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
为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激励广大党员见贤思齐、对标先进,“青海党建”微信公众平台开设《榜样的力量》学习专栏,分期刊发我省50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展现榜样风采、弘扬榜样精神,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榜样为引领,扎实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立足岗位、争先创优,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把社区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
“一个人来到这世上,做你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了,就足够了。”这是采访结束时杨原说的一句心里话。
在贵德,提起河阴镇林荫社区的党支部书记杨原,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做了18年社区工作的杨原,不仅成了群众生活的“贴心人”,更是带出来一批又一批年轻的社区工作者,他们在杨原的带领下,坚守基层一线,直面纷繁复杂的矛盾问题,追寻解决群众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他们的故事里有爱有酸甜苦辣,更有一种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的执念和坚守。
我们把办公室搬到群众的家门口,缩短群众服务半径
初冬的清晨,刺骨的寒风吹得街道上的人瑟瑟发抖。河阴镇林荫社区的工作人员早就把今天要入户的东西准备好了。他们一部分人去了辖区群众的家中,一部分人将一些宣传册拿到了辖区廉租房的门口。今天是周末,群众大多数都在家中或者小区里。
“大家东西拿齐了吗?手脚都麻利一些,今天要帮廉租房里的老人打扫一遍卫生。”闻声便是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原,她正穿着红马甲走在风里叮嘱着工作人员。
笔者问杨书记这是要去下乡吗?杨原说:“今天我们要去开展移动办公桌进群众家中活动,上门去帮助群众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缩短群众服务半径。”她边说边加快了脚步。
林荫社区不大,许多都是孤寡老人、残疾家庭、低保户、单亲家庭。4年前,杨原担任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她开始尝试推行把办公室搬到群众的家门口,一有时间就到有需求的群众家中入户办公,时间一长,“移动办公桌”就在群众间广为流传。
在廉租房小区的门口,杨原将老年人防范诈骗、青年人就业信息、动态检测户信息表,一沓一沓地从手提包里拿出来,分发给来来往往的群众,还不忘叮嘱几句。又把针线、血糖仪、血压计,往旁边的空隙里塞了塞,她说等发完资料后要去孤寡老人家看一下。她的手提包取了又装,装了又取,最终还是装得满满的。
提上塞得鼓起来的包,杨原又到社区的平价超市买了一箱牛奶提在手上,这是要去看望独居老人。入户次数多了,群众就成了亲人,总是记着。有时候看不见熟悉的身影心里还会莫名地着急,生怕他们有个啥事情。
从林荫社区出来,走上两站,到辖区廉租房内,上楼就是马忠礼老人的家,老两口70多岁了,不能灵活使用智能手机。“大大,您看这个手机的摄像头,看完了让眨眼睛您就眨一下,这样一来,认证了以后,这个月的养老金就到账了。”马忠礼照做着。这样的事情杨原遇到过很多,群众也乐此不疲地找她。手机认证完后,杨原又拿出血压计帮夫妇俩测了血压,出来的时候还不忘把老年人防范诈骗的小册子拿出来,叮嘱他们防范诈骗。
“像老马大大这样年纪大了的老人不怎么会使用智能手机,而且儿女经常也不在身边,我们社区有很多,我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等他们上门,只有主动上门给他们服务,我心里才舒坦些。”杨原和我说起了入户的初衷。
在和杨原的交流中,笔者了解到许多社区的办公地点离居民生活的地方比较远,平时办事多有不便。为了给居民们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务,杨原开始试着推行了社区“移动办公桌”便民服务模式,将“跑社区”模式变成了“社区跑”,依托“移动办公桌”解决高龄、空巢老人行动不便的一些问题,这样既方便了居民群众,也拉近了与居民群众互动交流的距离,还能增加社区与居民之间的亲和力,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那天,风吹得很大,在风里笔者看着杨原微屈的背影渐行渐远。
小区门口的爱心超市,省下了我们一大笔生活花销
过年时节,县城里最热闹的地方除了年货街,当属于平价超市了。廉租房门口的平价超市里人来人往,有的提了一桶油,有的买了两斤菜,有的正在打电话订购,还有的拿了两包瓜子,结账处排的队一直排到了门外。原来,这是林荫社区创建的“爱心公益超市+蔬菜平价超市”,群众买东西比外面其他超市便宜。
“廉租房门口的超市实话好,生活用品价格低,工作人员经常给我送蔬菜,既方便又实惠。”河阴镇林荫社区60岁的残疾人周永春热泪盈眶地说。
走进这个不大的“爱心公益超市+蔬菜平价超市”货架上摆满了社区党员居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家用电器、衣物和一些其他的生活物品,这些商品都有独特的售卖方式:根据贫困人员贫困程度为其发放不同颜色的爱心卡,通过认领方式,将捐助的物品无偿发放给困难群众,为生活困难群众提供日常所需的生活物品。“一类:100积分以下,发给特困人员、低保户;二类:50积分以下,发给较困难人员、低保户;三类:30积分以下,发给一般困难人员、低保户。”“爱心公益超市+蔬菜平价超市”的分类细则上清晰地写着志愿服务的日期、服务内容、积分情况等。
杨原说,考虑到“蔬菜平价超市”是以“低价+便利”为目的,出售新鲜菜、安全菜、便宜菜,使辖区内居民得到更多的方便与实惠,超市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在今年年初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社区“平价蔬菜超市”发挥了重要作用。就这样,“爱心公益超市+蔬菜平价超市”成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源泉,社区居民都积极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慢慢地在一次次社区卫生大扫除、传统文化节日活动中转变了曾经的陋习,养成了感恩向上的精神状态,养成了爱卫生、讲文明的生活习惯。“之前有一户人家,组织活动都不参加,在参加了一次活动后,家里来参加的每个都领到了一桶食用油,之后但凡有活动,都要拉着家人来参加。”社区工作者笑着说。
