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分句长联句脚平仄规律的一种解读

文化   2024-10-08 10:37   吉林  





多分句长联句脚平仄规律的一种解读


吴  朝

(黄州书画诗联协会,湖北 黄冈,438000)


摘要:在当下的对联圈子里,多分句长联已经越来越受创作者的青睐。而如何合理的安排句脚平仄,是我们在面对多分句长联的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本文在“马蹄韵”“朱氏规则”“李氏规则”的基础上引入“大分句”与“小分句”的概念,尝试对多分句长联句脚平仄规律进行一种新的解读,以求为初学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脚平仄规律;大分句;小分句


当一副对联有多个分句时,句脚平仄应该如何安排?当代余德泉先生曾提出“马蹄韵”的说法[1];清代吴恭亨在《对联话》里提到过“朱氏规则”[2];明代李开先也曾提出过“李氏规则”(待考)……本文尝试从此三种规则入手,对多分句长联句脚平仄规律提出一种新的解读。

“马蹄韵”(马蹄格)出处见于余德泉先生的《马蹄韵——对联的声律系统》。其认为多分句长联句脚平仄应按照如下安排:“……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以上联为句脚例,即:

一句:仄

两句:平仄

三句:平平仄

四句:仄平平仄

……

“朱氏规则”(龙行格)出处见于《对联话•卷七》文字记载:忆予垂龆时,请业于朱恂叔先生,研究作联法。问句法多少有定乎?曰:“无定。昌黎言之,高下长短皆宜,即为联界示色身也。”又问:“数句层累而下,亦如作诗之平仄相间否?”曰:“非也。一联即长至十句,出幅前九句落脚皆平声,后一句落脚仄声,对幅反是,此其别也。”今论汪著,爰追系之。世界之大,作者牛毛,非敢徇一先生之说,以辽豕自矜异,然而大端则无以逾是。简单来说就是多分句长联句脚平仄应按照如下安排:“……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以上联为句脚例,即:

一句:仄

两句:平仄

三句:平平仄

四句:平平平仄

……

“李氏规则”(鹤步格)具体出处笔者暂未找到,网上流传其认为多分句长联句脚平仄应按照如下安排:“……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以上联为句脚例,即:

一句:仄

两句:平仄

三句:仄平仄

四句:平仄平仄

……


一、三分句联句脚平仄规律的探析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这三种规则只有针对三分句及以上的联时才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在三分句中具体体现为第一个分句句脚上,下面进行举例分析。

第一组

胜地据淮,看云影当,与水平分秋一

扁舟过桥,闻箫声何,有人吹到月三


举动即愆,常恐已过不,获戾于朝廷百

官民多壅,安得下情上,推恩如父子一


片土寄忠,听槛前万马江,滚滚惊疑征鼓

孤城销战,指窗外二龙山,苍苍飞入酒杯


第二组

侯不得,王不得,自是神仙人

隐不违,贞不绝,合称有道先


亲不负,疏不负,爱国忠君真气

骚可为,策可为,补天浴日大文


三尺,七尺,大丈夫惟此区区酬知

一庭,半庭,好境界要当细细读吾


第三组

儿女尽能,一点热,三分血

家庭常事,察乎天,通乎神


天地苍,前不见古,后不见来

心胸开,块以视衡,杯以视洞


且开拓心,看汉水波,岘山风

若评论人,有武侯经,工部文


通过以上三组对联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第一组和第三组对联符合“马蹄韵”及“朱氏规则”,第二组对联符合“李氏规则”。且第一组对联是557句式极其变体,第二组和第三组对联分别在一二分句和二三分句处使用“自对”。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在进一步探析三分句联的句脚平仄规律之前,不妨先回顾一下“句”的概念。从《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句读”的学问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元代学者周伯琦曰:“语绝为句。”,也就是说,一句话说完才能称之为一“句”基于这种解释,那么前文提到的“自对”明显就是一个“句”。那么,第二组对联中第一个分句和第二个分句形成“自对”,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将它整体看成是一个大分句,这个大分句与第三个分句共同形成一个二分句的对联。同理可得,第三组对联中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共同形成一个大分句,这个大分句再与第一个分句共同形成一个二分句的对联。这种现象我们姑且将其称之为“大分句”与“小分句”。


