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1月20日下午,在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大会上,市政协委员袁鳗凡代表共青团和青联界发言。她建议,将健全青少年心理疏导机制纳入全市“十五五”规划和新一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守护好青少年阶段这个人生的“拔节孕穗期”。
▲市政协委员袁鳗凡。记者 谢智强 摄
长期以来,我市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连续4年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重点民生实事。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在2024年开展“童心相伴”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惠及16万儿童的基础上,2025年将推动“为200万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
袁鳗凡表示,目前,我市青少年心理问题总体呈现出“两高两低”趋势,即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较高、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心理问题主动求助率较低。调研发现,青少年心理疏导工作主要存在心理知识普及不到位、心理测评预警不到位、心理疏导服务不到位、心理疏导人才培育不到位、心理疏导资源统筹不到位等问题。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袁鳗凡建议,可进一步完善工作统筹机制、改进健康教育机制、深化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干预服务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具体说来,如在深化监测预警机制中,可构建市、区县、学校三级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体系,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社会心态监测及重大社会心理问题分析;依托“141”基层智治体系,综合学校、医院、社会机构、热线平台等,全方位感知青少年心理状况,分类入库、跟踪疏导。
在健全干预服务机制中,加快培育心理咨询机构,加强12355、12356热线、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基层服务站点等线上线下阵地建设,打造泛在可及的心理疏导服务网络;健全家校社协同处置机制,共同防范青少年危机事件发生。
来源丨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丨李志峰 谢智强
声明丨“重庆教育”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