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湾一下子醒了……

时事   2025-02-05 08:02   北京  
【昔日贫困村现今的模样】


编者按

这确实是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不为饥馑所困,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是多少代人的梦想!这个梦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今天,才终于成了现实!


青石板路通到了屋舍俨然的苗寨,篝火摇曳、歌舞翩跹醉了八方游客。你能想象,这是那个被行路难困了四百多年的山尖尖上的十八洞村吗?


一家家比肩而立的农家乐,笑语喧喧;一棵棵劲挺的修篁阻遏了西风、招来了祥云。这就是那个藏在井冈山褶皱里的神山村?红旗漫卷,山河妖娆;休谓无名,昆裔竞翱!


川塬上稻花飘香,山坳里牛羊成群,那个穿戴得比城里人还时髦的放羊老汉羊鞭儿一甩、信天游一唱,峁峁墚墚都漾着笑意!你知道吗?这里就是左宗棠哀叹的“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


…………


那些昔日贫困村现今的模样,想必你和我们一样想去触摸。


新岁伊始,光明日报派出多路记者,撒向大江南北各个角落,去体察山乡的巨变,聆听时代的足音。


编辑部提出这样一个要求:一头扎下去,脚下有泥土,笔尖有温度,务求一句一读均是“原生态”。


我们做到了吗?读者是“阅卷人”。



骆驼湾一下子醒了……


儿子的作文震惊了老师,也让任永花瞪大眼睛,“啊”出了声。

  

“写的啥呀?”

  

腊八的午后,记者在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小广场遇见骆驼湾村妇会主任任永花时,她正和几个闺蜜聊得欢呢。

  

“这小子不让看啊。老师就说,把骆驼湾写得特美、特好,同学们都想来看看。”

  

“说明骆驼湾有魔力啊!”

  

“还真是这样!以前,总觉得家乡穷山恶水。村边上那些山,名字听起来好听,什么骆驼峰,其实又高又陡,种啥啥不成。现在,都成了旅游景点了,城里人可着劲往这里跑,一个劲夸这里生态好呢!”
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景色。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摄

记者从资料上得知,以前的骆驼湾,戴着一顶“三区合一”(革命老区、深山区、贫困地区)的“帽子”,老百姓戏谑:“九山半水半分田,石头缝里难挣钱……”

  

“你都想象不到,村里10多年没几个新结婚的,没几个育龄妇女,学校没几个孩子,全村没一间新房……”任永花一股脑儿抖落着,“年轻人都跑了!我在外面待了19年半。”

  

2012年岁末,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骆驼湾,坐在百姓炕头拉家常,帮乡亲们理发展思路。总书记指示,要搞好规划,扬长避短,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省里随即派出工作队一户不落、一人不少走访调查,理出个《村情调查报告》。

  

“按照规划清单,要一个个画钩呢。”任永花说。

  

“咋画钩?”记者追问。

  

“我带你们去个老辈儿家看看去,他说得明白。”任永花利索地往前走。

  

任永花说的老辈儿,叫孙振泽,大路边就是他的家。院门是半开放的,半堵灰墙上挂着大小两块牌子:“善美阜平 诚信商家”“阜平县孙振泽农家院”。

  

“叔,在家吗?”任永花亮开嗓门,朝院东头的二层小楼走去。玻璃透亮,一楼堂屋里的鲜花、绿植映出了影。

  

“有客啊!”声音从身后传来,一位老汉和一个中年人进了院。

  

老汉就是孙振泽。跟他同来的中年汉子,是村支书顾瑞利。

  

小楼背倚骆驼峰,二楼房檐下,挂着一排大红灯笼。是日,天朗气清,骆驼峰巍峨耸峙,小楼平添了几分气势。

  

“您这小楼挺有情调。花了不少钱吧?”记者不觉赞道。

  

“多亏了村里帮衬。有十来年了,我是头几批。”孙振泽双手搓着裤子边。

  

顾瑞利接了话茬:“要说,还是老辈儿有眼光。村里住房改造时,和老辈儿一讲,他二话没说推了石头房。你瞧瞧,现在取暖、做饭都用上了煤气。”

  

“要是搁以前,我这房檐都挂着冰柱子呢,屋里待不住人!现在家家用上空气源热泵,24小时热水都有了。”孙振泽打开水龙头,让记者去试试。

  

在记者的赞叹声中,孙振泽谈意更浓:“你们夸我有眼光,我也就不谦虚了。那会儿不少人寻思,盖几间房够住得了,弄小二楼干吗?人家瑞利说,盖起小二楼,可以和公司签合同,搞旅游挣钱。大伙儿心里没底呀,旅游?咋挣钱?这穷乡僻壤的。我呢,心里明镜似的,听政府的准没错!”孙振泽话语里透着得意。

