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蒋介石在干什么?

文化   2024-10-02 09:43   吉林  

1949年10月1日,蒋介石在干什么?





作者 | 梳子姐


任何历史大事件,都有广为人知的A面,也有幽暗沉寂的B面,两厢对比更能品味其中的沧桑造化。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落花流水春去也,换了人间。

与北京城欢庆沸腾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广州的死寂压抑。

广州东山梅花村32号陈济棠公馆,此时的蒋介石正遭遇最痛苦、最失落的一天。

收音机里播报着新中国成立进程,听得蒋介石心烦意乱,电话铃声骤起,空军司令周至柔再次请示,轰炸机部队是否执行任务?

蒋介石始终无法定下决心,每次回答都是再想想。

周至柔着急了:校长,没时间了,不然轰炸部队将无法按时飞到北平!

“任务取消!”

“校长,部队已经准备完毕,哪怕是自杀式进攻也保证完成任务!”

蒋介石再次明确,取消作战计划。

准备多日的轰炸计划,最后一刻放弃。

这是蒋介石所有决定中最正确的一回,既让北京松了一口气,也给自己卸下一块包袱。

穷途末路无非一耻,若把北京炸烂,这是千古难赎之罪。

此时的蒋介石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躁与好奇,认真地听着广播中传来的消息,就像端着一杯倒不掉咽不下的苦酒。

李济深、蔡廷锴、陈明仁、宋庆龄、张治中、邵力子、程潜、傅作义、邓宝珊、董其武……

这一串长长的名单,有国民党元老,有国民政府高级官员,还有国军高级将领,如今悉数参加新中国成立庆典。

“娘希匹,一群混蛋,我待你们不薄,你们就是这样对我的?”

老蒋气得破口大骂,然而他真的待人不薄吗?

半个月前,代总统李宗仁指着蒋介石的鼻子愤恨痛斥,历数其种种过错:


您主政二十年,贪赃枉法之风甚于北洋政府时代。舆论曾讥评我们为:“军事北伐,政治南伐”。

其实,这种评语尚是恕辞,因为北洋官僚政客对舆论抨击尚有所畏忌,而我国民政府则以革命旗帜为护符,凡讥评时政的,即诬为“反动分子”,以致人人钳口,不敢因片言惹祸。

您对此情形竟亦熟视无睹,明知故纵!


李宗仁举例,美国特使魏德迈在国府饯行席上公开痛诋中国官员贪污无能,与会众人中有的被羞辱得当场落泪。

国家治理成这个样子,有识有志之士,岂能不垂泪沮丧。

这个民国,已是蒋家王朝,无药可救。

一切都结束了,骂完老蒋,李宗仁黯然去职。

当北京的庆祝活动达到高潮,蒋介石的心情亦是降到冰点,他把电话打到美国,那边传来宋美龄的声音。

1948年11月28日,宋美龄飞到美国游说,企图重新找回抗日期间在美国国会精彩演讲的辉煌,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为内战鼓与呼的宋美龄受尽冷落,她发回国内的第一封电报只有9个字:
“没有人对我们感兴趣。”

对不争气的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就连美国人都嗤之以鼻。

电话中,宋美龄告诉丈夫,美国政府决定继续承认他的政权,不承认北京政权。

这让愁云密布的蒋介石得到一丝安慰,连声说:“好!好!好!”

整个1949年,老蒋受到的打击太多了,连算命求签都霉运连连。

大年初二,他到奉化老家溪口武山庙,亲自求了一签,上书:“大意失荆州,关公走麦城”。

再求一签,却是“困居长坂坡,失陷落凤城”,注文“早求退路”。

全是下下签,皆是不祥咒。

蒋介石丧气透顶,蒋经国更是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找人作了手脚以图老爷子开心,难道天意如此?

当天,蒋经国在日记中写道:“大好河山,几至无立锥之地!且溪口为祖宗卢墓所在,今一旦抛别,其沉痛之心情,更非笔墨所能形容千万一,谁为为之,孰令致之?”

他想不通,为什么短短三年时间,竟输掉800万军队,输掉106个师的美式装备,输掉整个民国?

