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西北干旱区而言,有限的水资源制约着区域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活在干旱区的人们,围绕水的生存实践,构筑了关于取水、储水、用水、惜水、爱水的地方知识体系。国家通过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干旱区的人水矛盾。“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实施,将宁夏南部山区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100万人口迁往灌区,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问题。基于宁夏红寺堡溪村的田野调查,尝试对这一人群关于水的地方知识的再生产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干旱的山区搬迁至有黄河水浇灌的溪村,关于水的地方知识再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和原来的地方知识体系完全断裂。地方知识随着人群的迁移而动态发展,并且在新的环境中进行传续与再造。在乡村振兴语境下,要关注移民搬迁后科学知识与地方知识有机结合的可能,探索干旱地区乡村社会多元发展的路径,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农民从生存伦理迈向发展自觉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地方知识;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