  

“哈哈哈”,几声爽朗大笑后,他接着讲了起来:“看我那招牌没?钱真挣下了!房子盖好后,村里就帮我们办起了民宿。我这是自营的,一年能挣5万多元,好多老客户,一住就是几个月;村里还有几十户租给了公司,固定拿租金。”

  

孙振泽说的公司,是村里与县国企合办的民宿旅游专业合作社。“总书记让因地制宜,咱这山多林多,民风淳朴,城里人来了都觉得稀罕。开发出来,黄土真能变成金。”顾瑞利帮着解释。

  

就像小朋友要向别人炫耀自己心爱的玩具,顾瑞利执意拉着记者到街上走走。

  

村子不大,依山而上,足有两车宽的石板路旁各式小院层叠错落,砖木混搭飞檐上挑,红灯笼、红风车正在风中起舞,古朴而热烈。“接待中心”“商业街”“小食街”“豆腐坊”“酒坊”……琳琅满目。

  

“都是俺们住家。自己住加开民宿,村上统一设计。以前全是黄泥石头小屋,山墙裂着大口子,进屋便是炕。‘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话真的一点没错!以前,死气沉沉的骆驼湾,慢慢悠悠的苦日子,现在,到处充满了生机!老乡们走起路来,连衣角都呼呼带着风呢。”

  

说话间来到了村中央的广场,各种为过年举行的民俗活动正在彩排。“咱这年味足,正月村里到处塞得满满当当!白天有扭秧歌、霸王鞭、平阳大鼓、罗峪擎歌、巡游、非遗传统毛掸子会,晚上篝火晚会、打铁花……周边的、外地的,连外国人都有。”

  

顾瑞利步子迈得很大,一下子把记者撂得老远。他还在自顾自地大声讲解:“你看现在咱这村容村貌,不输景区吧?你再看沿河公园,有新建的冰瀑、大溜冰场、嬉雪乐园、休闲渔业,骆驼湾已实现了‘四季游’。现在天冷没法带你去山上转,山上正干得热火呢!围着村子的辽道背、藏粮沟、菜树塔、木桥都要开发出来。”

  

说到这里他突然停下了脚步,转身问记者:“你们见多识广,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人还是这群人,可为啥一切都不一样了呢?”

  

(本报记者 丰捷 耿建扩 陈元秋)


【短评】

其实,信心就是黄金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骆驼湾的巨变,再一次印证了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信心哪里来?骆驼湾的实践告诉我们:首先,政府必须取信于民。如果骆驼湾村两委总是对百姓“放空炮”,你拆石屋群众能跟吗?不能!你种蘑菇群众能随吗?不能!

还有,要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孙振泽如果没有两层的小楼、没有一年五万元的收入,他能得出“听政府的准没错”这样的结论?不可能!

作为村干部,如果你这里总是政令不通,或是无论提倡什么老乡总是众口嚣嚣,那就扪心自问一下:是否做到了取信于民?是否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作者:李晓)

往期链接  
好日子,醉了大湾村……






尽管第一次来到大湾村,但是,这个大别山腹地的小山村,在我心中却并不陌生——来前,我做足了“功课”。


大湾村,隶属安徽金寨县花石乡。在中国农村脱贫史上,这个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典型的山区、革命老区:村子逼仄地躲在山的褶皱里,四周除了山,还是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是红11军32师活动的区域。


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使敌人的一次次围剿无功而返。然而,“吊”在半崖的地理环境,让村民始终走不出贫困的循环。村里找到一块簸箩大的平地都难。村民这样形容自己的家园:“十天连晴苗烤焦,一天下雨地汪汤。”


一代又一代的庄户人,不停地挖啊、刨啊,却只能这样哀叹:“晴也愁,雨也愁,饥饿始终赶不走。”


脱贫攻坚,让大湾村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从资料上获悉,大湾村脱贫,依靠的是“山上种茶、家中迎客”。


……


点击阅读全文


【短评】


长效才能长乐


一直在贫困中打转转的大湾村,终于和千百个贫困村一样,告别了绝对贫困。


不过,问题又来了:怎样才能永远告别贫困、让日子越过越甜?大湾村交出的这份答卷,想必谁都会称赞。


解决问题,方法很重要。找对了法子,事半功倍。怎样才能“固富”?大湾村的做法是,在长效上下功夫。那么,怎样才能长效?大湾村因地制宜,打造产业让农民荷包越来越鼓,涵育乡风让农民心劲越来越足。


有些地方,在带领农民摆脱贫困时,在打造产业方面,没少下功夫;但对于涵育乡风,就重视不够了。人们讥讽这种做法是“口袋鼓囊囊,脑袋空荡荡”。


其实,打造产业、涵育乡风是“固富”的双翼,两翼齐振,才可能“振”出长效。有了长效,农民何愁不能过上绵绵长长乐乐陶陶的好日子!


