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 | 百科全书式的太平天国史——读盛巽昌《实说太平天国》增订本

学术   2024-10-10 08:05   广东  

人文学术社

学术传播 × 知识共享



2024年是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被攻陷160周年。百数十年前的这场变乱风雨,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也许依旧停留在儿时背诵的那句历史朝代童谣“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中。然而对于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盛巽昌而言,这段历史却是他用一辈子的时光去反复回味,并用半辈子学养去伏案琢磨的。案头这本厚厚的《实说太平天国》,正是他刻苦治学的心血和心声。


《实说太平天国》(增订本)
盛巽昌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感知太平天国的前提是破除偏见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影响深远。一个多世纪以来,太平天国一直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关注,也是中外读者颇感兴趣的历史话题。还记得高中历史课本上说,太平天国历时14年,蔓延当时关内十八省,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而且它在新的时代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开创了中国农民战争的不少先例,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提出了一整套纲领、制度和政策等。然而,其农民战争的性质使其在此后每每成为历史的“箭剁”,被人反复攻讦。或又成为“房间里的大象”,众人皆知却又避而不谈。为此,民国政府还出台过《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法案》,孙中山先生也曾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可见一斑。


明明这段不足14年的近代历史,一手和二手等史料均非常完善,但却还会有那么多版本的故事、传奇、演绎在口口相传?还会有那么多真假难辨、亦庄亦谐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本书并没有探讨导致该局面的复杂因素,而把焦点集中在细节上,试图全景式展现该运动。目的是帮助当代读者厘清对太平天国的模糊认识,消除多种误说、讹传。

都市读者要是读到太平天国发端于1851年1月11日,便作苍蝇在喉状吞咽困难。有的甚至还会细数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伦敦地铁投运的时间点1863年1月10日,对所谓差距津津乐道。笔者觉得,大可不必。在一个国家内,各种如时空穿梭般的事件都会同时发生。如1865年,英国议会还针对蓬勃发展的汽车产业制订了史上第一部机动车道路安全法规,这就是日后被人嘲笑的《赤旗法案》。该法第三条规定:必须有1个人在汽车前50米以外步行作引导,并要手持赤色旗不断摇动,为汽车开道。


捧起本书,读者也许就会逐渐明白,当代阅读太平天国史的意义就在字里行间等待:反刍太平天国的各种细节,可以回溯与西方文明交往的源流,从而站在全球视界下反观清王朝这个腐朽落后的封建帝国。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看清这段历史,盛巽昌先生特意做了两点工作:


一是开宗明义。特地在开篇就地列出“十二条定性”——《太平天国运动杂说》作为代前言,希望发挥“惊堂木”的作用,让读者从一开始就带着明确无误的观念去审视160年前的这段历史。


二是看图说话。严谨地绘制图表、附录、表格以及地图,便于读者理解这场运动的发展脉络,理解每场战役的天时、利地、人和等因素。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人物涉及多以及军事行动频繁等特点。配图阅读无疑会降低理解难度,更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太平天国运动专著的典型特点。



观史需要尝试换位思考


记得年少时,偶然读到郭沫若先生在1920年6月留日期间在九州港口写的《笔立山头展望》:


大都会的脉搏呀!

生的鼓动呀!

……

黑沈沈的海湾,停泊着的轮船,进行着的轮船,数不尽的轮船,一枝枝的烟筒都开着了朵黑色的牡丹呀!

哦哦,二十世纪的名花!

近代文明的严母呀!


