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信息】德令哈市抓实村级后备人才“选育管用”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文摘
2024-09-30 17:08
青海
近年来,德令哈市大力实施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构建村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着力打造一支素质更高、能力更强、活力更足的村党组织后备人才队伍,全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乡村全面振兴。精准选拔,建好储备“蓄水池”。着眼解决2026年村级换届“无人可选、无人可用、后继乏人”的突出问题,制定印发《2024年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工作调研方案》,对全市42个行政村各类人才素质水平、现状结构和未来发展意向,逐村开展摸底调查,研究各村人才现状、需求及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摸清家底、搞清情况、研究对策,从源头储备培养接续力量。建立以“市委书记带头、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调研指导+县委组织部班子成员包片开展督导”工作推进机制,下沉各乡镇(街道)对村带头人后备力量进行全覆盖摸底调研和研判分析,重点从现有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优秀农民工、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中,筛选符合后备力量条件的参考人选,并逐村完善村后备力量人选台账以及后备力量需求清单,截至目前,全市共储备277名村级后备人才。精心培育,提升干事“硬本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结合个人培养需求和综合素质,一村一策、一人一策,分类明确培养路径,加强对后备干部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2023年以来,针对初高中文化程度、有提升学历意愿的21名后备人才,纳入大(中)专班学历教育范围,提升学历水平。健全后备干部谈心谈话和教育管理制度,各村党组织书记不定期与后备干部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工作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上的难题。完善“师徒”帮带制度,由村干部、驻村干部等力量与后备干部结成帮带对子,通过言传身教,帮助提高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各乡镇(街道)党(工)委针对理论知识有欠缺的139名后备人才,实施理论学习教育培训,提升理论素养;针对眼界思路不宽的61名后备人才,通过观摩学习、跟班学习等开拓眼界的方式,拓宽乡村发展思路。精确搭台,激发创业“源动力”。注重“量才使用”,对德才兼备、能力突出、群众基础好的村级后备力量优先推荐使用,激励他们干事创业、担当作为。采取压担子、交任务等方式,将后备干部放在“村级助理员”“基层治理网格员”“党建信息员”等岗位进行培养锻炼,让其在实践中积累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和方法。坚持“有备有用”原则,实行递进培养,村“两委”班子出缺或换届选举时,优先推荐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后备力量,按程序进入村“两委”班子任职,对特别优秀且相对成熟的后备力量及时按程序安排到村“两委”副职或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任职。同时,围绕集体经济、基层治理等重点内容,探索开展村带头人后备力量“擂台比武”,对思路清晰前景好、实操可行落地强、联农带农效益佳的项目,匹配相关资金支持干事创业。精细管理,激励担当“善作为”。市委组织部建立村村级后备力量信息库;乡镇党委按“一人一档”建立个人档案;村党组织建立培养纪实表。同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按照“一村一册、一乡一库”,持续完善村级组织后备人才信息库,及时更新后备人才信息,确保后备干部动态调整,对思想松懈、工作不力的后备干部及时清理出后备干部队伍,有效提高后备干部队伍质量,对出现违纪违规违法、群众意见较大等不适宜不胜任情形的,一律坚决更换调整,截至目前动态调整出后备人才储备库53人。积极推荐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考聘乡镇(街道)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保障落实村干部报酬和动态增长机制,全面推行村干部绩效报酬与村级集体经济收益挂钩机制,探索落实村干部“五险一金”,有效激发村干部和后备人才干事创业热情。今年,已有1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定向招考进入公务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