二、四分句及以上的长联句脚平仄规律的探析


由于“大分句”现象的存在,想要探析三分句联的句脚平仄规律,我们便要将三分句的联拓展到四分句及以上的长联,下面进行举例分析。

第四组

臣而,武而,/庙祀普,/下通民

澧在,溇在,/江流遗,/远汇荆


天开图,美尽东,/落日咽孤,/战血腥余千载

鲁酒不,高丘反,/歌风思猛,/江流倒卷万山


遗迹此,/想当年掩抑七,/定弹个吾道南,大江东

知音何,/到今日苍茫四,/只剩得汉阳流,黄鹄高


第五组

轩辕,伯夷,吉甫墓,/观圣贤风教所,/请稽经

碣石,日华,首善书,/数幽冀人才之,/直到皇


北起荆,南包衡,中更九江合,/形胜称,/楚尾吴头一都

内修吏,外肄戎,旁兼四裔交,/师资不,/林前胡后两文


莫寻,莫负,莫听教,/到此地费心费力费,/就胜,终累

要酌,要揆,要度时,/做这官不清不勤不,/易造,难欺


第六组

高登百尺,倏尔,倏尔,/四顾岸,/此何关天行人

俯视万家,亦有,亦有,/诸君观,/莫空话尊酒斜


儿女不知,南朝金,北地胭,/何事干,/寂寞一池吹水

将相本无,旧庙鸡,新祠虎,/其人不,/淋漓大笔写图


倚马文,换鹅书,少游曾预英,/更看耄齿谈,/卫玠神清犹曩

镜鸾影,庭凤雏,怛化应无遗,/只惜灵区堕,/匡山头白负归


第七组

古文仰作,/论周孔神,也当瞻拜门,于此同来问

大笔惊雄,/除梵卢伯,可以别开径,其他未敢抗


何人得,夺锦联,/排空撑鳌柱两,屹立砥中,双涧波涵双塔

有客看,凌霄卓,/佳气蔼虹岚五,狂吟疑入,万峰云护万株


数间广,随时局变,/自萃古楼就,仅留得一片紫,往迹曷堪遭劫

几度论,与诸君小,/仿梅花亭故,适飞下千年老,回翔犹误听羲


通过观察以上四组对联,我们发现每副对联的“大分句”句脚平仄规律符合“朱氏规则”或三分句以内的“马蹄韵”规则。而进一步分析,则会得出以下结论:

(1)在“大分句”的“小分句”中,如果使用“自对”,如第四组对联,则此部分的“小分句”间句脚平仄相反;

(2)在“大分句”的“小分句”中,如果使用“排比”,如第五组对联,则此部分的“小分句”间句脚平仄符合“李氏规则”;

(3)在“大分句”的“小分句”中,如果某个“大分句”中,部分“小分句”形成“自对”,如第六组对联,则此部分的“小分句”间句脚平仄也符合“李氏规则”;

(4)在某个长联中,如果部分“小分句”句意连贯紧密,则也宜将其看作为一个“大分句”,如第七组对联,而此部分的“小分句”间句脚平仄符合“朱氏规则”或三分句以内的“马蹄韵”规则;

(5)在“大分句”中,如果只有两个“小分句”,如第四组对联后两副一二分句,则此部分的“小分句”间句脚平仄相反。


三、多分句长联句脚平仄规律的探析


通过以上结论,我们不妨再回到多分句长联中验证一下句脚平仄的规律。

葆强固之精,抚边省数年而,厉忠清之节,作达官半世而,/天道杳难,/木坏山,苍茫何

忆追随于京,如一家父子之,洎隔睽于关,有千里音书之,/师恩无以,/人亡琴,梦想为

此联按句意划分可看作三个“大分句”,在第一个“大分句”中,一二“小分句”与三四“小分句”形成“自对”,其句脚平仄规律符合结论(1);在第三个“大分句”中只有两个“小分句”,其句脚平仄规律符合结论(5)。

