是本地原生蔬菜品种

出现的历史大约百年

市蔬菜研究所选育的衡阳调羹白

是在1996年前后才在全市推广

▲试验基地里的调羹白长势喜人。

衡阳调羹白,属十字花科
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每年9月播种、12月成熟
选育的品种不仅具备白菜产量高的优点

而且具有营养丰富、口感软糯等特点

儿时的调羹白为什么变味了?


多年来
衡阳调羹白名声在外
每天有成吨的新鲜调羹白
从衡阳运往大湾区
极大丰富了当地人的“菜篮子”

然而
很多人明显地感觉到
衡阳调羹白似乎不是原来的那个味道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

▲何振华在查看调羹白长势。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在自然界中,同样适用。历史上,衡阳调羹白通过自然选择诞生,如今也因为另一种自然选择——天然杂交,导致品质退化

“叶柄变薄、变窄,口感变硬,植株变矮。”市蔬菜研究所特色蔬菜育种室主任何振华说,如今很多在市面上销售的调羹白,不论是外形,还是口感,都发生了变化。
这种退化现象,与十字花科异花授粉的繁殖方式密切有关。每逢春天,当其他十字花蔬菜,与调羹白种在相邻的土地上,风吹着花粉四处飘散,调羹白就会不受控制地发生天然杂交。
衡阳调羹白杂交了“坏基因”后,它的下一代就会跟着一起“变坏”。“突出地表现为叶柄变薄、变窄,纤维质增多,个头变矮。所以,味道自然没有以前那么好。”何振华说,导致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农民留种不当和部分制种企业生产不规范有关。
种子是农业之母,也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对蔬菜种植业来说,种子退化意味着问题很严重,于是,一场拯救衡阳调羹白的行动启动了。

全力攻克“物种危机”


近年来,市蔬菜研究所抢救性收集调羹白种质资源,进行提纯复壮,选育出的品种早中熟,株高35—46厘米,叶柄肥厚,单株重2公斤以上,且质脆嫩、纤维少。同时,通过开展调羹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可减少农药用量50%以上,极大提升菜品品质。

何振华和同事们在全市开展了多点区域种植试验,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全市调羹白的产量与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目前,全市范围内衡阳调羹白的总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不仅如此,提纯复壮后的调羹白口感更好了,市场需求大、种植效益高,除了供衡阳本地市场外,还远销长沙、广州、深圳等地。

拯救衡阳调羹白的行动还在持续:下一步将向农业农村部申请植物新品种权,而提纯复壮伏地尖辣椒等本土蔬菜的计划也在抓紧推进,更多儿时记忆中的“衡阳味道”有望重新回到我们餐桌上来。

来源丨掌上衡阳客户端(全媒体记者谢小青)

编辑丨梁丽君

责编丨雷   昕

审核丨张文凯


衡阳日报
讲好衡阳故事,传播衡阳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