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平市围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积极探索“微说事”等基层治理新路径,为激发基层活力、提升村(社区)能力以及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打下坚实基础。
▲大美乐平
众埠镇南山村内邱村小组村民孙某与方某因早稻放水产生纠纷。一直以来,两家共用一条灌溉沟平分放水。但那天中饭过后,方某迟迟没有看到水到田里,就到上游查。当发现孙某筑坝放水后,立即火冒三丈,把拦水坝全部推倒,使得孙某田里的水往外倒流。孙某发现后非常恼火,双方引发纠纷。争吵过程中,方某趁孙某不注意将他推下了沟。这一幕被旁边的村民拍下视频并发至南山村微信群。很快,平息当时双方的冲动,反复劝解,双方调解等信访流程启动。这场剑拔弩张的邻里纠纷,最终以双方平分放水,方某向孙某道歉,并赔偿50元而火速平息。
▲南山村村干部与村民互动
南山村结合本地实际,以共商、共治、共建为理念,成立了南山村农民互助协会。主要协助南山村处理移风易俗、矛盾纠纷、环境卫生等工作,以老干部、老党员和老教师等“三老”人员所组成,针对以上工作主要是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农民互助协会、各村妇女队长负责收集上报各村矛盾纠纷。再由驻村干部和农民互助协会共同去解决问题。如遇特殊情况,需上级职能部门参与的及时上报镇综治中心分流处置。同时,建立“微说事”工作机制。南山村网格村民微信群目前共有七百多人,主要有市、镇两级下派包村干部,有驻片片警、农民互助协会成员,有每户村民家里的主要成员参与。针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不管什么矛盾纠纷,解决的过程,解决的结果,都会发在此网格群里提供给全村人知晓并评价,确保公平公正。如果村级未及时摸排出来的矛盾纠纷,当事人也可以在微信群里反映,由专人负责收集,提供给农民互助协会按照程序办理。此外,村里也定期开展基层普法宣传。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过程中,南山村网格员、宣传员坚持普法先行,通过以案释法,引导群众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习惯,达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效果。
如今,汇集700多名村民的“南山村村民微信群”,成为村民们最信赖的民情表达渠道。在群里,包村干部、片警、农民互助协会成员和村民零距离互动,村民们可在群里把烦心事和诉求表达出来,市、镇、村干部把矛盾纠纷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发到微信群,让全村人知晓并评价,确保公平公正。
涌山镇涌山村朱某与黄某结婚三十多年,经常因日常琐事发生争吵,尤其是近些年在外分居打工,矛盾进一步加深。“妈妈团”志愿服务队得知情况后上门拉家常、倾听,不失时机地释法明理,并通过心理咨询师对夫妻俩进行疏导,成功劝和朱某和黄某,挽回他们家庭感情。迄今“妈妈团”志愿服务队解决家庭婚恋纠纷24条,邻里纠纷33条。
▲涌山镇“妈妈团”
据涌山镇党委书记叶毫有介绍,为了更加深入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涌山镇积极探索试行“涌山妈妈”解纠纷工作法,充分调动全镇妇女的积极性,大力发挥妇女“半边天”的重要作用,精心组织成立了“妈妈团”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协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创新组建“妈妈团”志愿者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带妇建新路径。“妈妈团”将法治思维深度融合,始终秉持用事实说话、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原则,成功化解了众多家庭婚恋纠纷,为守护家庭的和谐安宁贡献了巨大力量,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涌山镇“有法帮你,律动民心”公益法律咨询活动
“蓝马甲”是乐平人给“帮帮团”起的昵称。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帮帮团”成员都会身穿蓝色马甲,准时出现在学校、菜场、车站等场所,和交警、城管等执法者的身影交织着,为这座城市带来温情。
在洎阳街道办事处东湖名都居民区,居民墙上张贴着一张张联络卡。每个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家里都有一张爱心卡,居民如果有需要,可拨打卡片上的联系电话。
社区老人王长慧的老伴常年卧床,每次去医院看病前,她拨打卡片上的联系电话,立即就有人义务开车将老人送到医院,看完病又将其安全接回家,而且一接就是4个春秋。
▲“帮帮团”成员参加急救知识培训
据了解,乐平市“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创新“四善”工作法,积极培育成立了“帮帮团”,找准“红色印记”属性和“治理桥梁”定位,探索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新路径。“帮帮团”经过5年的发展,从1个社区、十几名热心人,发展成为覆盖乐平城区25个社区、拥有党组织和1900名团员的大型区域综合性社会组织,并逐步向乡村发展。服务内容从初始零散的卫生整治、安全保卫等升级为纠纷调解、隐患排查、治安巡防、维稳安保、安全护校、协助执法等,服务对象从“面向小区居民”拓展为“面向社会大众”,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荐阅读
欢迎向《乐平之窗》投稿
投稿邮箱:lpzc2016@163.com
新闻热线:137678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