一楼何,/杜少陵五言绝,范希文两字关,滕子京百废俱,吕纯阳三过必,诗?儒?吏?仙?/前不见古,使我沧然涕

诸君试,/洞庭湖南极潇,扬子江北通巫,巴陵山西来爽,岳州城东道岩,潴,流,峙,镇,/此中有真,问谁领会得

此联按句意划分可看作三个“大分句”,在第二个“大分句”中,第二“小分句”与第三“小分句”形成“自对”,第四“小分句”与第五“小分句”形成“自对”;且二三“小分句”与四五“小分句”整体又形成“自对”,其句脚平仄规律符合结论(1)。在第三个“大分句”中只有两个“小分句”,其句脚平仄规律符合结论(5)。

昔晚唐建安余氏肇启书,世界阅千余岁,/其后三峰万,同时梅溪秀,/文采风,我思古,聊从公等纂坊肆雅,缥缃掌

自北宋布衣毕生始为活,变迁可一二数,/近稽兰雪桂,上溯石经漆,/棣通演,以有今,何况此间称水陆形,东南管

此联按句意划分可看作三个“大分句”,在第一个“大分句”中,只有两个“小分句”,其句脚平仄规律符合结论(5);在第二个“大分句”中,第三“小分句”与第四“小分句”形成“自对”,其句脚平仄规律符合结论(1);在第二个“大分句”中,第五六七八“小分句”句意连贯紧密,其句脚平仄规律符合结论(4)中的“朱氏规则”。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初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多分句长联中,按照语意节点,大体可分为“起—承—收”三个“大分句”,这三个“大分句”句脚平仄在上下联中宜为“平平仄,仄仄平”这样安排。而“小分句”之间的句脚平仄规律很难统一出一个绝对的标准,上述五个结论也仅仅只是作为多分句长联创作时的一种参考。在满足“大分句”最后一字的平仄基础上,最后两个“小分句”句脚尽量平仄相反。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句式、节奏、情感和语意等因素综合考虑,那么,无论多少个分句的对联,都可以既规律又灵活地安排句脚平仄了。

最后,想要声明一点:句脚平仄规律仅仅是对联创作过程中的一种技巧,而不是某种硬性规则。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应根据语意的表达、文字的情感和上下文之间的逻辑来安排句脚平仄,而不应该为了符合某个句脚平仄规律而放弃表达。因为还有许多长联甚至不符合“起—承—收”三段式的句脚平仄规律,但依旧不妨碍它们很耀眼。如:

上下五千,就历代名臣商位,则与周召虎汉班超唐郭子,不判低;纵横十万,萃五洲贤相角短,则与英沙侯日伊藤德俾士,遥相伯。/泽在生,功在社,尚亦有利,/一个臣纬武经,累译重洋深爱

锡崇封则推恩大,列爵雄,与果勇杨侯毅勇曾侯恪靖左,并叨异;褒美谥则尽瘁鞠,流芳百,与花县骆公益阳胡公侯官林,永订同。/其生也,其死也,如之何可?/亿兆姓怀思感,建祠立庙荐馨

此联前八个“小分句”以4/4划分,形成“自对”,且上下联句式节奏不同,在第二个“大分句”中上下联三个“小分句”句脚平仄甚至没有相反,三个“大分句”也不符合前文所提到的规律。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在对联的创作过程中,切不可拘泥于某种规则。应根据句式、节奏、情感和语意等因素,灵活地安排句脚平仄。



[1] 余德泉. 马蹄韵--对联的声律系统[J].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3):287-291.

[2] 吴恭亨. 对联话[M]. 长沙:岳麓书社,1984.

[3] 刘德辉. 文言多句联句尾字的平仄--兼评余德泉先生的"马蹄韵"[J]. 船山学刊,2002(2):104-109,136.






An Explanation of the Pattern of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in Long Chinese Couplets with Multi-clause


Wu Zhao

(Huangzhou Calligraphy, Painting and Poetry Association, Huanggang, Hubei, 438000)


Abstract:The long couplets with multi-clause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hinese couplet community in modern times.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is an inevitable part of composing Chinese Couplets.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concepts of "long clause" and "short clause" based on "Hoof-shaped rhyme", "Zhu's rule" and "Li's rule". Providing a new explanation of the regular pattern of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in long Chinese Couples with multi-clause. Creating a new train of thought for the abecedarian.

Keywords:The regular pattern of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Long clause ;Short clause


















自在飞花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