(作者:王丹)


忙嘞!神山村这个冬天……






没承想,到了神山村竟找不到人!


这是记者第四次踏访这个藏在井冈山褶皱里的小村子。


这个只有70来户的小村子,曾是井冈山最贫困的山村之一。2017年,随着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村里乡亲们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幸亏事先和村委会副主任黄晓兰约好了,在村东边的竹山上终于寻到了他。他正带着乡亲们伐竹呢!


……


点击阅读全文


【短评】


忙!忙才有好光景!

这确实是一条令人振奋的新闻!腊月的神山村,屋里忙屋外忙,从早到晚人人都忙!


曾经,冬日的农人,人们怎么形容?“蹲墙根、晒太阳,东逛西逛闲晃荡”“打扑克、搓麻将,输钱吵架闹嚷嚷”……


这样的“闲”,是为啥?是没有产业,是没有营生,是无事可干!人无事可干,没了奔头,能不闲?今天闲,明天闲,日子就只能在贫困中循环循环再循环!

  

勤劳,是中国农民的特质。他们愿意闲吗?当然不愿意!这种无奈的闲,让他们心里是那样的恓惶。事实上,只要忙起来,他们就会如饴在喉——因为他们明白,忙才有好光景!


如何让他们忙起来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么,大家都来品咂一下神山村的做法吧!


(作者:陈城)


彝寨不再翻“老黄历”






说好去三河村,可眼瞅到了村门口,车却拐了弯。


见记者疑惑,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国富䀹䀹眼,卖起了关子:“要想了解三河,有个地方必须先看唦!”


当路边“三河村旧址”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记者恍然大悟。


三河村,是四川省昭觉县三岔河镇的一个彝族村。老村在山尖尖上,平均海拔2500多米,交通不便,与世隔绝,是凉山州“贫中之贫、困中之困”。2019年,三河村阿基社率先从山上搬到了山腰平缓处,旧址变成了教育基地。


……


点击阅读全文


【短评】


我们期待着那份惊喜!


 “群峰嵯峨,四时多寒,是为凉山。”大凉山,曾历经民主改革“一跨千年”,而今,通过脱贫攻坚“再跨千年”。


位于大凉山深处的三河村,因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观念落后,很长时间里未能甩掉贫困的帽子。


在党的政策支持和各界帮扶的带动下,这里道路通了,产业旺了,旧村变新村,旧貌换新颜。更可喜的是,三河村百姓的观念也变了!


是啊,观念能生金。如今三河村精气神焕然一新,人们比着赶着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记者在三河村的所见所闻,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凉山不“凉”,发展正“热”。按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凉山又会怎样?我们期待着那份惊喜!


(作者:马姗姗)


瞧,十八洞村“长大了”!






暮色四合时,记者来到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毛坪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广场上,一群苗族阿公阿婆蹲坐在露天直播间前,脚下摆的,满满的都是山货:土蜂蜜、萝卜、红薯……


“家人们,鸡蛋好不好,抓抓就知道。看,这蛋清黏黏的,是真正的柴鸡蛋……”手机镜头前,十八洞村的团支部书记施康熟练地敲开一个鸡蛋,给网友演示着。


十八洞村和毛坪村是山靠山的邻居。


只一眨眼工夫,毛坪村村民隆志保背来的小半篓土鸡蛋就都卖光了。刚刚还忐忑不安的隆志保,眉眼眯成了一条线,搓着骨节粗大的手连声说:“要得,要得,这个要得!”


……


点击阅读全文


【短评】


共同富才算富


自然禀赋不同,这导致发展不平衡问题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消除,农村地区尤甚。怎么办?


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已经让我们看到先富帮后富带来的山河巨变。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路上,“先富”怎样更好带“后富”?十八洞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先富带后富。先富起来的村子,有责任也有义务伸出援手。


从“一家好”到“大家好”,从“自己富”到“共同富”,我们为这样的十八洞村叫好!


(作者:陈海波)



来源:光明日报
责编:邢妍妍
编辑:张永群

光明日报
思想品格 人文情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