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开分5.5分!
接近60万人看过的《哪吒》票房40亿,接近40万人看过的《射雕》票房还不到6亿?
确实有点让人意难平。
也说明春节档电影确实够玄学。
其他电影的口碑,好就是好,只有《射雕》的评论两极化,莫衷一是。
看电影的观众分为徐克电影迷,金庸迷,武侠迷,和路人。由于几十年来,两岸三地拍过十多个版本的电视剧,因此《射雕》的故事应该没有小白观众。
这就让《射雕》很难拍。
因为你看到江南七怪惨死,就知道谁是凶手,看到“铁枪庙”几个字,就晓得接下来黄蓉要抽丝剥茧分析欧阳锋杀七怪、杨康杀欧阳克的勾当,你看见蒙古将军初见郭靖竟然不认识,就觉得怎么可能不晓得金刀驸马呢?
但熟悉徐克的也都知道,《七剑》改编自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但电影和原著几乎没啥关系,所以进场五分钟的观众就会发现,《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并不像他们印象中的《射雕》。
这是徐克的《射雕》。
徐克向来以我为主,他的《射雕》故事就完全按他的路数铺陈,金庸原著只是素材,他只取一瓢饮。所以东方不败会是女人,令狐冲对小师妹也没啥感觉。
拍《东方不败》时,金庸怒称徐克不懂武侠。但很多观众喜欢徐克的作品,因为他能拍出另一个爽文故事来。
就像为啥王晶的《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会是经典,就因为他黑化了张无忌,拍出一个你没见过的明教教主。
所以这是徐克的《射雕》。
要不然你以为徐克不知道黄蓉“肌肤胜雪、娇美无匹”,机敏过人吗?
小说里郭靖是依附于黄蓉的,没有她,可能黄河四鬼那几个小瘪三就把他弄死了。他更学不到降龙十八掌,看不懂《武穆遗书》。但是到了徐克的电影里,黄蓉已完全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蓉儿。
长相有些棱角,美得不那么温软柔和,也不够古灵精怪。
从她被西毒抓到即可看出,小说里她何曾被吊起来折磨,何曾几次被抓着天灵盖,狼狈不堪,她本来身穿软猬甲,怎么可能被暗器所伤为华筝所救?
小说中黄蓉为让西毒说出杀人细节,用“《九阴真经》的几千字”,一直吊着欧阳锋的胃口,牵着西毒的鼻子走。
但那是小说里的《射雕》。
就像东方不败改成女人一样,这个黄蓉已不需要她成为女诸葛。
因而徐克开拍《射雕》的时候,影迷就对徐克无限期待。
武侠早已式微,《射雕》本就难拍。如果有一名导演能让影迷有所期待,那一定就是徐克。
徐克四十多年导演生涯早已证明了观众的期待物有所值。
对于《射雕》,徐克迷期待电影是这样的:有“东方不败”林青霞惊艳亮相般的人物登场,高手间有“劲到飞起”的对打,时不时有类似“人心就是江湖,你怎么退”一类的金句,结尾时郭靖面对铁木真能有《狮王争霸》结尾黄飞鸿念白那样振聋发聩喝退百万兵的升华。
甚至是看到西毒的匪帮里有灵智上人、彭连虎、沙通天之流,基本上是《智取威虎山》里座山雕的八大金刚里演员组成,也期待他们来点儿屎尿屁的幽默。
《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究竟有没有让徐克迷满意,不尽可知,但一部电影票房成功与否并不取决徐克迷、金庸迷,而是路人。
他们走进影院看《射雕》一是靠进了电影院后的缘分,二是事先在社交媒体上的口碑。
预售第一,上映后票房第四,说明分化的口碑多多少少是影响了路人去看《射雕》。
路人不满意,很多应该是受到徐克影迷的影响。
当然从排片率和票房贡献值来说,《射雕》并不比《哪吒》和《唐探》差太多,而且要超过《封神2》。
这说明《射雕》还是有路人缘,徐克的《射雕》并不是一无是处。
