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一起健康长寿”,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气温趋于上升,日照、降雨开始增多,大自然万物复苏,一切将逐渐变得生机勃勃。立春时节借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养生方式,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可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基础。从中医的子午流注讲,晚上9~11点为亥时,叫人定,相当于一年的初冬,阳气就要潜藏,所以一般9点睡眠。稍晚睡就是10点左右睡眠,超过11点睡就伤胆气,严重者易患胆结石、抑郁症。一年之初,养生首先应该和天时相应,违背自然则易于出现脏腑损伤。立春后的气温变化仍较大,忽冷忽热,空气干燥,总体来看,气温仍处在较低水平。此时人体阳气开始向外宣发,皮肤毛孔舒张开放,最易感受风寒,过早地脱掉冬衣,就会导致毛孔闭合,机体气血无法向外宣散,若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中医讲求天人合一,立春之后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还要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摄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因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在五色中,青色主肝,应多食菠菜、芹菜等绿色蔬菜,其他如谷豆类的黑米、大豆及其制品。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孙伯青2021年在中国中医药报刊文中表示,时令果蔬是指顺应气候、环境,自然生长的水果和蔬菜。吃当季、当令、当地所产之果蔬,能更好地补精益气、养人健康,不受邪害。草莓可以润肺、健脾、益气、补血,富含各种营养素,且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特别适宜春天养生食用。被营养学家誉为“春天第一果”。韭菜古称“壮阳草”“起阳草”。韭菜性温,具有很好的补肾助阳、益肝健胃、固精提神、止汗固涩、行气理血作用,是补充人体阳气的最佳食材。食用时应选新鲜嫩韭为宜,老韭菜含有大量粗纤维,不易消化,一次不应吃得太多。荠菜古称“护生草”。荠菜作为一种野菜,做饺子馅、煮粥、煲汤均可,味美可口,营养丰富。中医认为荠菜具有清肝调脾、和血利水、降压明目的功效。中医认为竹笋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春笋中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含量比白菜含量高一倍多,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竹笋多纤维,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竹笋含脂肪、淀粉很少,是减肥佳品。立春吃春卷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有吉祥如意、消灾去难之意。春卷里面通常包含了春天新鲜的蔬菜,不仅营养价值非常高,又有迎接新春之意。随着气温回升,人们应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清晨早起,可于庭院中闲散或缓地缓慢步行,是顺应春季气候变化特点的有效保健方式之一。散步宜缓不宜急,缓步而行,全身放松,手臂自然摆动,手脚合拍,呼吸和谐,心怡神悦。散步不必拘于形式,应以个人体力而定速度之快慢、时间之长短,随其自然,不宜强为。这一时节运动及活动应以劳而不倦、略微汗出为度,不宜剧烈,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可能耗阳气,对养生不利。立春时节,地下阳气初升,如种子芽苞初发,外皮未破,这正是立春时我们所要效仿的状态。在运动上适合做八段锦、瑜伽等柔软而使肢体极度伸展的运动,可舒展形体,畅通血脉,以助生发之气。嵇康《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立春梳头,正符合春季阳气萌生升发的特点,有宣散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作用。饮食壅滞于胃腑,人体的气血就趋于体内,卫外的功能就下降,所以易感风寒。也有人认为自己并没有吃多,但由于其平素脾胃虚弱,所食虽不多,但已超过了其消化能力,其致病机理是相同的。立春过后,气候特征是以风气为主令,这个时节养生还应特别注意“防风寒”。在衣着上主张“下厚上薄”,不可骤减,脖子、腰部、双脚处于人体阳气运输的主要通道上,需要格外精心防护。在精神养生方面,要顺应立春阳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因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故立春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情忧郁,尽量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重要提示:微信大改版,为了避免失联,请把“一起健康长寿”设为星标⭐,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