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粮食学院孔德昭副教授(第一通讯作者)以江苏科技大学为第一单位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发表研究论文“Enzyme-Assisted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DNA Nanowalker for Dual-Amplified Detection of Chloramphenicol in Animal-Derived Food Product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中科院一区TOP,IF=5.7)为农业与食品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该论文第一作者为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生陈一桐,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李贤基教授和科学研究院唐盛教授为联合通讯作者。
在农林畜牧产业中广泛使用的各类抗生素已成为食品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是其微量残留的生物富集效应对人体的威胁更加隐蔽。因此精准便捷地分析复杂食品样品中痕量抗生素残留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者所在团队采用独创的石英棒核酸修饰技术构建固相微萃取体系,并结合DNA纳米步行机探针,通过双重放大策略实现了氯霉素的超灵敏检测。此外,通过活体动物给药实验,探究了微量氯霉素在生物体内的蓄积现象。
在此研究策略中,以表面修饰核酸序列的石英棒构建固相微萃取体系将分析物的识别捕获、浓缩富集和检测引入过程集合为一体,极大简化了样品前处理操作;通过石英棒基质与DNA酶循环剪切体系间的相互作用,将对氯霉素的检测转化为对特定核酸序列的检测,并进行第一次核酸序列的扩增;通过在第四代传感器—DNA步行机纳米粒子表面进行核酸恒温扩增的操作,对检测信号进行了第二次扩增。
该方案显著降低了检测过程中食品基质干扰,并通过目标物和特定核酸序列的转换及扩增,极大的提高了检测信号,为真实样品中微量目标物的有效监测提供了实践基础。
近年来,该团队利用相关技术,在食品领域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如Food Chem., 2024, 442, 138505;Food Chem., 2023, 416, 135856;Anal. Chem., 2022, 94, 10595-10600;Food Control, 2025, 168, 110871等,解决了食品中危害物的高灵敏检测问题。相关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科技大学“深蓝人才工程”培养对象资助项目等支持。
来源丨粮食学院
排版丨石蕾蕾
校对丨章瑜瑾 朱佳欣 张梦思
责编 | 鹿 婷
审核 | 徐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