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吹雪散琼英,疑是云孙巧剪成。平地铺来偏洁白,漫天飞处总轻明。
银河倾泻呈祥瑞,玉烛调和兆太平。来岁改元新治化,万邦无事乐春耕。
——唐·王翰《大雪偶成》
大雪,天大寒才有落地盈尺不可止的好雪。
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节气的大雪与天气预报中的大雪意义不同。因为“雪”是水汽遇冷的产物,代表寒冷与降水。“大雪”名称是个比喻,反映的是这个节气期间气候变化,寒流活跃气温下降、降水增多。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画面。
大雪物候
大雪,十一月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尔雅》称农历十一月为辜月,“辜”通固,静才能固,固也为积蓄报春的能力。《礼记》称此月为“畅月”,更好解释:畅是舒畅,充实,还是指阳气在下,使万物充实。
大雪
至此而雪盛矣
大雪三候:鹖鴠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有记载说鹖鴠就是寒号鸟。天气寒冷后,平时爱“哆罗罗”叫的寒号鸟也不叫了。
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节气民俗
大雪习俗之腌肉
“未曾过年,先肥屋檐。”
大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一年一度最隆重的传统新年就要到了。在腊月的日子里,很多家庭都会开始腌制腊肉、腊肠、猪肉、牛肉等传统食品,以备冬季食用。
民间老话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即是如此。
大雪习俗之喝红薯粥
“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
碌碡是一种农具,民间称石磙,这里的意思是农具不再用于耕作,而是将这种农具顶住门,谁找也不出门,好好地待在家里喝红薯粥。
红薯是秋收冬藏的食物,且营养价值高,有润燥养颜等作用,所以红薯粥自然成为了天寒地冻的时节里暖胃、养胃的首选。
大雪习俗之进补
“冬天进补,开春打虎。”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文学表达
李贺的十一月乐词写道:“宫城团围凛严光,白天碎碎坠琼芳。”
凛是凛冽,天地凛冽,严霜夜结,悲风昼起,气严光寒。此时白日无暖,满天苍冻,碎碎在宁静中坠落的“琼芳”是飞雪。“严花寂历飘琼片,庭桧萧疏漏玉蟾”,雪后冰镜悬于万木萧疏之上,静得多美。
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中写道——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般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或者叫茨菇咸菜汤,都可以。
……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雪来时,宜驻足静思。
不妨试着与自己独处片刻,听首音律清扬的曲子,挑一本想读很久的书,任窗外雨雪霏霏,薄暮冥冥,心中却充溢着难得的从容与安定。
注:插图来自无版权图片网站Unsplash
供稿:奉贤区图书馆文献信息部
审核:浦飒 方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