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事实证明邓小平说对了!

文摘   2025-01-19 21:10   宁夏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说:小平有一个划时代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彷徨茫然的时候,我会时常重读这篇讲话,特别在小平诞辰或者逝世纪念日,都会看看这篇讲话。我几乎不发朋友圈,但是一年也会发一两条,其中有一条一定是纪念小平同志的,无论是他的诞辰日,还是他的逝世纪念日。每次重读这篇讲话,都会让我震撼,在那样一种环境下,那样一个时代,有如此高瞻远瞩的讲话,是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智慧的。


其实,早在1978年,中美还没有正式建交,邓小平就在考虑送留学生去美国学习,彰显了他的超前大智慧!


李政道担心地跟邓小平说:送到美国的留学生可能不会回国。


邓公回答:只要中国发展得好,我相信他们就会回来。如果中国10年还发展不起来,我不要他们回来,回来也没有用......


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已是泪流满面,这才是大国的自信!

邓小平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1997年2月7日正月初一,北京301医院里看不到一点儿喜庆的气氛。这一天住在301医院特护病房的邓小平没有回家,病房的医生和护士也没有回家,他们都在近旁房间里守着,一呼即来。


1997年2月19日,元宵节前夕。傍晚六点多,邓小平的病情出现异常。老人的呼吸功能已衰竭,只能借助机器来呼吸。卓琳带着全家人向他告别。四天以前,她就写信给中央,转告“邓小平的嘱托”: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设灵堂,解剖遗体,留下眼角膜,供医学研究,把骨灰撒入大海。


那天深夜,很多睡觉晚的人打开电视或者收音机吃惊地听到播音员用哽咽的声音哀声宣告。是夜,一列从香港九龙出发驶往广州的火车,忽然汽笛长鸣。邓小平去世的当天,距离香港回归日只剩131天。


在人们的印象中,那是一个没有花灯的元宵节。在很多地方,听到噩耗的人们把已经挂好的花灯悄然收起,本来已经浓密的鞭炮声也戛然而止。巨大的悲痛把早已酝酿好的欢乐击得粉碎。



哲人其萎,后世继之。


纪念伟人的最好方式,就是把他开创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毫不动摇地继承下去。



傅高义先生遗作《邓小平时代》,是傅高义先生“十年磨一剑”的巨作,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在写作上既不苛求历史人物,也不为尊者讳。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无论之于曾经还是之于当下的中国,都举足轻重。

尤其在关键时期,一个重要的选择就可以决定命运,对于个人如此,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更是如此。“改革开放”这样一个重大选择,几乎决定了中国40多年来的经济增长。

因此,中国若想延续这种社会经济的繁荣,则不可以忘记邓小平当年的选择,以及他当时所处的那个时代,只因我们今天依然身处邓小平时代的延长线上。
这本书不只是给邓小平个人立传,更是给一个时代立传。资料非常出格,但写得很客观,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真相。这是一部比历史课本生动百倍的当代史,向我们展示出了教科书里所未提及的那些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历史细节。
正如马勇老师所说:读傅高义《邓小平时代》,仿佛那个慈祥老人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似乎一直在注视着中国的发展变化。

来源:哲学之路

老蛟驿站
新闻、时评、散文、随笔、摄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