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寒冰散文|人性是非常复杂的

文摘   2025-01-09 19:48   北京  

      

作者郝寒冰

 

       因为爱看书,所以我从小就对明朝的历史非常感兴趣,缘因它是汉族最后的王朝。前几年读了“当年明月”先生所著《明朝那些事儿》,非常过瘾,当然也感到其中不乏主观演绎的成分,所以特地又把明皇一十六帝外加南明四个伪皇帝的正传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大明正统王朝的一十六个皇帝两头自不必说,南明的四位也暂且不论,英雄豪杰也好,昏庸无奈也罢,都很有特色,不过时间有限,我只想说说中间偏前一点的英宗朱祁镇。

       明史《天顺帝传》中载,正统十四年(1457),英宗皇帝出征瓦刺被俘,消息传到北京,以于谦为首的众臣以社稷为重,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不久,瓦刺居心叵测地放回英宗,被帝(弟)软禁在南池子。

       景泰八年正月,帝病危,大将石亨、太监曹吉祥及大臣徐有贞等见风使舵,偷机钻营,发动“夺门之变”迎英宗复辟,次日即杀害于谦等一干忠良,控制了朝庭,为所欲为,不可一世。

       时间一久,连英宗也不能容忍这帮小人。石曹徐等人孤注一掷,阴谋再次发动政变,事发后被满门抄斩,人心大快,一时京城酒巷人满为患。

       英宗这个人作为不大,大明王朝即由他手中从鼎盛走向衰败,但史学家却也没有全部否定他,有两件事他办得很好:一是诛杀石曹徐这几个人品质卑劣的家伙,二是废除活人陪葬制,尤其是后一件事,无论是站在当时还是历史的角度上看,都没有什么不对之处。

       先说杀人,一是不杀石曹徐等,于谦的冤案就翻不过来,全国军民心有怨恨,不利于政治稳定;二是明王朝有可能被这一小撮人拖入内乱之中,为外敌入侵创造借口;三是这帮人心术不正由来以久,臭名远扬,丧失人心,早已引起天怒人怨。因之,几百年来还不曾见有哪一个史学家在杀石亨等人的问题上指责英宗皇帝“卸磨杀驴”的说法的。

       再说临终前宣诏废除妃子和宫女殉葬,这件事更是做的大得人心。

       明朝有活人殉葬的残忍制度,从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等帝王开始,一共有一百多名妃嫔为他们殉葬,一百多条鲜活的生命就此而死,可以想象当时的惨烈情景。


         天顺八年正月(1464年2月),朱祁镇自知病重,召见长子朱见深,款款说道:“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我不忍心再这样做,我死之后,不要殉葬,你一定要记住,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的事情!”

       朱祁镇为什么要这样做?那是因为他从小生长在大内,亲眼目睹了爷爷、父亲下葬时活人殉葬的悲惨情景,他所熟悉的一大批漂亮女子一夜之间由活人变成死鬼,对他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他暗暗发誓:等我到了那一天,一定要废了它!

        但是要兑现这件事也难!缘因他一生太传奇了,两次登位,一次被废。作为明宣宗朱瞻基的嫡长子,只要能够顺利的活下来,那么江山迟早非他莫属,等他上了位好吃好喝几十年后蹬腿时,宣布废除活人殉葬不就行了?

        问题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朱祁镇第一次当上皇帝后平安过了十几年,便忘乎所以,受大宦官王振忽悠,跑到晋北一带和蒙古人打仗,结果不但兵败如山倒而且本人被俘,大明王朝只能另立其弟为国主。

        再往后,朱祁镇被放回北京却又被新皇帝囚禁了整整8年,然后又死灰复燃再当皇帝8年,最后终于死了,闭眼之前,就如咱老银川一句很不文雅的歇后语说的那样:“临死攥鸡巴——留一手”,废除了妃子和宫女殉葬,兑现了诺言。

         无论如何,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应该说,除了他儿时立下的心愿之外,在大漠深处的孤独和被软禁于南池子冷宫的痛苦,使他的性格产生了变异,人性中“善”的一面被放大了,不管后人们怎么骂明英宗朱祁镇多么昏庸窝囊,但他身上的这个亮点在历史的天空熠熠生辉。

           2025、1、8、重庆

老蛟驿站
新闻、时评、散文、随笔、摄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