2024年夏天《金庸武侠世界》第一部分《铁血丹心》播出,此沙的郭靖距离肖战的郭靖最近,二人相比,肖战并不处于下风。
坚毅果敢,肖战版略胜一筹。以往的郭靖饰演者都要从笨、木讷演起,一步步到“侠之大者”。
但徐克版郭靖,属于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没办法,电影演绎的是小说后五六回的故事,彼时的郭靖确实已历经学艺、升级,从青铜上升到了黄金圣斗士。
而电影的主题是“侠之大者”,即已抛开了江湖儿女事,武侠只能是一种手段,家国、战争才是要重点表现的。
而以往徐克的《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等武侠片,重点则还在江湖上。
因而《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的画风就偏写实,黄蓉更偏向中年之后的黄女侠,成熟稳重兼能隐忍,而不是小妖女时期的蓉儿,因而很多路人对标“翁美玲”等灵动娇俏的形象而去看,庄达菲就让他们失望了。
但起码饰演的华筝的素人演员张文昕让所有人眼前一亮。人美心善又飒爽大气,可以说是史上最好的一版华筝。
其实金庸小说中写华筝,“在劲风茂草之中长身玉立,更显得英姿飒爽” ,也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琼瑶女主角那样柔弱、哭哭啼啼的样子。
但影响最大的83版《射雕》里,黄造时就塑造了一个哀婉凄楚的蒙古公主,因而之后几乎所有的翻拍就承袭了这种形象设计。
张文昕版确实演出了我们没见过的既有草原儿女的豪迈奔放,又不失女性柔美的华筝。
这是徐克的能耐。
对女性角色的打磨,就是徐克强过他人的能力。英姿飒爽的东方不败、妩媚的青蛇、风骚的金镶玉等等。
但对于路人来说,一个张文昕肯定是不够的。海报最顶上的成吉思汗并不出彩,扮相太过慈祥了,缺少不怒自威的气质。
而是一副老酋长模样,尽管脸上也有风霜,也写满了故事,但缺少刚毅机敏和狡黠。
况且名气远不如乃师袁和平的武指陈超,设计出的动作平庸至极,败了“武侠巨制”的路人缘。
更为人诟病的是前二十分钟电影基本在执行现在年轻人最喜欢的“五分钟看完百万字射雕故事”,这就让金庸小说迷们也很恼火。
再加上片中几处肉眼可见的瑕疵,譬如郭靖自我介绍“在下郭靖,乃北宋末年人士”,这其实是徐克在用上帝视角讲故事,但是观众不理解。
“进了雁门关就是大宋了”?,显然忘了金国占据淮河以北的历史事实啊。
小毛病被放大,加上某些不可抗拒的因素,票房差就成了很自然的事。
当然我们也在遗憾如果彩蛋里郭靖用《武穆遗书》攻打花剌子模的段落不删得那么干净,电影的流畅度和完成度会更高些。
因为既然主题是“侠之大者”,自然不能缺失这一段落,我们也能理解徐克在作取舍。
加上了“攻打花剌子模”片段,电影长度可能会让观众坐不住。毕竟不少是来看脸的,看儿女情长的。
徐克的《射雕》究竟能打几分?
这个话题有点像这两天不少网友在网暴小S和她妈以及光头,说她们不够重视大S。
骨肉亲情远没有一个隔着屏幕体贴的人重要?
一个网友的话很客观,“我也不喜欢大S,但没人希望她死。”何况她家人呢?
75岁的徐克,不可能像四十岁时意气风发、天马行空地鬼马,但依然还是那个会带给人惊喜的徐克。
因而那接近四十万看《射雕》的人,你们是没买票就进场了呢,还是脑补完140多分钟的?
最佩服那些看完整场电影,然后说“还有别再毁我的铁血丹心了,本来是童年回忆,现在听到就想吐。”
《铁血丹心》和《世间始终你好》都分不清。
资本背后的故事很复杂,汪海林一直揪着肖战骂也很令人费解。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我只能接受花了钱看完电影开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