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回看科普访谈)
Q
糖尿病可能会导致哪些眼部并发症?
陈平 :糖尿病在人群中的发病概率大约是10%。所以在我们国家糖尿病的人群基数是很大的,大约有1亿左右。
糖尿病在眼部的并发症很多,每一个组织都可能看到它的痕迹,但是最严重的,发病率比较高的还是糖尿病的眼底病变,在糖尿病眼底病变中我们熟知的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且目前的发病率很高。
Q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分类?
陈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它会逐渐从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到增殖性糖尿病视网病变,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一般到了增殖性糖尿病双病变对病人的视力影响就比较大了。
Q
除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有哪些原因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
陈平: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到最晚期会发生牵拉性的网膜脱离。
引起视网膜脱离还有其他的因素:视网膜脱离主要是因为视网膜被牵拉出裂孔,然后液化的玻璃体流到视网膜下引起的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一般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也叫原发性视网膜脱离,这个所占的比例很高,所幸这种视网膜脱离现在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来治疗。还有其他类型的视网膜脱离,比如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还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还有外伤性导致的视网膜脱离。
Q
视网膜脱离有何症状?
陈平:视网膜脱离的症状早期可能是眼前黑影飘动,逐渐发展到有一个方向的视野缺损,也就是像黑影遮挡一样,接下去这个黑影遮挡就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整个眼睛都看不见。
Q
老花眼有哪些表现?
陈平:老花眼的表现是阅读困难,也就是看手机时屏幕变得模糊了。这是因为年纪大了,我们生理性的调节功能下降了。老年人视力不好一定要到医院做正规的全面的检查,有的时候不一定是老花眼,如果是老花眼通过配镜就可以提高视力。
Q
老年人需要格外警惕哪些高发眼底病?糖尿病眼底疾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陈胜: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等,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为24.7%-37.5%,在DR的患者中,又有约1/3的人患有DME。
不同研究中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为1.0%~40.0%,差异较大。DR患者可出现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等多种并发症,其中DME是导致DR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DR各阶段均可发生。研究发现,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出现DR,而约三分之一的DR患者最终会出现DME。
Q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依据是什么?通过何检查进行诊断?
陈胜 :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眼部超声。
Q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
陈胜 : 轻至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以观察为主,随访时间6~12个月。
·对于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轻至中度NPDR患者,当视力有明显下降时,可进行抗VEGF药物治疗,此时需密切随访。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被认为是有效降低重度NPDR患者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严重视力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
·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重度NPDR和早期PDR患者,可以在PRP治疗前先进行抗VEGF药物治疗。
·但对于高危PDR患者,视网膜光凝术(PRP)不宜延迟,应在能看清眼底时尽快进行PRP,可以和抗VEGF药物治疗同时进行。
·当患者因合并严重的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前出血而无法进行激光光凝治疗时,可以考虑玻璃体切割术(PPV)。
Q
白内障在我国的发病情况如何?
陈胜 : 白内障,作为全球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影响了数亿人的生活。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成人白内障的发病率已经达到22.78%,相当于约1.3亿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这一数字预计到2050年将翻倍,超过2.4亿人面临视觉障碍的风险。
Q
白内障的病因有哪些?如何进行治疗?
陈胜 : 白内障的形成通常与老化、遗传、外伤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密切相关。患者往往在初期不会意识到视力的逐渐下降,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日常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为此,白内障摘除手术成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新的手术指南不仅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标准化,还能有效减少手术中的潜在风险。
超声乳化:最常用的手术方式,通过超声波将晶状体化为液体并吸出。
飞秒激光:使用激光精准地切割,极大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扫码备注(生命守护人)
进群提前获取名医做客资讯
在线留言咨询
我们还将根据您关注的健康热点
不定期邀请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点击海报进入往期科普回顾)
END
审稿 | 李薇
编辑 | 杜安琪
摄影 | 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