回想自己初读此诗,那种第一时间哑然失笑,片刻之后又男默女泪的感受,我总要藉此提醒自己,在回望历史时也应调动换位思考的能力。当讲起“换位思考”一词,大部分人嘴巴上说的是“如果我是你,我会如何做……”,但其实心里想的难免是“换我来,我肯定做的比你好”。但其实,“换位思考”指的不是如果我是你,而是设身处地地在别人的处境中思考如何办,把自己的脚放到别人的鞋子里去走俩步。


我们今天回望太平天国历史,恐怕也是这个症结。否则,有关太平天国的所谓“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别的不论,只说太平军非常重视军队的医疗卫生一条,就有那么些先进性可言。太平军每占领一地,便积极招募医生,奉行积极进步的卫生措施,严令禁止搜抄药材铺户,使得药材商人仍能照样营业,药品得以不断供应。据研究,太平军讲求卫生、扑灭毒害、广种牛痘、建立现代医疗机构,军队医疗卫生组织非常完善,内外科均有,上述都是值得称道的。


可见,为了写成“百科全书式的”太平天国运动专著,作者参阅了大量史料、档案、回忆录,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将太平天国从兴起、挣扎、衰落到灭亡的历程逐一点名,将重要人物的沉浮轨迹逐一列举。通过阅读那些鲜活人物的发展故事,我们体会到了世态炎凉,体会到了“运去金成铁,时来铁变金”。更重要的是,作者写作的视角是客观中立的,是结合当时时代的,是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的。这种据史说人谈事的笔法,较少带有特定的时代痕迹,使人有愉悦的阅读体验。


深厚的学养和浓厚的兴趣


盛巽昌先生完成的这部六十余万字的《实说太平天国(增订本)》,前后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虽然已是87岁高龄,但他依然笔耕不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这种热情和刻苦精神令人赞赏。


盛老先生1937年6月生于杭州,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毕业,年轻时便十分痴迷太平天国研究。自1985年代以来,他就着力于太平天国职官、官爵制度的研究,围绕着太平天国各种官爵的问题进行艰苦的探索,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其中《太平天国列王考》、《太平天国侯爵考》、《太平天国军师考》等对太平天国的主要官爵王侯、军师等的设置及其实施作了系统的条分缕析,相关论文为完整地、系统地写出研究太平天国职官制度的专著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太平天国史学界有一定的影响。此后,他出版《太平天国十四年》《太平天国职官志》等著作,在太平天国研究上用力甚勤,早年常与罗尔纲、王庆成先生通信请教太平天国相关问题。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盛先生几十年来的学术积淀。


对于当代人来说,能捧起本书已实属不易。笔者一开始也想偷懒耍滑,想去视频网站过过同名电视剧了事。没想到,偶尔看到盛老先生已经在2000年10月写过的一篇《艺术虚构的前提是尊重历史——评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文章,批评“《太平天国》电视剧制作的缺陷,恰恰是在这三处翻了船”。笔者只得悻悻而归,老老实实看书,免得也跟着去“翻船”。


读后还觉不过瘾,再去延伸阅读老先生的其他作品,突然发现他曾在不同的文章中多次用过同一个表述:“历史真会同人开玩笑,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你要他走到这个房间,他却走到了那个房间。”我想,这句话既是老先生含英咀华方有意外心得的真实体会,也是对其一生治学生涯的概括总结。


有人说,奇迹往往隐藏在你一直躲避的行动里。当下是手机的时代,坐下来,翻开一本厚书实为不易。但是,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读者若能翻开《实说太平天国(增订本)》,相信会有更多的人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如盛老先生的比喻所言,本书会伴随着读者从一个房间,闲庭信步到另一个房间,进而登堂入室,小有所得。愿老先生百科全书式的治学态度长久地陪伴着每位读者。(全文

简介:徐行,浙江杭州人,德语译者、研究者,书评人,中国译协会员,译著近40种,发表文章20余篇。


版权声明

本文资料由上海书店出版社提供。



人文学术社
(ID:Aca-history)


9万+文史学人都在关注

新书推荐×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请联系管理员

微信号:xueshujun2020

(请备注来意)

往期精选

[1]人文社科本硕博可投期刊(含C刊)简介及发文特点

[2]人文社科可用数据库简介及使用指南(含数字人文)

[3]王笛 桑兵 葛剑雄 罗志田 仲伟民 仇鹿鸣 等谈论文写作

[4]历史学各领域推荐阅读书目及北大史学名师教学大纲

人文学术社
史学领域热门公号。推书或者作者想出书,可关注公号后私信洽谈。
 最新文章