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老一小” 守护“朝夕”幸福

时事   2024-11-24 13:05   宁夏  

“一老一小”是每个家庭最大的牵挂,织密“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网,始终是银川市增进民生福祉的一项关键举措。近年来,我市把“普惠”二字落到实处,持续改造提升老年助餐点、老饭桌,继续扩大基层老年教育覆盖面,不断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成为最生动的幸福底色,为城市发展画出最美“微笑曲线”。


老年大学

绘就幸福“夕阳红”



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社区老年大学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文化养老,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美好愿景。


走进金凤区满城北街街道紫馨苑社区老年大学,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活力与热情的乐园。“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在悠扬的旋律中,老师满怀激情地教学;一阵阵墨香从隔壁教室飘来,“银龄”能人正在挥毫泼墨;在舞蹈教室里,学员翩翩起舞,他们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在太极课上,老年人从一招一式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于一柔一刚里体会着动静平衡的智慧……


“老年大学课程丰富多样,老师们耐心细致,学习氛围温馨活跃,大家都说这里是晚年生活的幸福驿站,办得实在是太好了!”参加了声乐班的李桂琴说。据了解,紫馨苑社区老年大学整合社区活动阵地资源,统筹利用社区功能室,根据居民需求合理设置课程,满足辖区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目前该老年大学覆盖周边22个居民小区,助力打造老年人出家门进校门的文化养老新生活。


“里面开设的课程真好,还有专业老师授课,我和我的老姐妹每周都来,大家学得可认真、可开心了!”贺兰县富兴街街道马家寨社区老年大学学员张桂芳脸上笑意盈盈。


马家寨社区党委书记韩静介绍,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及实际需求,该社区丰富多元课程体系,开设了声乐、舞蹈、形体、乒乓球四个兴趣学习班,同时收集老年学员对课程内容的反馈意见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我们会在设施设备、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办好家门口的老龄学校,为老年朋友的生活注入新活力。”韩静说。


据了解,依托市本级和各县(市)区老年大学建设资源,银川市以构架“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老年教育体系为目标,不断扩大银川市基层老年教育覆盖面,截至目前,银川市共有各层级老年大学(分校、教学点)98个,其中市本级老年大学(分校、教学点)4个、县(市)区老年大学6个、街道(乡镇)老年大学(分校)2所、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86个,共开设教学班790个,学员25560名,初步构架起“家门口”老年大学的雏形。


今年,我市将“继续扩大基层老年教育覆盖面”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2024年民生“十心”实事,投入资金支持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改造建设基层老年人学习活动场所20个,力争在3年~5年实现有“老饭堂”的地方就有“老学堂”。目前各基层老年大学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社区食堂

助力近享好“食”光



红烧丸子、手撕包菜、酸辣土豆丝……家住西夏区北京西路街道机床厂社区的75岁秦奶奶打开餐盒,看到精心搭配的一荤两素菜品,眼角弥漫出幸福的笑意。秦奶奶独居多年,做好一日三餐曾是让她十分头疼的事情。“一个人的饭太难做了!菜炒多了剩下,炒一个又单一。现在这对我可不是麻烦事,因为社区的服务太周到了,不仅菜品不重样,还能送上门!”秦奶奶对社区食堂的饭菜和送餐员的服务赞不绝口,“实惠、美味、方便!”


机床厂社区服务范围覆盖80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267人,独居老年人56人,空巢老年人140对,残疾老年人27人。今年,为解决社区空巢、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居家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社区食堂积极探索第三方运营、中央厨房配餐等多元化运行管理模式,结合不同人群需求,推出堂食就餐、规模配送、配送入户等个性化服务。老年人只需提前预订午餐,就可享受社区版“外卖”服务。


“金凤区七子连湖社区养老服务点筹建以来,居民咨询最多、最受关注的就是养老助餐服务,‘吃得好’逐渐成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七子连湖社区党委书记董晶晶介绍道。据悉,该社区食堂设置了适合三高人群的低脂低盐菜品,以及满足普通长者营养供给需求的套餐,还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公益价,为行动不便者免费送餐。“软、烂、好嚼,适合老年人。”就餐人员连连点赞。


在金凤区上海西路街道清水湾社区,有60岁以上老年人3500余人,占比超过辖区总人口的20%。社区采用“公益+低偿+市场”的运营模式,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将原有60平方米的老饭桌改造升级成260平方米的社区食堂,引入第三方餐饮公司,辖区各年龄段居民都可在此用餐。“学生、上班族等都来这吃,60岁以上老年人持卡享受8折优惠,其他居民办卡也打折。”该社区食堂工作人员说道。


近年来,为守护老年人的美好“食”光,银川市连续两年将改造提升老年助餐点列入民生“十心”实事之一,争取资金760万元,通过服务外包、中央厨房配餐、公建民营等多元化运行管理模式,对全市68家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按照明厨亮灶标准进行提升改造,建成老年助餐点214个,基本实现老年助餐服务“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覆盖,推动银川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普惠托育

托起民生“大幸福”


市民吕女士是3个孩子的妈妈,当三宝1岁8个月时,她主动将孩子送到位于兴庆区银古路街道云和社区的爱慧早育托育中心,委托专业老师抚育孩子。对吕女士来说,这不是无奈之举,而是经过了解和体验后的主动选择。吕女士和爱人是个体工商户,两人平时比较忙,但对于3个孩子的养育没有丝毫马虎。她聘请住家阿姨照顾孩子,每个月的费用6000多元。后来,吕女士了解到银川市的托育机构越来越多,有专业的早教老师科学带娃,三餐搭配也很健康,就先后把大宝、二宝送了过去。孩子们的成长变化远超她的预期:“孩子过得非常快乐,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专注力都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是二宝,现在上小学了,是名社交小达人,和同学、老师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


爱慧早育托育中心是一家公办民营的普惠性托育机构,在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云和社区的大力支持下,该中心开到社区内部,备案托位40个。自去年9月投入运营以来,先后有33个孩子在此托育。中心负责人介绍,作为一家普惠性托育机构,爱慧早育托育中心的价格十分亲民,2岁以上的孩子托育费为每月1600元,餐费为每天25元。该中心位于小区物业楼,社区居民接送孩子非常方便。今年,爱慧早育托育中心联合云和社区推出了“公益助苗托”项目,本社区居民一年可以免费将孩子送去托育10次,每次3小时。


记者从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近年来,银川市全面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全面构建由政府引领、幼儿园拓展、社会参与的托育服务体系。聚焦缓解群众“入托难”问题、减轻群众“入托贵”负担、增强群众“托得好”信心三个目标,银川市持续探索医育结合、托幼一体、公建民营、社区配套、社会兴办“5+N”多元办托模式,多方争取资金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加快普惠托育服务建设,银川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西夏区、贺兰县和兴庆区中山南街托育服务中心4个建设项目总投资1亿元,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公办托位近500个。同时,开展儿童保健和医疗保健相结合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创建了宁夏首家全国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规范化基地,填补全区空白,依托专家资源,为托育机构在婴幼儿健康、膳食营养等方面提供咨询、指导,提高托育机构服务能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各托育机构、各县区负责托育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全覆盖培训,确保托育政策和托育业务向基层延伸,不断促进托育服务“扩容、降费、提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托育机构186家,占全区40%,提供托位1.12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3.84个。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吴春霖 徐碧颖 沈亚婷
监制:海碧浪
责编:罗军

编辑:罗军

银川日报
打造宁夏权威、公信、深度政务新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