同样是在过年,河北平山西柏坡又是另一番景象,毛泽东拿出汾酒,兴高采烈地招待苏联客人——米高扬。

第二天,大年初三,北平和平解放,长江以北再无战事,国共之争已无悬念。

1935年春节,蒋介石踌躇满志,宣布生擒朱德、毛泽东奖十万元,献首级奖八万元……

1948年12月25日,中共发布第一批43名国民党战犯名单,蒋介石名列第一。

短短14年,荣辱易位,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共产党进京赶考,国民党败退检讨。

退守台湾后,国共双方并没有完全中断联络。

1956年10月3日,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接见了蒋介石派来的联络人曹聚仁,对国共第三次合作提出许多建设性打算。

1965年7月,毛泽东亲笔写了一首《临江仙》,经曹聚仁转给蒋氏父子,其中两句“明月依然在,何时彩云归”,表达了希望蒋回大陆安度晚年的诚意。

蒋介石投桃报李,拟出六个条件由曹向毛泽东转达:


一是蒋介石偕同旧部回到大陆,可以定居在浙江以外的任何省区,仍任国民党总裁。北京建议拨出江西庐山为蒋介石居住与办公的汤沐地(封地)。

二是蒋经国任台湾省省长。台湾除交出外交与军事外,北京只坚持农业方面“耕者有其田”,其他“内政”完全由台湾省政府全权处理。

三是台湾不得接受任何军事与经济援助,财政上有困难,由北京照美国支援数额照拨补助。

四是台湾海、空军并入北京控制。陆军缩编为四个师,其中一个师驻在厦门、金门地区,三个师驻在台湾。

五是厦门与金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作为北京与台北间的缓冲与联络地区。该市市长由驻军师长兼任。此一师长由台北征求北京同意后任命,其资格应为陆军中将,政治上为北京所接受。

六是台湾现任文武百官的官阶、待遇照旧不变。人民生活保证只可提高,不可降低。


这是最早解决两岸问题的政治构想,看完让人不禁怅惘万千,悲从中来。

不久大陆发生“文化大革命”,余姚中学一群激进的年轻人毁掉了蒋介石的祖坟,促成统一的所有努力化为泡影。

1975年春节后,台湾方面通过秘密渠道表示:可以请毛泽东来台湾访问。

此时,毛泽东身体已经老迈,周恩来也重病在身,他们再难扛起这副担子,毛泽东找来邓小平向其嘱咐:你可以代表我去台湾,两岸可以此为契机,尽快实现“三通”。

风烛暮年,时人不待。海峡两岸大门即将开启之际,1975年清明节,88岁的蒋介石病逝。

他留下遗言:棺材不落土,要等到将来有一天葬到大陆去。

蒋介石去世那天,毛泽东只吃了一点点东西,沉默庄严地把张元干的送别词《贺新郎》反复播放了一天。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几天后,毛泽东仍然不能释怀,让人把“举大白,听金缕”两句,改为“君且去,不须顾”,重新配上演唱录音……

君且去,不须顾!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毛公蒋公皆逝,他们的宏愿终未能遂,中华民族最痛的伤痕仍难抚平。

现在有人时不时提及“盛世”之论,何谓盛世?

民富国强,家国一统。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统一未靖,耻言盛世。

《诗经》《左传》皆有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中讲道:


“每一个中国人,不论是生活在台湾的还是生活在大陆上的,都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繁荣负有不容推诿的责任。

统一祖国这样一个关系全民族前途的重大任务,摆在我们大家的面前,谁也不能回避,谁也不应回避。

如果我们还不尽快结束这种分裂局面,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我们何以告慰于列祖列宗?何以自解于子孙后代?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属黄帝子孙,谁愿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


国庆到来之际,每个人都无比盼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

国家统一是根本命题,我们中华民族应该有足够的智慧拿出足以告慰列祖列宗、有利子孙后代的解决方案。

70多年了,不能再拖下去了。

明月依然在,何时彩云归?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

 - 
  笔不阿贵,文不奉承



自在飞花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