说起“爱心公益超市+蔬菜平价超市”,杨原说当初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看到别的地方采取这种措施便利群众生活,自己也想着这样的举措能够惠及辖区内的群众,便开始和县上的相关单位、联点部门联系,请求给予支持。没想到的是不仅得到了各部门的支持,而且还有一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的支援。虽然,在工作推进中也遇到过困难,但是看到群众最终受益,心里还是暖洋洋的。
再一次看见杨原,她正在门口的平价超市里给辖区内有精神疾病的一个孩子买学习文具。售货员打趣地说:“杨妈妈又来给那个孩子买东西了,这几年她就像亲妈妈一样,不光买文具,连上学报名也是杨书记去。”她这样说着,笔者就看见杨原把刚刚买的东西塞到了不远处一个孩子的书包里。
说起这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孩子,杨原满是遗憾和心疼,她说孩子一生下来就患病了,由母亲一人抚养,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当孩子的母亲找到社区寻求帮助的时候,她便一口答应了下来,这个孩子她从小学管到了高中,从孩子报名到衣食住行都是她在操心。这样的事情辖区里有很多,只要群众有需要,杨原就会第一个站出来。
有一次,社区党组织在开展日常走访入户调查工作时发现,城西廉租房小区内的孩子大多数都在河阴小学读书,一部分孩子还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有些孩子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并且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不能按时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看着周末或放学后“散养”在小区里的孩子们,杨原的心头阵阵发酸。
于是,杨原在城西廉租房小区创办了林荫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关爱儿童驿站”作业辅导班,社区工作人员组成辅导、后勤保障等小组,在每天晚上为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提供免费的作业辅导、课外知识学习、人际交往等活动,“关爱儿童驿站”作业辅导班便成立了。杨原说,看着辖区内的孩子们开心学习、快乐交友、健康成长,减轻了学生家长辅导课业的负担,很有成就感。
早晨,在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面粉厂家属院内有几个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清扫楼道,还不时地检查暖气管道、井盖和线路,这是他们每天都要做的工作。他们是杨原首创的“红色业委会”,也是离群众衣食住行最近的服务者。
日复一日,从不歇息。
“真给力,一个电话所有难题‘包办’到底。”家住面粉厂家属院的业主露出了笑容。原来,由于下水管道堵塞,雨水倒灌入屋,他们家中出现了大量积水。接到电话后,红色业委会主任韩有福和几名党员志愿者立即上门服务,边帮忙清理积水,一边联系专业人员前来查看,疏通管道。让业主们没想到的是,业委会还经常回访、排查下水管道返水情况,细心的服务让人直呼“暖心”。
面粉厂家属院“红色业委会”是杨原为了促进居民自治、自我管理成立的第一个居民自治业委会,也是全县第一个,由小区24户居民协商推选出来的1名老党员和2名热心居民组成,平时主要负责小区的楼院环境卫生管理、“新时代文明实践老年人活动驿站”运行、小区邻里纠纷调解、民族团结及安全生产等事务,做到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社区。小区居民自发组成事务组,发动、组织楼院居民开展环境绿化、卫生整治、危房改造、铺设水泥路面和安装大门,在冬季到来之前,完成了小区大门改造、煤(危)房重建、修建“老年人活动驿站”小厨房等亮点设施,充分依托社区党建引领功效,发挥出了居民自治管理的效能,辖区居民们很是欢喜。
有时候下水管道破了,自己家还没有反应过来,“红色业委会”的同志就已经拿着工具到了现场开始维修。
说起这些的时候,杨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眼底掩饰不住的是自豪。
杨原说,与此相同的还有坐落在河阴镇育才路的林业小区。林业小区在社区党支部“党建引领”的工作核心指导下,紧抓机遇,利用该小区业主中党员人数较多、业委会成员中党员人数占比较大的特点,将业委会打造成为更具特色、更能为居民群众服务的“红色业委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听取小区业主的意见、建议,在小区门口闲置房间打造小区业委会活动室,铺设木地板、放置会议桌、书柜、书籍、茶几、象棋桌等物品,为小区居民增加了业余活动的选择性,极大地便利了小区居民、老人开展形式多样的休闲活动。设置的“红色书吧”让小区乃至周边居住的党员及群众开展阅读活动,让他们能及时学习到党的方针、政策,为党员群众提高党性、提升自我修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党的二十大结束之后,杨原和“红色业委会”在社区、楼院、居民家中、党员群众身边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成立了以二十大代表为主、社区党员、职工、青年志愿者等组成的“红色小板凳”宣讲团,以小板凳、接地气的方式,进小区、进楼院、进家门,将大会精神中的“理论话语”“书面文字”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为党员们明晰了前进的方向,向居民群众送上内涵丰富的“精神大餐”。
看着辖区内的群众遇到的困难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群众的幸福之光越来越亮,杨原的言语中抑制不住的是欣慰。
她说,当年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时,就决定了必须无私地付出和奉献。虽然没有优厚的待遇,没有正常的节假日,但她从来没有退缩过。
笔者从小区里走出来的时候,几个穿着红马甲的人正拿着修理工具前往业主家中。
守护好家园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